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劍逸
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shù),特別是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更要注意方式。我主要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模式進行管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堅持“每個孩子都重要”的理念進行管理。
幼兒園是由一個個班級組合而成的,是一個大家庭,每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小家,小家中的成員由教師、孩子、家長還有保育員組合而成。在這個溫馨的小家庭里,每個人都能和諧相處,互相幫助。下面我和大家來聊聊我的班級、我的小“家”的事。
一、建立班本文化,陶冶幼兒身心
(一)班本物質(zhì)文化的創(chuàng)設
班本物質(zhì)文化是班級的環(huán)境。幼兒園是孩子的家,班級是他們溫馨的港灣,在這個港灣里應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自由和舒適,因此我對整個班級的區(qū)域進行了劃分,有角色區(qū)、動手區(qū)、體驗區(qū)、情緒發(fā)泄區(qū)等。角色區(qū)的布置基本上模擬現(xiàn)實生活,家里有床、沙發(fā)、冰箱、微波爐,外面有理發(fā)店、醫(yī)院和菜場,讓孩子在這些模擬的場景中感受真實的生活。如果有孩子心情不好,需要發(fā)泄,可以到情緒發(fā)泄區(qū)處理心中的不愉快。教室的南面是班級的“自然角”,擺放著一些花草,養(yǎng)一些小魚、小龜,孩子在空暇時間可以到“自然角”澆澆水,聞聞花香,觀察種子的生長情況。
(二)班級精神文化的建立
班級精神文化的建設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nèi)容: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每個班都有每個班的特點,有的孩子活躍,有的孩子沉悶,但無論怎樣的班級都應該有一個良好的輿論思想的引導。針對我班孩子的性格和年齡特點,我確立了我班的輿論指導思想是“我愛大一,我們大家的大一?!边@個班級是我們30多個孩子共同的家,是大家的,不是屬于個人的,我們大家要愛護班級。怎樣將這個輿論導向落實于孩子的一日生活呢?
第一,把這句話張貼在教室的每個角落,用圖文形式呈現(xiàn),讓孩子每時每刻都感受到我是大一班的孩子,我愛這個小“家”。
第二,落實于孩子的平常時刻。每天都會有小朋友主動更換“氣象角”,墻上貼的圖畫掉了下來,孩子會用膠水主動粘上;玩具柜上的積木造型有些脫落,孩子會主動裝好;地上有了碎紙片,孩子會主動撿起扔進垃圾桶等等。
二、以“幼兒”為本,實現(xiàn)人性化的管理
(一)班級管理也要“因材施教”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倡“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對象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實施教育。我會尋找班中每個孩子的閃光點,而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就是他們的“管理崗位”。
例如:我班的“小老師”渺渺,她身上折射出的閃光點就是超強的管理能力,會管班級紀律,會帶著全班孩子排隊,帶著大家一起朗誦學過的兒歌,在午睡的時候,會主動幫同伴脫外套、蓋被子等等,把教師的工作模仿得淋漓盡致,最主要的是孩子們都聽她的話,其他孩子做“小老師”就不行,“小老師”的工作崗位既鍛煉了她自己,又提高了她的管理能力。
(二)實行幼兒的自主管理
班級自主管理就是以班級為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單位,通過教師的有效組織,放大班級管理的功能,實現(xiàn)班級的“自主”管理,“值日生制度”就是一種很好的自主管理方式。我班有6個小組,每組成員輪流做值日生,一個輪回大約是6個星期,輪到的值日生要完成一星期的值日生工作。為什么要做一星期呢?原因是:如果做一天,孩子還沒有熟悉自己做的事就要換人,有些不合適,所以根據(jù)孩子的實際需要,一星期換一位值日生。在周五的時候,孩子民主選出本周的最佳值日生,頒發(fā)獎狀,以資鼓勵。值日生制度保證人人都有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形成一種人人平等、人人有責、相互促進、相互交融的良好機制。
(三)彈性實行規(guī)則教育
從教十幾年里,我一直覺得,為了建立好的班級常規(guī),幼兒教師對孩子管太多。我認為,建立班級規(guī)則要以是否“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quán)利,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為判斷標準。例如我要求孩子在閱讀區(qū)安靜看書,并非一句話都不能講,可以輕聲與別人交流畫面內(nèi)容,而不是大聲喧嘩。對于繪畫或者動手操作的內(nèi)容,我并不要求孩子按照教師的示范進行,可以做與教師不一樣的,給予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間。規(guī)則是一把雙刃劍,游離于利與弊之間。
三、把家長“請”進來,構(gòu)建和諧家園
家長也是班級管理中重要的人力資源,我班建立了家委會,其作用是協(xié)助教師開展班級中的各項重大活動。例如:中班開展親子運動會的時候,我們在運動會開展之前召集家委會成員開會,商討運動會的各種形式、服裝的選擇、運動項目的確立。在各位家委會成員的商討下,出臺了一套可行的方案,家委會成員幫助購買小朋友的運動服裝,從選樣到購買、付錢,教師都沒有參與,完全是家長一手操辦,這次活動極大地發(fā)揮了家委會成員的作用,激發(fā)了他們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
此外,我還發(fā)動“家長志愿者”參與班級活動。前聯(lián)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在“2001國際志愿者年”啟動儀式上的講話中談道:“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務、團結(jié)的理想和共同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信念?!边@句話指出了志愿精神的本質(zhì),志愿服務的精神概括起來是: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家長作為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是一種思想境界。“走進馮其庸爺爺”這個生活經(jīng)歷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在這個經(jīng)歷活動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制作南瓜餅。對于這個環(huán)節(jié),孩子們非常期待親自動手做一做、嘗一嘗,而班中只有兩位教師和一位阿姨,人手根本不夠,于是我發(fā)出了報名信號,馬上就有許多家長報名?;顒幽翘?,“家長志愿者”下午3點就來園了,還帶來了米粉、電磁爐,甚至還帶來了制作南瓜餅的模具。家長們忙前忙后,真正體現(xiàn)了志愿的精神:家園互幫互助。
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shù),也是一門學問,特別是幼兒園班級管理更應該注意方法,這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的。我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孩子”為中心,努力挖掘他們身上的潛能,發(fā)揮他們?yōu)榘嗉壸鍪碌姆e極性,使其學會自我管理、自我學習,在這個溫暖的幼兒園“小家”里快樂成長。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