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探究? ? 曹曉紅 (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陸河中學 廣東 汕尾 516600)? ? ? ? ? 【摘要】? 跨文化意識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包括文化知識,文化理解能力,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是新課標的重要目標,是學習者學習語言的需要,但現(xiàn)實高中外語教學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針對以上問題,本文提出三條教學對策來增強學生跨文化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zhì)發(fā)展。
【關鍵詞】? 文化教學 文化意識 教學對策
引言
1.1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背景
在21世紀,社會需要高素質(zhì)的語言人才,需要能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人才,這種人才并不是只是簡單的說幾句外語,而是在國際背景下,在跨文化中正確運用語言。文化包含語言,語言承載文化,我們學習外語,既要學習語言也要學習其民族文化。跨文化意識在2003年被列為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之一,同時在新課標中列出了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基本要求,這些都說明了外語研究學者和教師越來越重視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從只教授語言知識和能力轉向?qū)W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然而,我國高中階段的現(xiàn)實外語教學卻極其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歐陽雪青(2004)指出目前外語教學中學生的文化意識十分薄弱,具體表現(xiàn)為:意義的混淆、話題的犯忌、數(shù)字的誤用、施禮的冒失、文明常識的欠缺、稱呼的誤用等等。結合相關文獻和研究,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一方面:由于文化意識不是高考必考內(nèi)容,再加上高中英語教學任務重,很多高中外語教師認為在課堂上增加文化教學內(nèi)容只會浪費課堂時間,增加不了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忽略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許多教師自身文化素養(yǎng)不高,在教授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不具備融入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能力。
1.2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意義
一方面,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是新課標對文化學習的目標要求。2003年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被列為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的五大教學目標之一,它規(guī)定高中英語教學必須實施素質(zhì)教育,在教育學生基本語言技能,語言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情感,策略,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正確得體地運用語言。另一方面,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是學習者學習語言的需要。語言學家拉多在《語言教學:科學的方法》中指出:我們不掌握文化背景知識就不可能教好語言。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規(guī)則和模式,就不可能真正學好語言。學生在做閱讀理解和聽力等題目的時候,能看懂聽懂單詞但卻不能明白作者真正要傳達的意思,得分不高,究其原因,是文化差異造成的,所以,高中英語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語法知識,還要讓學生理解語言文化的背景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一、 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的教學方法
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著重英語知識,知識技能傳輸?shù)耐瑫r,必須注重以文化知識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學生能正確得體地使用語言,高中階段可以采用同步傳授法,課外活動法,課外閱讀法三種方法導入文化教學的內(nèi)容。
2.1 同步傳授法
同步傳授法是指英語教師在教授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在教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閱讀文本。教師講解文化內(nèi)涵詞時,同時應該把課文中涵蓋的國家歷史發(fā)展,地域風情,人文特點,飲食,政治歷史制度等教授給學生,讓學生領會英語句法思維模式。教師在教授詞匯時,不僅僅要講解詞匯的語言點,而且得把蘊含在詞匯中的文化內(nèi)涵講解給學生,比如詞匯“peasant”,在英美國家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人我們不能用“peasant”去稱呼他,而要用“farmer”,在中國“農(nóng)民”是不帶任何色彩的詞,可是在英美國家“農(nóng)民”卻表示的是“沒有多少文化的人”。這樣教學生的話,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并且掌握詞語的含義。
2.2 課外活動法
課外活動法就是指利用課堂之外的一些活動,讓學生參與進來,在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下讓學生習得跨文化意識。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在課堂上讓學生參與鍛煉聽說讀寫的活動中來,而且還應該為學生提供各種課外活動,比如組織英語角,英語沙龍,化妝晚會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來吸引學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在輕松的氛圍中獲得文化差異的敏感度和鑒別能力,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
2.2.1與外籍教師的交往活動
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方法之一就是提供與外籍教師的交往活動。單純地在課堂上講解國內(nèi)外文化的差異,學生的參與度非常少,調(diào)動的學生的積極性肯定也不高,效果也非常小。如果提供學生與外籍教師交往活動,學生使用語言的機會更高,在交際中也能內(nèi)化所收集的社會文化知識。我國經(jīng)濟日益繁榮,在國際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很多的歐美籍人士來到中國,很多學校也聘請了外籍教師,教師多提供機會讓學生和外籍人士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在真實的運用語言的機會中,跨文化意識也能不斷提到提升。
2.2.2欣賞英文歌曲
人們在創(chuàng)作的歌曲里表達自己的情感,愛好,追求,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創(chuàng)作的歌曲反映的歷史文化也是不同。并且,學習歌曲是比較放松的方式,能有效地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恰當適時地欣賞英文歌曲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2.3課外閱讀法
我們都知道課本上的內(nèi)容是不豐富的,涵蓋的知識也不全面,在高中生自我特點以及時間安排的基礎上,適當科學地增加課外閱讀不僅有助于學生知識的增長,而且能獲得跨文化意識。
2.3.1與課文有關的補充材料的閱讀
在進行課堂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補充學生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材料。由于補充材料在數(shù)量難度,質(zhì)量方面都存在差異,需要教師給予充分的指導,材料方面需要教師幫忙篩選,教師在閱讀方法上也應該多指導學生,讓學生有效到位地進行閱讀。符合學生特點水平的補充材料能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彌補了課堂內(nèi)容的狹隘性,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跨文化意識的能力。
2.3.2閱讀文學名著
文學作品體現(xiàn)一個民族的文化,作品的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該民族的歷史發(fā)展,民族風情,人文特點,社會制度,人與人之前的關系,情感特點等。從開學開始,英語教師就應該幫助學生選擇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英語讀物,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閱讀,同時督促學生寫讀書筆記和觀后感,上課也可以利用時間來和學生一起探討欣賞作品。教師在和學生欣賞作品的時候不單純只是了解文學作品的故事發(fā)展情節(jié),而更多的是體會作品的措辭,作品寫作手法,以及蘊藏在作品里面的人文特點,主流思想,表達習慣等。例如,教材SEFC第三冊Unit 1 The Merchant of Venice大師莎士比亞的作品,具有代表性。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多引導學生去欣賞文學作品,引導學生根據(jù)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特點去理解作品反映出來的時代背景特點,了解西方社會制度,價值觀,體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三、總結和思考
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融合起來,實施素質(zhì)教育,以學生為主體,提供各種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中來,知識是文化的載體,在探索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zhì)。
[ 參? 考? 文? 獻 ]
[1]張紅玲,2007,《跨文化外語教學》.上海:上海外語出版社.
[2]劉潤清,2004,《英語教育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胡文仲、高一虹,1997,《外語教學與文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4]曹文,1998,英語文化教學的兩個層次,《外語教學與研究》.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韓紅.全球化語境下外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 外語學刊,2002.
[7]陳申.語言文化教學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