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何廣惠
內容摘要:本文選取了2018-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文版的施為句,通過研究這兩年中相同政策新詞的英譯,對這些具有中國特色標記的政策新詞進行提取、分類、總結,發(fā)現(xiàn)《報告》英譯版本的中國特色用語標記的消失與顯現(xiàn)與政策新詞的提取度關系密切。
關鍵詞:施為句 突顯程度 政策新詞 中國特色
一.引言
語用學將含有一個動詞的句子,冠以顯性施為句或簡單地被叫做施為句(錢冠連 霍永壽,2003),施為句表示說話就是做事(李志勇,2004)。Verschueren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書中用了“salience”一詞來表示語言使用中的意識突顯性,代表一種意義生成狀態(tài)。使用語言的過程之中會產生一些特殊標記,最為明顯的標記是用于施為句中的“語言行為動詞”。
《報告》是中國政府一年一度政策方針國策的宣傳文件,其中必然涌現(xiàn)出大量表達中國社會文化諸領域的中國特色用語(唐慧,2013)。政策新詞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標記性”高且十分容易惹人“注意”,這些政策新詞常以動詞出現(xiàn)且構成施為句型。
二.研究現(xiàn)狀
當前學術界對《報告》的研究主要是圍繞其英譯本進行研究,如在不同理論框架(如胡峰笙、荊博,2012 )觀照下對英譯本進行解讀,探討英譯本的翻譯實踐(如蔡力堅,2015 ),指出翻譯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并提出建議。
近些來年,有不少學者結合維索爾倫的順應論來分析《報告》的翻譯策略(如戈玲玲,2015 ),也有通過自己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順應論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論(如馬蕭,2012),但是筆者通過CNKI網站,以施為句、政府工作報告英譯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后,發(fā)現(xiàn)鮮有學者從語用學的施為句這一方面來研究中國政府報告特色詞匯。
三.研究設計
本文主要采取了文獻研究法,所收集的2018-2019年的《報告》中文版本和英譯版本均來自于中國政府網等官方網站,各類參考文獻來自于CNKI?,F(xiàn)將2018-2019年中文版《報告》中相同的政策新詞設為A,將2018年的英譯文設為D1,2019年的英譯文設為D2。本文重點通過對比D1與D2,分析中國特色標記的消失與顯現(xiàn)是否提高了政策新詞英譯的意識突顯程度。
四.中國特色用語標記的消失與顯現(xiàn)
奈達將語言中的文化因素分為五類:生態(tài)文化、物質文化、社會文化、宗教文化和語言文化(Nida,1993)。2018-2019年《報告》中文版本內相同的政策新詞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社會文化詞:含有文化傳統(tǒng)、歷史背景、意識形態(tài)的詞等,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二是語言文化詞:含有濃厚漢語言文化特色的詞,它們在語音、語法和結構上保持著漢語的獨特性,如“新官不理舊賬”。
第一類:社會文化詞
例一 A:“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D1: keep reminding ourselves of our commitment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have our mission always in mind.
D2:keeping in mind our Partys founding mission.
D1采取了釋譯,行文冗余,語義不清。修改后的D2,語義明確直接指出動詞“不忘”、“牢記”的對象是共產黨人建黨之初的使命。調整后的D2形式簡短,語義清楚?!癙artys founding mission”中國特色標記明顯,譯文意識突顯程度提高。
例二 A:“兩個毫不動搖”
D1:There will be no irresolution about consolidating and developing the public sector and no irresolution about encouraging, supporting, and guiding non-public sector development
D2:“two no irresolutions” principle
D1屬于釋譯,完整的解釋了中文證策,但行文略顯拖沓,譯文提取困難。修改后的D2形式簡潔,語義直指“兩個毫不動搖”,形式上突出了“兩個不動搖”,雖D2到A存在一定的解釋距離,但譯文調整突出了重點,中國特色標記顯現(xiàn)且意識突顯程度高。
例三 A:“兩個一百年”
D1:China's Two Centenary Goals. (The Two Centenary Goals are to finish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by the tim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arks its centenary and to build China into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at is prosperous, strong, democratic, culturally advanced,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by the tim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elebrates its centenary. )
D2: Two Centenary Goals
D1采取了釋譯,增加了主語,括號里的解釋略顯多余;D2形式簡潔,語義明確,在英文中首字母大寫的“Two Centenary Goals”屬于特殊用語,是典型的中國特色標記顯現(xiàn)且意識突顯程度高的句子。
第二類:語言文化類
例一 A:“三去一降一補”:
D1:cut overcapacity, reduce excess inventory, deleverage, lower costs, and strengthen areas of weakness.
D2:five priority tasks
D1中對“三去”和“一降一補”做了釋譯,這些解釋形成了中國特色標記,讀者容易讀懂,但是不容易從文中提取出來;相比D2中“five priority tasks”形式簡單,語義明確,但若要理解其具體意思要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譯文采用了意譯的手法,標記消失但意識突顯性高。
例二 A:“放管服”
D1: 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delegate powers, improve regulation, and strengthen services
D2:delegate power, improve regulation, and upgrade services
D1中“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與“delegate powers”的并列使用,造成了語義重復。D2對“放”一詞譯文的進行了刪減,對“服”的翻譯進行了優(yōu)化,強調“服”的重點是升級服務。修改后的D2,語義與形式上均與A更加貼近,譯文將中文的三個動詞更加活靈活現(xiàn)地展示給了讀者,語義清楚意識突顯程度高。
例三 A:“新官不理舊賬”
D1:new officials must not be allowed to disavow obligations undertaken by their predecessors
D2:new officials must not be allowed to get away with ignoring obligations undertaken by predecessors.
D1中的“disavow”屬于強勢動詞,漢譯英時我們一般用弱勢動詞代替強勢動詞,英文在語氣方面要更為緩和(汪洋,2016)。D2對“不理”二字做了弱化處理,更符合英語國家的語言表達習慣,刪掉了人稱代詞“their”,中文特色標記在譯文中完全消失,政策新詞突顯程度提高。
從上面的這些例子可以看出:中國特色標記在社會文化詞的英譯中呈突顯狀態(tài),語言文化詞的中國特色標記在英文譯文中是消失的狀態(tài)。這些政策新詞的特殊表達是在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過程中生成的,通過對這些特色標記的靈活處理,使得施為句中的政策新詞最大限度地作為工具性語用意識的反身代詞。
五.總結
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英文版對于中國特色的標記的靈活處理,極大的提高了這些特色詞匯的辨識度,通過對這些特色標記消除與顯現(xiàn)處理,成功地塑造了作為施為句的漢語在英文譯本中體現(xiàn)出來的行為條件與描述條件的吻合的形象,使得中國政府告英譯本更具有可讀性。
參考文獻
[1]Halliday. M.A.K. 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Lonon: Eward Arnold, 1973.
[2]Ma Xiao. Translation as Adaptive Variation, 2014.
[3]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London: Edward Arnold Limited, 2000.
[4]陳京京.政治文本中中國特色用語英譯研究——以李克強總理2014年“博鰲亞洲論壇”講話為例[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4.
[5]何兆熊主編.新編語用學概要[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0.
[6]唐慧.從《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中國特色用語英譯看“中國英語”[J].安徽文學,2013.
[7]汪洋.《政府工作報告》英譯之語氣弱化研究[J].中國翻譯,2016,37(05).
[8]徐默凡.言說動詞的隱現(xiàn)規(guī)律[J].修辭學習,2008(01).
[9]于國棟.顯性施為句的順應性解釋——理解Verschueren的順應性研究[J].外刊,2001.
備注:本研究為2018年武漢工程大學研究生第十屆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編號為:CX2018071
(作者介紹:李瑩,武漢工程大學外語學院研究生在讀,專業(yè):英語筆譯;何廣惠,武漢工程大學外語學院教授,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語篇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