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廷蒼
小學綜合實踐課的設置由來已久,設置綜合實踐的主要目的在于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等,意在全面提高小學生的各項素質(zhì),培養(yǎng)綜合素質(zhì)人才。新時代下,對小學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單純課堂教學,而是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在實踐中學習,將學習到的知識靈活地應用于解決現(xiàn)實中遇到的問題,活學活用,全面進步。
小學生 綜合實踐 全面提高 綜合素質(zhì)
【中圖分類號】G62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1-0140-01
小學生綜合實踐課的設置是符合當下的教育理念的,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運用,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因此,為了學生的全面進步,教師也應該不斷地學習,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本文主要從實踐課題要貼近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情感;課題設置要多維,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讓學生走進社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探究了小學綜合實踐課生活化教學策略。
1.課題要貼近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情感
小學生綜合實踐課旨在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同時,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防止教學過程死板化。因此,為了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教師要重視小學生的綜合實踐課,在選擇課題時要盡量選擇貼近生活,有濃厚的生活趣味,并且能夠從中學到豐富的課外知識,或者學生要能夠?qū)⒄n堂所學習的知識廣泛的應用到實踐課程的操作過程中。
例如在經(jīng)過精心的選題以后,我曾帶領學生進行了一堂主題為“關愛身邊的動植物”的綜合實踐課。這堂課的設計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qū)⑸镎n堂上所學習的知識,通過實踐運用到生活中,從而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生物知識。同時,也意在教育小學生要從小樹立愛心,愛護動植物并與他們和諧相處。在這堂課的整個過程中,有的學生為小樹苗澆水、除蟲、松土,有的學生幫助校園里受傷的小鳥進行包扎,也有的學生為周圍的小動物搭建了巢穴。做這些事情雖然有一些辛苦,但是學生都非常高興,這堂綜合實踐課不僅讓學生學習到了很多關于動植物的知識,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心,教會他們要和身邊的小動物和諧相處,也要愛護周圍的花草樹木。選題的質(zhì)量高低以及是否符合小學生發(fā)展進步的要求,對一堂綜合實踐課來講至關重要,決定著學生參與的積極程度以及學生所能得到的收獲大小。
2.課題設置要多維,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
小學生綜合實踐課設置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融入生活、貼近生活的過程中,鍛煉自身的綜合能力,從而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成長為綜合型人才。因此,單一的課題設置通常僅僅屬于某一個領域,只能讓學生提高某一項的能力,長此以往,學生在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容易被忽略。
例如在四年級第一學期的綜合實踐課教學中,我一共組織學生進行了約十六次綜合實踐,這些實踐課涉及了生物、信息科學、音樂、美術、手工、人文修養(yǎng)等多個領域。包括的課題有“社區(qū)節(jié)約情況調(diào)查行動”、“趣味編程入門”、“垃圾分類宣傳”、“走進敬老院”、“我是發(fā)明小達人”等。學生在這些課題活動中表現(xiàn)的非常優(yōu)秀,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在“走進敬老院”這堂綜合實踐課上,平時在父母眼中嬌生慣養(yǎng)的“小淘氣”,在這里全都變成了爺爺奶奶的小棉襖。小學生不僅陪著敬老院的老人們聊天,給他們講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還給老人們修剪指甲,整理物品,讓我非常感動。因此,教師在選擇課題時,要綜合考慮到學生各個方面的發(fā)展,將目光投放到各個不同的領域,讓學生在不斷轉換的環(huán)境中學習到不同方面的知識,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所在,并且盡可能地發(fā)揮學生各自的特長,幫助每一位學生收獲到成就感,使綜合實踐課越來越受學生歡迎。
3.讓學生實踐走進社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所謂“知行合一”,就是指學生要善于將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實際行動中,不光要學習理論知識,而且要切實地行動起來。生活無法脫離社會而存在,社會調(diào)查和社會實踐能夠很好的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因此,小學生綜合實踐課要立足于社會,擴展小學生的實踐天地,不斷地增加實踐課的復雜性,讓學生慢慢適應新的環(huán)境和問題,并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例如為了教導學生樹立愛護環(huán)境的思想,我組織了一次“反對白色污染,打造綠水青山”的綜合實踐活動,在這堂實踐課上,我首先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的溪流、草叢、垃圾場等地實地查看了當前所存在的白色污染問題,并在觀察的過程中向?qū)W生講述白色污染的危害,讓學生意識到這種污染的嚴重性。同時,學生自發(fā)地將看到的白色污染物撿了起來。最后,我?guī)ьI著學生在附近的公園派發(fā)了事先準備好的傳單,呼吁大家積極加入到環(huán)保行動中來。這堂生動的綜合實踐課,讓學生從小樹立了愛護環(huán)境的思想。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把握好社會化的程度,要始終立足于小學生的身份和身心發(fā)展所處的階段,選擇適合小學生的課題,并且在綜合實踐課的實踐過程中,要認真仔細,保證小學生的安全等問題。
總之,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會上去,以社會為學校?!边@句話就是在教育我們,教學活動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傳道授業(yè),更要走進生活中,從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進行學習。通過生活化的綜合實踐課,讓學生及時地了解社會中所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親近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也讓學生從小對生活充滿熱愛,養(yǎng)成積極向上、樂觀進步的陽光心態(tài)。
參考文獻
[1]許新海.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探索與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0(12).
[2]劉軍,冉小麗. 農(nóng)村小學綜合實踐課亟待解決的問題[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