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編讀往來”長期辦下去
我算是《中國工人》雜志的老讀者了。一直都很喜歡這本講述咱工人自己故事的雜志,2003年,我退休后,依然關注著《中國工人》,時常翻閱雜志上刊登的文章。我注意到,從今年1月刊開始,雜志增加了“編讀往來”欄目,我認為這個做法很好,我希望你們能把這個欄目長期辦下去,這個欄目不但有利于讀者、作者、編者三者之間的溝通,也有利于讓刊物與時代同行,還可以為讀者提供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愿《中國工人》越辦越好,走進千家萬戶!
——山東讀者?李本秀
工人君:非常開心能收到老讀者的來信,“編讀往來”這個欄目我們會堅持辦下去的,同時也在此向大家喊話:快給我們寫信吧!
堅持自己的風格和特色
最早接觸《中國工人》雜志是在10年前,偶然在圖書館看到的。而要說真正了解《中國工人》,卻是今年我擔任單位工會副主席之后。因為工作和學習的需要,《中國工人》成了我的案頭必備,對我做好工會工作很有幫助。我很喜歡每期雜志的封面,很有設計感,活力十足。個人覺得《中國工人》從封面設計到欄目設置、從文章選編到編輯排版,都很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這是很可貴的,希望可以一直保持下去。祝愿《中國工人》越辦越紅火,讀者越來越多。
——湖北讀者?金偉忠
工人君:嗯吶嗯吶,我們會越來越好的~
我的好老師
我在中原油田電力部門負責宣傳工作,今年9月在單位閱覽室初識《中國工人》雜志,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人物”和“中工論壇”這兩個欄目。因為工作中時常需要撰寫一些人物稿件,我就逐句逐段地研究了幾篇人物報道的寫法,感覺很受啟發(fā)。
“中工論壇”這個欄目在普通讀者看來或許有些枯燥,但對于我們做企業(yè)文化建設工作的人卻很有益處。在反復閱讀了“中工論壇”欄目里一篇關于建設“家文化”,提升員工幸福感的文章后,我借鑒了文中的“陽光之家”“勤勞之家”“平安之家”“富裕之家”等“家文化”建設經(jīng)驗,豐富了單位的“一家人”企業(yè)文化,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好評?!吨袊と恕肥俏业暮美蠋?。以后,我更加會抱著學習的態(tài)度來翻閱她,以促進我的工作能力不斷提升。
——河南讀者?曾麗
工人君:讀者們更是我們的好老師,希望大家多多和我們交流,幫助雜志更好地成長~
1924-2019
《中國工人》創(chuàng)刊95周年F回眸
1940年2月7日,作為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主辦的機關刊物,已經(jīng)沉寂11年的《中國工人》在陜西延安第二次創(chuàng)刊。新的《中國工人》創(chuàng)刊號由毛澤東題寫刊名,并親自撰寫發(fā)刊詞。這篇發(fā)刊詞收錄在《毛澤東選集(第二卷)》,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重要思想文獻。為新的《中國工人》創(chuàng)刊號題詞和撰文的還有:林伯渠、吳玉章、王明、洛甫、王稼祥、康生、鄧發(fā)、張浩等。1941年3月,《中國工人》在延安終刊。今天,在延安楊家?guī)X革命舊址,還可以看到當時《中國工人》編輯部的兩孔窯洞。
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正如2019年10月刊的《勞動者十二時辰》所記錄的一樣,勞動者堅守工作崗位,堅守在每一個時辰,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勞動者的故事沒有動人心弦的情節(jié),更沒有光怪陸離的內(nèi)容,這些故事不刺激耳目,也不奪人心聲。但這些故事,就在我們身邊,就是我們自己。十二個時辰的勞動者,就是你我他。
作為《中國工人》的忠實讀者,如果說對《中國工人》有什么想說的,那就是毛澤東在《中國工人》發(fā)刊詞中說過的,“我希望《中國工人》好好地辦下去,多載些生動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沒味道,不起勁”。
——北京讀者?于天放
工人君:如果說《中國工人》對您有什么想說的,那就是:謝謝勉勵,我們會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