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在小學教育活動中,少先隊活動以其規(guī)范的少先隊禮儀、良好的活動氛圍和富有教育意義的組織形式,為少年兒童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重要舞臺,給孩子成長提供動力源泉,是小學德育的重要實施途徑。筆者嘗試從少先隊活動的角度探討責任教育新途徑、新方法。
一、活動前的策劃與激勵
1.教師策劃的重點
班級是少先隊活動的主要陣地,主題隊會是讓隊員明辨是非、辨別真?zhèn)?、感悟道理、孕育情感的有效載體。多年的實踐證明,在準備召開主題少先隊活動之前,教師的策劃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首先按照要求進行自我策劃,在自己的思維中形成較為科學合理的組織形式、活動流程、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及預期要達到的目標,教師的策劃不得隨便向學生公開,這樣便于教師執(zhí)行下一步計劃。
2.學生討論決定活動的組織
要想培養(yǎng)少先隊員的集體責任感,就要求所有成員都要參與到活動的組織與競爭中來,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讓班級成員認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這是少先隊活動成功進行的保障。
班級少先隊活動的組織,首先要求建立“責任制”,就是在班級中按照學生特點及興趣的不同,讓班級的每一位成員都有自己的任務,發(fā)揮各自的特長。班級在組織少先隊活動之前,教師要組織學生從活動的策劃、主持、材料的準備、服務、衛(wèi)生等各個方面進行準備,讓學生自我推薦或小組推薦,競選出相關的負責人及負責小組,明確各自的工作職責,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教師對所有工作不能以優(yōu)劣來評價,讓所有成員感覺到自己的工作是最重要的,讓學生明白少先隊活動的成敗是由自己的工作決定的。
3.尋找心中榜樣,樹立理想信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新時代的少年兒童更需要可親、可信、可學的榜樣,結合“傳承紅色基因”活動,學校組織開展了“學英模事跡,樹心中偶像”活動。通過尋訪“心中的英模”故事會、“身邊的榜樣”評選等活動,轟轟烈烈地掀起了向英模學習的高潮。
首先利用少先隊活動組織隊員展開深入討論,尋找各人心中的偶像——英雄。然后發(fā)動隊員利用各種途徑搜集各個時期各條戰(zhàn)線上的英雄模范,尤其是家鄉(xiāng)——紅色膠東地區(qū)的英模。隊員們將找到的英模進行分類整理,在教學樓大廳制作了醒目的“英模榜”,并號召大家選一位自己心中的英模,在深入學習了解英模事跡的基礎上,舉行了“我心中的英?!惫适聲?,通過分享交流,讓每位隊員了解更多的英模事跡,掀起了向英模學習的高潮。
活動后期,大隊部在學?!坝⒛0瘛钡膶γ嬗衷O計制作了“金小英雄榜”,定期展示評選出在活動中涌現(xiàn)出的各類模范先進少先隊員事跡風采,為全校少先隊員樹立起身邊的學習榜樣。
4.健全激勵體系,促進持續(xù)發(fā)展
《少先隊改革方案》要求“健全少先隊激勵機制”。在長期開展“雛鷹爭章”活動的基礎上,學校推出了隊員“爭章晉級”評價。隊員爭章晉級分中隊、年級部和大隊三級評價:中隊設常規(guī)初級星及特色雛鷹獎章;年級部設專項基礎獎章;大隊設“金小之星”金銀銅三級獎牌。通過爭章晉級評價,切實建立起“人人可行、天天可為”的少先隊員激勵體系。
(一)“常規(guī)初級星”——中隊評價學期初,各年級根據(jù)評價內容及隊員年齡特點,全面制定紀律、衛(wèi)生、禮儀、學習、安全等評價細則及評選方法,并報大隊備案。各中隊設爭章晉級專欄,并根據(jù)隊員日常表現(xiàn),利用隊會和少先隊活動課等時間對隊員進行教育并及時為達到標準的隊員頒星。
(二)“專項基礎章”——年級部評價隊員每獲得規(guī)定數(shù)量的“常規(guī)初級星”,到年級部兌換晉級,獲得專項常規(guī)基礎章。
(三)“金小之星”獎牌——大隊評價隊員獲得規(guī)定數(shù)量的專項常規(guī)基礎章,大隊舉行隆重的頒章儀式,依次為達到標準的隊員頒發(fā)“金小之星”獎牌。
競選結束之后,教師根據(jù)不同的分工與相關的小組或個人進行討論協(xié)商,發(fā)揮每個成員的優(yōu)勢與特長,制定規(guī)則,明確責任,所有成員按照自己的工作職責做準備,最終確定少先隊活動的組織及開展。
二、活動中的賞識與肯定
少先隊活動中教師的賞識特別重要,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對活動前的準備工作進行評價與肯定,肯定準備工作,重點肯定學生準備期間的責任與成績,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下一次活動打好基礎。
對活動過程中學生優(yōu)秀的表現(xiàn)及時進行表揚、鼓勵和肯定,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鼓勵時做到因人而異,對能力強的要求其精益求精,對能力較弱的降低表揚起點。
學生在活動組織的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不足,教師適時進行指導,指出不足與失誤,給予學生中肯的建議,不能過多批評與指責,教師切不可讓學生產生心理壓力,過高的壓力會造成恐懼,教育效果適得其反。
三、活動后的點評與獎懲
每次少先隊活動結束以后,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肯定成績,指出不足。對活動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隊員進行獎勵,對出現(xiàn)問題的隊員進行批評。正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說的:“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钡u不代表體罰,更不是傷害。并不是所有的贊賞才能給予孩子自尊與自信,批評是最高層次的尊重與信任,但在批評時要特別小心,為學生著想,要顧及學生的承受力、尊嚴,不要讓學生難堪,最好是隊員自己對自己進行反思性批評。不要把錯誤當成缺點,也不要把特點當成缺點。批評的出發(fā)點是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因此對錯誤負責。
總而言之,在少先隊活動中培養(yǎng)少先隊員的責任心在學生的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責任心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長期的積累與實踐,不斷進行督促與總結,逐步轉化成內在的素質,我們要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使每個人都具有責任感。教育無小事,事事關乎學生的發(fā)展,責任心的培養(yǎng)就是從最基礎的少先隊活動開始,抓住活動細節(jié),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分享成功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