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昌
【摘要】 ?小說是高中語文教材重要組成部分,小說教學質(zhì)量直接關系語文教學質(zhì)量。雖然目前高考制度有所改革,但是語文依然是高考重點科目。文章從宏觀把握、多元對話、文本細讀等角度探討新高考背景下小說多無化教學策略,以提升語文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 ?高中語文 小說 多元化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5-139-01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小說是重要組成部分,小說教學質(zhì)量直接決定語文教學效果。在高考作為選拔人才的應試背景下,高中教學存在學生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應試目標的矛盾,而小說教學的應試化和主觀化容易造成內(nèi)容講授的膚淺化。需要對小說教學進行多元化對策探究,通過精準解讀,實現(xiàn)小說教學實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及應試水平雙贏。
1.宏觀把握
1.1群書博覽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進行小說講授前,要對教材進行宏觀把握,對高考考點和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進行衡量,掌握內(nèi)部因素與外部因素之間的關系,以循序漸進地制訂教學計劃,實施教學步驟。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是非常重要的,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要博覽群書,拓寬知識面,以做到在教學中舉一反三,可以應對課堂臨發(fā)的任何狀況。以小說教學為例,教師大量的小說閱讀量,是講好課程的關鍵。教師進行群書閱讀,可以對多數(shù)作家及其作品進行掌握,能掌握不同小說的寫法,進而總結(jié)出不同小說的講法,以引導學生走向更廣闊的小說天地。
1.2研讀課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高中語文教學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審美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研讀課標,了解小說教學的關鍵點,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jù),了解新課標對小說教學的指導性意見,以使課堂小說教學能使學生感受小說中的形象,品味小說中的語言,領悟小說中的內(nèi)涵,體驗小說中的魅力。對課標的深度研讀,可以把握小說教學的總體方向,避免膚淺教學,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1.3把握學情
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是小說教學的重要影響因素。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學生需求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解讀,以使教學計劃和教學設計有依據(jù),有起點,以使教學更有針對性。教師要了解,學生經(jīng)過初中的學習過程中后,基本掌握了小說的體裁及特征,也具備了閱讀小說的能力,但是學生在深入閱讀和學習時,對小說中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描述的理解還是比較片面的,需要教師根據(jù)學情進行教學設計,通過承上啟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多元對話
2.1與小說文本對話
小說文本本身是教學第一手資源,任何科目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文本進行開展的。與文本進行對話,對文本進行解讀,是小說教學的前提。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前,要忘記自己的教師身份,以一個普通讀者對文本進行閱讀和理解,形成閱讀意見,之后再對教學目標和教學資料進行整合,以設計出最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案,以打破傳統(tǒng)以資料代替文本閱讀的備課方式,在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上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2.2與教材編者對話
語文教材的編者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編寫于教材中,進而形成系統(tǒng)性的教學一手資源。教師在小學教學前,要與教材編者對話,深入了解編者編寫小說教材的思路,把握各學段教材的內(nèi)部關聯(lián)性,在進行小說教學以做到關后照應,實現(xiàn)小說教學的順利銜接。教師要留意課后習題,以掌握單元小說的教學內(nèi)容,以對學生的課后鞏固進行指導,實現(xiàn)課后習題對師生的雙向引導作用。
2.3與學生對話
學生是小說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小說教學過程中要形成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點撥。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通過小說閱讀了解文本的獨特性,并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幫助學生取長補短。
3.多種方法
3.1掌握背景
小說的三要素是時間、地點和人物。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小說作者及小說創(chuàng)作的背景因素,以提前了解小說。例如在講授《林黛玉進賈府》時,教師可以先從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和《紅樓夢》的寫作背景入手,使學生了解,《紅樓夢》是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經(jīng)歷的藝術(shù)寫照。學生了解了小說作者及寫作背景,自然可以將文本與現(xiàn)實進行結(jié)合,可以深入感受小說創(chuàng)作思想。
3.2品味語言
小說的時間、背景和人物要素不能割裂開,需要進行結(jié)合解讀。對人物的刻畫是小說與其他文體區(qū)別的主要特點,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把握人物形象,進而掌握人物與情節(jié)和環(huán)境的關系。如《林黛玉進賈府》主要是通過環(huán)境與人物的交叉描寫,通過賈府的宏偉來襯托林黛玉的寄人籬下。林黛玉的謹慎、王熙鳳的圓滑、賈寶玉的蔑視世俗,都是通過語言描寫進行展示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品味。
3.3把握技巧
教師在進行小說講授時,要引導學生從不同視角對人物及環(huán)境進行關注,以把握小說文本的解讀技巧。如《林黛玉進賈府》先是從林黛玉的視角進行賈府的觀察,并展現(xiàn)賈府復雜的人物關系,之后再轉(zhuǎn)到眾人看林黛玉,最后再回到林黛玉的視角進行王熙鳳和賈寶玉的觀察。當學生抓住視角后,可能快速掌握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心理活動,能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
總之,在高中語文小說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多元化教學策略,通過宏觀把握、多元對話和掌握技巧,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組織,由淺入深引導學生科學閱讀小說,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多元化小說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深層次地了解小說的內(nèi)涵,能有效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和鑒賞能力,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 參 ?考 ?文 ?獻 ]
[1]孫紹振.批評與探尋:文本中心的突圍和建構(gòu)[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53.
[2]申丹.選擇性全知視角、人物有限視角與潛藏文本[J].外國文學,2005(6):56-62.
[3]韓雪屏.閱讀教學中的多重對話[J].全球教育展望,2003,32(9):31-36.
[4]靳玉樂.對話教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114.
[5]鄭桂華.語文教學的反思與建構(gòu)[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