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梓言
從杏花微雨的暖春到蓮花滿池的盛夏,從梧桐蕭瑟的深秋到萬里冰封的寒冬,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年復(fù)一年,周而始轉(zhuǎn)。我喜春桃之嬌艷,悅夏荷之清濯,亦悲秋葉的寂寥,然,最得我心者,卻是于冬日凌寒獨自盛放的梅。
輕撫青史,點點星光燦爛,輝煌的文學(xué)史上,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他們對梅的禮贊。蘇軾曾盛贊梅花:“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fēng)”;王安石亦評:“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所有的所有,都告訴我們梅花用她高潔的品格折服了每一個高傲的文人。“清華具外,淡泊其中,高潔孤傲,不作媚世之態(tài)”這正是我眼中的梅魂。
除鑒賞之外,梅也還有其他用途。大多數(shù)梅花可食用,如古時愛好風(fēng)雅之事的文人墨客們就發(fā)明了梅花粥、梅花糕、暗香湯等做法,梅花粥、梅花糕自是好理解,而暗香湯就是梅花湯,出自林逋《山園小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采一朵花,有暗香盈袖;品一碗湯,有暗香入喉,此般風(fēng)雅,實妙哉美哉。還有綠蘿梅,是一味良藥,可以做藥用,有安神、生津、解郁之效。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月光傾瀉,只看得到一片縱橫交錯的影子,和疏疏朗朗的梅枝,然香氣馥郁,讓人覺得好像有形地在空氣中浮動,意境陡生,從無到有,是梅之暗香締造了奇跡。又有“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少女易安可不同于林逋,這句話表面上是寫嗅梅,實際上卻寫出了少女害怕見到生人卻又忍不住好奇的神態(tài),如此小女兒嬌態(tài)便躍然紙上。提及青梅,則又有曹操“青梅煮酒縱論天下英雄”的梟雄氣概,此番意境,卻又是與此前兩位大不相同了。
特立獨行的梅花,從歷史深處走來,帶著高標(biāo)清雅的圣潔;凌霜斗雪的意志;暗香盈袖的馥郁;獨步早春的氣魄。
我愿吾心如梅,守一份梅魂,言一段暗香。
(指導(dǎo)老師:孫鳳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