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意云
《我的100位日本朋友》
朱成山 著 定價:68元
江蘇人民出版社2019年2月
《我的100位日本朋友》一書作者朱成山教授是一名曾經擔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23年的公職人員,對日軍侵略暴行歷史和日本當今現狀有著20多年研究,幾十次去過日本又在中國接待過幾十萬日本人的親歷者,他曾幾度遭日本右翼分子圍攻,是什么原因促使他用了20余萬字、195張圖的篇幅,寫下他與189位日本朋友之間的交往故事呢?
朱成山先生書中的兩段話可以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有許多日本人的立場和態(tài)度與我們中國人完全一樣,甚至立場比我們更堅定,態(tài)度比我們更鮮明,他們在本國一直與各種形式的反華勢力做斗爭,付出了許許多多的代價,為東亞和平和中日友好事業(y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他們中間,有教師、律師、記者、僧人、藝術家、企業(yè)家,也有戰(zhàn)爭時代的老兵,有普普通通的工人,也有國會議員和職業(yè)政治家。讓我們翻開這本厚厚的書頁,傾聽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白西紳一郎,一生只訪問一個國家——中國,50年間共訪華600多次,平均每個月一次,如此執(zhí)著,需要多大的意志?。∈裁丛蜃屗V迷于中國,他來中國又做什么呢?他是日中協會理事長,他把中日友好作為終生職業(yè)的人。他如此頻繁地訪華,是想通過植樹、辦畫展等形式,悼念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中國同胞,并向中國人民贖罪。他倡議的“綠色贖罪”植樹活動,自1986年至今,已經延續(xù)30多年。如今他雖然已經去世,但“綠色贖罪”活動在繼續(xù),他親手種下的樹,其實也是種植在南京人民心中的綠色之樹、友好之樹、希望之樹。
松岡環(huán),一位日本普普通通的小學教師,日本“銘心會”會長,從1997年到2000年,花了4年時間,走訪了當年參與南京大屠殺的250多名日本老兵,留下了150多份有關南京大屠殺的證言、錄像帶、照片和錄音磁帶,還獲得了一些老兵贈送的歷史照片、陣中日記、軍旗、獎章等物品……她將收集到的這些日軍口述證言結集成冊,在日本公開出版,書名叫《南京戰(zhàn):尋找被封存的記憶——原士兵102人證言》。雖然日本右翼分子對她進行了辱罵和攻擊,但該書在日本產生了巨大影響。根據該書制作的專題節(jié)目,也贏得了高達2000萬的日本電視觀眾。她也因此獲得了首個“南京大屠殺史研究特別貢獻獎”。
東史郎是我們熟悉的一位日本老兵,他參與了當年的南京大屠殺暴行。1987年,他把在中國期間寫的日記整理成《東史郎日記》在日本公開出版,無情地揭露日軍當年的殘暴行徑,以此向中國人民謝罪,因此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恐嚇和報復,并對東史郎提出訴訟。書中還敘述了朱成山教授親自接待過的三位日本重量級的政要人物——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海部俊樹和鳩山由紀夫。村山富市在1995年8月15日著名的“村山談話”中,既承認日本的對外侵略和殖民統(tǒng)治,又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的歉意。作為首相,這種對待歷史的中肯態(tài)度,贏得中國人民的稱贊。更難能可貴的是,他于1998年5月通過江蘇省對外友好協會,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訪問,并欣然寫下“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八個字,以示警示。
海部俊樹是20世紀90年代日本當政時間最長的首相之一。他曾3次訪問中國:2000年8月、2010年4月、2010年8月。第一次他是作為日本前總理大臣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朱成山館長全程陪同并講解。第二次他雖然沒前來紀念館,但他在南京表示:“日本歷史上對南京人民犯下不可原諒的錯誤,作為一名政治家,我要向南京人民表示深深的道歉。”第三次他不僅參觀了紀念館,憑吊了萬人坑遺址,還留下了“二十一世紀是和平希求的世紀”親筆手書。
正如朱先生在書中所寫的,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年之際出版本書,就是希望中日兩國能放下過去,放眼未來,保持持久的和平友好關系。
作者系江蘇人民出版社文化編輯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