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
科學家的身上總是充滿了無窮的智慧。這種智慧,不僅僅體現(xiàn)在他們的科研工作中,也體現(xiàn)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
法國動物學家居維葉是比較解剖學和古生物學的創(chuàng)始人。一天,居維葉正在午睡,突然聽到窗外有什么東西在叫。他朝窗外望去,居然發(fā)現(xiàn)一只“怪獸”!“怪獸”頭上長角,下面長蹄,似乎很兇惡的樣子。但居維葉看到之后笑道:“有角和蹄的動物都是草食動物而非肉食動物,不必害怕?!闭f罷又重新入睡。
原來,這只“怪獸”是居維葉的學生裝扮的。他頭套面具,手裝蹄子,想與老師開一個玩笑。但居維葉為了科學研究,曾觀察和解剖過大量動物,了解到所有有角有蹄的動物都是溫和的、食草的,因而馬上看穿了這一惡作劇。
居維葉來自觀察與實踐的智慧,有效地“保護”了自己。
科學家的智慧不僅能夠“保護”自己,有時還能占到“便宜”。
愛迪生是著名的發(fā)明家,但他的朋友們都知道,愛迪生別墅的門開起來特別費勁。于是朋友們問愛迪生:你能研究出那么多發(fā)明創(chuàng)造,就不能把自家的門設計得更容易開一些嗎?但愛迪生笑著告訴他們:每當你開這扇門的時候,你已經(jīng)將30千克的水壓上了水泵。
原來,愛迪生別墅的門正是經(jīng)過專門設計過的——他把門與房頂?shù)乃眠B接在了一起。這樣,每當有人推門的時候,就能順便把30千克的水壓上屋頂?shù)男钏亍?/p>
愛迪生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獲取”了朋友們的勞力。
如果說上面這些所謂的智慧,還只反映出科學家的“小聰明”,那么他們在科研中的思考,則顯示出一種“大智慧”。
這里要說兩個傳說故事,雖然它們基本上已被證實并非事實,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科學家的智慧。
一個是阿基米德的故事。相傳國王把黃金交給工匠去做王冠,而王冠做好后大家都覺得里面摻了假,可王冠的質量又與國王所給的黃金絲毫不差。于是大家請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開始也無從下手,因為他總不能把王冠破壞掉。但他在浴池里洗澡 的時候,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浮力定律”——物體所受浮力,等于它排開的水的重量。那么王冠與等量的黃金所排開的水的重量就應該相同。據(jù)說他發(fā)現(xiàn)這點之后,來不及穿上衣服就跑到大街上,興奮地高喊:“尤里卡!尤里卡!”
“尤里卡”是古希臘語,意為“好??!我知道了”,后來“尤里卡”成為有關科技的代名詞,比如:1950年開始設立的布魯塞爾“尤里卡世界發(fā)明博覽會”獎;20世紀80年代西歐為追趕美國和日本,推出的發(fā)展科技的“尤里卡計劃”,等等。
當然,這個傳說不一定是真的,但阿基米德在科學上的巨大貢獻是不容置疑的。他利用圓木的滾動讓巨船滑入水中,他帶領城邦人民利用鏡子反射陽光燒毀侵略者的戰(zhàn)船……所有這些,都顯示出一個科學家的巨大智慧。
另外一個是伽利略的故事。相傳伽利略為了證明物體從同一高度掉落的時間與質量無關,登上比薩斜塔,讓輕重兩個鐵球同時掉落,結果發(fā)現(xiàn)它們掉落的時間相等。事實上伽利略并沒有做過這一實驗,而是進行了一個思想實驗。
所謂“思想實驗”,顧名思義,就是“在腦子里做實驗”。它不借助任何實際的實驗對象和器材,只需要在腦海里進行抽象思維活動,用假想的“實驗”推出結論。
伽利略指出:讓輕重兩個鐵球從同一高度掉落,假設掉落時間與質量有關,那么就應該重球落得快輕球落得慢,重球比輕球先落地?,F(xiàn)在將輕重兩球拴在一起掉落,會是怎樣一種情況呢?按照上述假設,重球比輕球落得快,現(xiàn)在輕球肯定會“拖”重球后腿,讓它慢一點;而重球則會“催促”輕球,讓它快一點;所以這個“輕重球聯(lián)合體”的掉落速度和時間,都應該介于重球與輕球之間。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重球與輕球拴在一起,就比原來的重球更重了;現(xiàn)在它就應該比重球掉落得還快,掉落時間也應該比重球還短——由此產生矛盾,可見上述假設錯誤。事實上,重球與輕球掉落的速度和時間應該相同,物體的掉落速度和時間與其質量無關。
平時我們看到,羽毛與石塊無法同時掉落,那是由于空氣阻力的緣故。后來在沒有空氣的月球上,美國宇航員真的做了一個羽毛與石塊同時落地的實驗!
完全憑借抽象思維推出正確結論,更能體現(xiàn)科學家的超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