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如彩
小學語文教學中借助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適應了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本文強調了信息技術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價值,探究了如何有效運用信息技術服務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
小學語文 語文教學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1-0143-0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越來越發(fā)揮獨特的優(yōu)勢,受到越來越多的語文教師的青睞,成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輔助性技術手段。如何彰顯信息技術的實效性,進一步發(fā)揮輔助作用提升教學效果,就成為目前值得探究的重要話題。
1.信息技術運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體現(xiàn)
(1)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符合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要求
《新課標》明確要求小學語文教學要積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以及網(wǎng)絡優(yōu)勢,
以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閱讀力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目標。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改變了以往單調、靜態(tài)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促使語文課堂在教學設計、教學組織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顯然是符合語文教學改革的要求。
(2)豐富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信息技術結合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對教材中的文本要素進行聲音、圖像、動畫等技術處理,形成圖文并茂的教學資源,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增大了課堂容量,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信息技術可以從視覺、聽覺等多角度產生立體化影響,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將一些抽象難理解的內容變得直觀易懂,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講授知識的理解,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促使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尊重學生個性主體地位
小學生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應擺脫理性的單調、機械、枯燥的說教,利用信息技術大膽進行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多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為語文課堂注入生氣和活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效整合,通過信息技術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平臺。在學習過程中應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設生動的學習情境,為每一位學生多增加一些創(chuàng)造性表達、自我展示以及相互交流評改的機會。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既可以提供無差別的語文知識教育,又可以滿足學生個體差異化的學習需求,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實現(xiàn)語文教學需提升學生素質的教育目標。
2.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運用信息技術的建議
(1)把握信息技術服務語文教學原則,發(fā)揮輔助性效用
信息技術的運用是作為教學輔助手段為語文教學提供技術服務的,而不能在教學中偏離語文教學的目標,將語文課堂變成動畫欣賞、影視欣賞、音樂欣賞等。小學語文的教學就是要實現(xiàn)對語言本身的理解和學習,學會對語言進行再創(chuàng)造和靈活表達運用。例如在講授鄭振鐸的《燕子》一課時,如果運用信息技術反復播放燕子的各種畫面,那么學生的注意力就將會發(fā)生偏離,他們不能夠學會如何語文去表達看到的燕子形象,不能理解作者描寫的妙處,也不能體會到作者字里行間融入的思想感情。這些課堂教學本應教授的內容被喧賓奪主了,使信息技術失去了應有的輔助價值。
(2)加強教師信息技術運用水平,提升語文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認識到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的價值所在,避免在使用中出現(xiàn)誤區(qū)。例如運用信息技術過于自由化和形式化,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過多地使用圖片、音樂等,而忽略了語文教材存在多樣化的題材內容和體裁風格,并非都適合使用這些技術手段,從而造成了華而不實的負面效果,偏離了語文教學的目標,達不到教學效果。其次,教師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運用水平,積極參加技術培訓,熟練掌握現(xiàn)代化的課件制作技術。再次,教師要樹立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效融合的教學觀,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結合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合理使用信息技術,探究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例如在古詩詞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適當運用背景音樂和畫面來營造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契合詩詞描寫的氛圍中,產生與作者同樣的情感,更利于理解詩詞中傳達的意境,提升教學效果。
(3)增加多元化信息平臺,增強語文教學的實踐性
教師要充分運用網(wǎng)絡和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平臺,創(chuàng)設靈活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多動腦、動口、動筆,培養(yǎng)感悟、表達、寫作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增強語文課堂的實踐性和開放性。例如可以利用組織學生春游的機會,讓學生自拍圖片、視頻等,自由結組制成課件形式,在寫作課上按小組輪流播放,相互交流各自的體會和感受,啟發(fā)學生從中選取自己感悟最深的方面,自擬題目寫成作文。這樣通過信息技術再現(xiàn)一起游玩的畫面和情景,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表達自我、展現(xiàn)個性的平臺,也使學生在游玩中獲取了作文素材,激發(fā)了寫作表達的欲望,增強了教學實踐效果。
總之,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必要的輔助教學手段越來越得到重視和普及,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以有效運用,還需要廣大語文教師進行長期的、多層面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1]麻莉.小學語文教學中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巧妙運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2017(7):57-57.
[2]劉文.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現(xiàn)狀[J]科技展望,2017(19):213.
[3]邱曉麗.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整合與應用[J]黑河教育,2018(5):24-25.
[4]張瑛.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8,616(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