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星
摘要:目的: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對肛腸外科術后排便排尿產生的影響。方法:從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4月收治的肛腸外科患者中選擇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利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利用早期護理干預,對比分析兩組的排尿排便困難出現率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排尿排便困難出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肛腸外科術后采用早期護理干預的方法,降低了患者出現排尿排便困難的幾率,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廣泛應用。
關鍵詞:早期護理干預;肛腸外科;術后排便排尿;影響
臨床上肛腸疾病屬于較為多發(fā)的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變化,生活壓力的逐漸增加,造成肛腸疾病的出現率不斷升高。手術治療是肛腸疾病的常見治療方法。為了更好的提高肛腸外科手術治療效果,減少患者術后出現排尿排便困難的幾率。文章當中將具體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對肛腸外科患者術后排尿排便的影響,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肛腸外科患者中選擇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齡為26-69歲,平均年齡為(56.2±2.8)歲;觀察組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齡為27-68歲,平均年齡為(56.3±2.9)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未發(fā)現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利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利用早期護理干預:
1.2.1心理護理
患者入院后,護理工作人員要主動與患者溝通,從患者不良心理狀況與不良情緒的情況為患者提供心理護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狀況與情緒。
1.2.2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要仔細耐心的為患者以及家屬詳細的介紹肛腸疾病的出現原因、發(fā)病機制、手術治療的基本操作、患者在圍術期需要注意的要點,提高患者與家屬對疾病和手術操作的了解與認識水平,提高患者對肛腸手術的自信心,進而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度,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治療。
1.2.3術前準備
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建議患者多食用富含維生素以及蛋白質的食物,指導患者在手術之前的三天食用流食,叮囑患者手術前的十二小時禁食,手術前的六小時禁飲[1],手術當天早上為患者提供灌腸。
1.2.4生活護理
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多次反復練習坐式排尿、排便,避免傷口裂開。為了避免造成嚴重的影響,還要為患者提供麻子仁丸中藥緩瀉劑[2]。
1.2.5疼痛護理
手術之后要為患者提供止痛劑進行止痛,從而加快恢復的速度;手術之后第二天每天早晚和便后利用溫水、中藥坐浴,良好的緩解局部疼痛感,有助于消除局部炎癥。
1.3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的排尿排便困難出現率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通過利用SPSS18.0來對全部數據展開處理分析,同時利用P<0.05來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排尿排便困難出現率
3討論
肛腸外科的手術位置較為特殊,手術之后容易出現排尿排便困難的癥狀,病情嚴重的還會出現出血,導致患者切口感染,從而給患者術后康復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早期護理干預,為患者預防術后排尿排便困難帶來良好的作用。早期護理干預實施后,能夠提前做好術前準備工作,緩解患者切口疼痛感,預防患者術后出現排尿排便困難,護理人員要正確指導患者飲食、運動、排尿、排便[3],給患者營造良好的康復環(huán)境,幫助患者消除排尿排便困難,促使患者手術后各項功能的早日恢復。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排尿排便困難出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總之,肛腸外科術后采用早期護理干預的方法,降低了患者出現排尿排便困難的幾率,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臨床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白海霞.早期護理干預對肛腸外科術后排尿排便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6,27(12):1598-1600.
[2]馮曉江.關于早期護理干預對肛腸外科術后排尿排便的影響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14):256-257.
[3]趙仕敏.肛腸外科術后早期護理干預對患者排尿排便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5,22(18):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