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廣州編輯部
1993年,青年教師Mike Feinberg和Dave Levin因為不滿當時公立學校的落后局面,決定創(chuàng)立自己的學校系統(tǒng)-KIPP。
KIPP是公立學校體系,仍然拿政府的教育經(jīng)費,對學生免收學費,但是其運營方式有非常大的自主性——可以選擇自己的教學大綱和教法,自己招聘老師,接受社會捐款,乃至在各地開分校。這是給窮人準備的學校。KIPP專門在各地最差的學區(qū)辦學。學生中90%是黑人和墨西哥裔,87%來自貧困家庭。兩人借鑒了當時各學校的教學方法,招到一幫志同道合的老師。他們判斷教學手段的標準只有一個:是否有利于貧困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學。這些手段從一開始就取得了顯著的成功。被媒體廣泛報道之后,KIPP獲得了大筆私人捐款。
到目前為止,KIPP已經(jīng)不是一所孤零零的學校,而是美國最大的特許公立學校體系,旗下有224家幼兒園、中小學,學生數(shù)量達百萬。
嚴格的學習目標
和美國很多學校相比,KIPP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要求非常嚴格。家長和老師必須簽署一份名為“卓越承諾”的學習承諾,將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擺在首位。這份承諾列出了老師和家長圍繞孩子的學習成績各自應(yīng)該做好哪些準備。這種以學習成績?yōu)閷虻恼?,似乎與中國的應(yīng)試教育頗為相似。但是對美國社會底層的孩子們來說,考入大學是他們改變貧困的最佳途徑。在學校的嚴格管教之下,孩子們也確實有了很大進步,KIPP的學生完成學業(yè)的速度高于美國所有孩子的平均水平,比同等經(jīng)濟背景的學生高四倍。
品德教育——“做個好人”
前面我們交代了,KIPP的孩子大部分來自貧困家庭,并且學校是以升學結(jié)果為導向的教育,這會讓我們質(zhì)疑,在貧困和競爭中長大的他們,是否會在進入好大學后成為一個自私的功利主義者?其實不會,在追求成績結(jié)果的同時,KIPP并沒有放松品德教育。在KIPP的官網(wǎng)上赫然寫著“努力工作,做個好人”( work hard,be nice)。這句話很樸實,“努力工作”是為了能讓自己擺脫貧困,“做個好人”是道德準則和一個人的社會價值。具體如何成為一個好人呢?KIPP提出了要培養(yǎng)孩子的幾種品質(zhì):堅毅、自控、熱忱、社交、感恩、樂觀和好奇。
投資員工能獲得最大的回饋
優(yōu)秀的學校需要優(yōu)秀的教師和學校領(lǐng)導。早期的KIPP是通過“改變貧窮孩子教育現(xiàn);l犬”的理念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現(xiàn)在成為龐大教育體系的它不能僅僅只靠一腔熱情讓學校運作。因此無論是教師篩選還是師資培訓,KIPP都很嚴格。并且KIPP認為投資員工,就是對教育最大的投資。比如,教師們都會參加專業(yè)學習社區(qū),定期參加教師和學生數(shù)據(jù)分析學習以及輔導。在基金會的支持下,KIPP教師還可以使用各種高質(zhì)量的在線教學“工具包”。這些工具包涵蓋了課堂實踐,如閱讀、教學指導,并且學校每年都會添加各種主題的新工具包。
從小為考大學和職業(yè)做準備
因為KIPP涵蓋了從幼兒園到高中所有年齡段的學校,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學校就對孩子進行關(guān)于“如何考進大學的準備和如何規(guī)劃未來的職業(yè)”的培訓。這是根據(jù)這些孩子的家庭情況制定的培養(yǎng)計劃,甚至細化到教孩子們未來如何在大學里爭取到更多的獎學金,避免給家庭帶來負擔。在職業(yè)教育方面,除了挖掘孩子的興趣點之外,學校會給學生提供很多高薪的職業(yè)信息,畢竟這些孩子不僅需要一份快樂的工作,更需要一份讓自己在社會上自足的工作。而這些方面的教育,是很多其他學校不會為學生提供的,這些窮孩子在普通的公立學校學習,最后考進大學的比例很低,更不用說拿到高額獎學金,找到高薪工作了。
KIPP學校的教育模式是不適合廣泛復制的,它強烈的目標導向和應(yīng)試教育作風,與整個美國的自由主義教育氣息都不相同,也不適合那些中產(chǎn)階級的孩子們,但是它值得很多生源是貧困孩子的學校借鑒。我們尤其需要向KIPP學習的是,幫一些貧困的孩子提早做好考大學的準備,并且提早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讓孩子在學校里拿到的每一分都不浪費,讓孩子在學校里學到的每一課都能成為孩子未來自足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