張樹銘
每次外出,我都帶著幾本《僑園》雜志?;騾⒓訒h,或朋友相聚。因為它與我有緣,我愿意與他人分享我與這本雜志的美好回憶。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經(jīng)常去大連幾家有名的大賓館,經(jīng)??匆娰e館大廳里的書架上有《僑園》雜志,也看見有人坐在沙發(fā)上看這本雜志。我知道,因為該雜志是遼寧省外宣刊物,所以擺進涉外賓館理所當(dāng)然。近日,我到大連仲夏花園酒店參加大連市關(guān)工委工作會議,休息時我在大廳里又看到這本我非常熟悉的雜志,我順手拿起雜志翻看起來……我對這本雜志的內(nèi)容很感興趣,尤其雜志每期都介紹華僑朋友的生活和經(jīng)歷,因為我有幾個親屬都是華僑,所以對《僑園》雜志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近感。
我喜歡結(jié)交朋友,經(jīng)常參加師生、朋友圈聚會,有時也參加與華人朋友和國際友人有關(guān)的活動?;顒又形揖蛯ⅰ秲S園》雜志介紹給與會者,深受大家的歡迎。一些沒見到過這本雜志的海外華僑和外國朋友對雜志非常感興趣,我就慷慨地送給他們。每當(dāng)看到他們認真翻看雜志時,我倍感興奮和自豪。
尼日利亞中國大連商會會長崔峰對《僑園》雜志關(guān)注多年,我們是多年的老朋友,他每次回國我們都見面,交談的內(nèi)容也會與《僑園》雜志有關(guān),親切而熱烈。
2019年9月,從美國歸來的博士生祖洪飛與我在山東某地見面。這次見面我們熱烈擁抱,談笑甚歡。當(dāng)他看到我手里新出版的《僑園》雜志時,激動地告訴我,他在美國一個華僑團體里經(jīng)常翻看這本雜志,寂寞時看看,猶如回到了祖國,周圍都是熱情和熟悉的面孔……
還有一位劉建國先生,我們是上個世紀80年代在圖書館認識的,至今已有35年了。見面時我曾向他贈送了幾本《僑園》雜志,他愛不釋手,并讓我每期都給他寄一份。
李東一先生是一位社會活動家,旅居海外多年。他也喜歡《僑園》雜志,在他的國內(nèi)辦公桌上就擺放著十幾本《僑園》雜志。他告訴我,每當(dāng)閑暇下來他就認真看這本雜志,從中了解了不少有關(guān)華僑方面的新規(guī)定和新政策,令他受益匪淺。
劉玉鳳女士是本溪市一位資深的教育家。她多年自費訂閱《僑園》雜志,每期都認真閱讀,并將雜志介紹給周圍學(xué)生。
李晶是大連市飛鏢運動協(xié)會常務(wù)副主席,她訂閱《僑園》雜志以來,每期必讀。還把雜志放在飛鏢運動基地,不少飛鏢選手在海內(nèi)外參加飛鏢比賽時,對該雜志有所耳聞,他們知道這本雜志發(fā)行海外1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一位長期做華僑工作的處長一語中的:《僑園》雜志是海外華僑華人的老朋友。
大連市退休老干部曾對我說:我認識這本雜志已經(jīng)幾十年了。實事求是講,作為遼寧外宣刊物,《僑園》雜志在弘揚中華文化、傳播中國聲音、讓更多海外華人華僑和外國朋友了解中國、認識中國、熱愛中國的過程中,功不可沒,非常值得肯定和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