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博物館
西藏博物館位于西藏自治區(qū)的拉薩市,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現(xiàn)代化功能的博物館,也是西藏自治區(qū)成立30周年援藏62項工程之一。
西藏博物館的LOGO為簡潔的線條造型,靈感則來源于西藏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朱墨彩繪雙體陶罐”。
朱墨彩繪雙體陶罐發(fā)掘于西藏的卡若遺址,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物??ㄈ暨z址則被公認為西藏的三大原始文化遺址之一。
雙體陶罐的造型如同一對豐滿的女性乳房相背而列,也像是豐腴的臀部,素有“豐乳肥臀”之說,是一種生殖力量的象征,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內蒙古包頭博物館
包頭博物館位于內蒙古包頭市,是一座立足包頭、涵蓋內蒙古西部地區(qū)的綜合性大型博物館。
包頭博物館的LOGO由代表博物館(MUSEUM)的英文字母“M”和鹿回頭圖案組成。事實上,包頭在蒙語里,即為“有鹿的地方”。
M字母頂端高低不平和邊緣的殘痕為包頭境內秦長城、趙長城的象形,寓意著久遠的長城文化。
鹿回頭的圖案造型則取自包頭市固陽縣前公中村的“鹿回頭”古代巖畫。
黑龍江省博物館
黑龍江省博物館位于哈爾濱市南崗區(qū),主樓是一座歐洲巴洛克式建筑,為原俄羅斯商場舊址,為國家一級保護建筑。
黑龍江省博物館的LOGO以阿城金上京故地發(fā)現(xiàn)的銅坐龍為設計原型,標識字體采用的是郭沫若1962年親自為黑龍江省博物館題寫的館名。
銅坐龍出土于黑龍江省阿城市南城城墻邊,應該為金代皇室御用馬車上的裝飾物。它集龍、麒麟、獅、犬形象和特點于一身,設計構想及雕塑水平高超。
甘肅省博物館
甘肅省博物館位于甘肅省蘭州市,是甘肅省規(guī)模較大的綜合性博物館,收藏有歷史文物、近現(xiàn)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標本約35萬余件。
甘肅博物館的LOGO來源于中國最知名的文物之一,同時也是甘肅省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東漢銅奔馬,即我們所熟知的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為東漢時期的青銅器,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這件國寶級文物,除了是甘博的標志外,也是國家旅游局確立的中國旅游標志,2002年1月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鄭州市農業(yè)路,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是中國建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之一。
河南博物院的LOGO設計,來源于博物院的主體建筑輪廓,整體為三角形幾何形態(tài),簡約大氣,穩(wěn)重中不失古典韻味。
河南博物院的主體建筑靈感,則來源于世界文化遺產河南登封觀星臺。
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位于廣州新城市中軸線——珠江新城中心區(qū)南部,是廣東省唯一的省級綜合博物館,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的LOGO脫胎于收藏的“藏”字,同時也寓意文化寶藏的“藏”,整體設計思路則被凝練為“植根于粵 寓意于博 蘊形于館 凝神于藏”十六個字。
圖像中除了包含有“藏”字外,也隱含“廣東”的字形、“博”的字韻,點明廣東省博物館的地域屬性和行業(yè)特點。
同時,這個LOGO也非常契合廣東省博物館新館的建筑風格和外貌,展現(xiàn)出廣東省博物館海納百川、古今并蓄的風格氣度。
四川博物院
四川博物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浣花溪歷史文化風景區(qū),是西南地區(qū)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在全國公共博物館中占有重要地位。
川博的LOGO由“四”和“川”兩個字組成,上下對接的兩個字,又組成了一個鼎的造型,四川博物館的巴蜀青銅器是其館藏特色之一。
浙江省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是中國建館最早的博物館之一,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是浙江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于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
浙博的LOGO由抽象的線條組成,肆意揮毫的書法線條組成了代表越地傳統(tǒng)建筑的寫意輪廓,由遠及近,依稀可辨亭臺、樓閣、門檐等。
層層疊加的建筑,又組合為一艘乘風破浪的大船造型,大有千帆過盡是浙江的錢塘風范與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