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 要:語文四大能力中的聽力,決不僅僅指學生的生理聽覺(雖然聽力離不開聽覺),而是指通過聽覺運用思維能力對語言信息進行吸收和處理的能力。
關鍵詞:聽力訓練;語言素養(yǎng)
首先,聽力教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獲得和理解信息的能力。語言學研究表明:說的能力與聽的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先聽得懂,然后才能表達得清。這一點可從幼兒語言學習中看得更清楚。幼兒牙牙學語首先是認真地聽,然后才能模仿著說。即使是最簡單的“媽媽”,也是在聽了父母多次反復訓練,才最終開口說的。心理學研究還表明:聽是一個主動、積極地對信息進行認知、加工的心理過程;它是主動的解釋,而不是被動的感知,更不是單純的聲學事實。這一過程看似簡單,在瞬間就完成了,但對連續(xù)語流從初步感知到完成理解其實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聽者不斷地進行辨別、比較、記憶和判斷。要較好地完成這一系列復雜的心理過程,學生除了具有良好的語言基礎外,還必須掌握必要的技巧。學生需要對內(nèi)容情節(jié)分析;找內(nèi)容的大意;抓關鍵的細節(jié)等。這些技巧在語文教學中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幫助學生提高聽力能力。所以,這一語文能力至少應包括:
一、敏銳地明辯語言(字詞)正誤。要能在一段話中辯清同音字、同音詞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中的不同意義,要能敏銳的聽出說話人說錯的字詞,使學生具備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高度的語言素養(yǎng):“一個說錯的詞,不僅老師,而且學生聽起來都會感到他不和諧,就好象一個具有高度音樂聽覺的人,聽到一個錯誤的音符是感到那么不入耳一樣?!?/p>
二、正確的歸納語言要點。包括領悟中心、理清層次、抓住重點,理解一句話中語句之間、句群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進而把握整體內(nèi)容。
三、對所聽語言教材進行瞬間的篩選處理。準確的捕捉關鍵性詞句,敏捷的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自覺去掉自己不需要的內(nèi)容或一些重復的、多余的甚至錯誤的語言,能熟練地邊聽邊記。
四、能聽出比較含蓄的語義。要學會聽出說話人的弦外之音和幽默之處,要通過說話人的表情、語氣、語調(diào)等聽出他沒有直接說出來的意思(如反語等等)。
五、有良好的聽話習慣。如態(tài)度要誠懇,注意力要集中,目光應尊重地注視說話者,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話等等。
六、尊重并合理理利用課堂教學。要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教師一定要堅持課堂教學主陣地,重視常規(guī)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語言環(huán)境,采用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從而切實落實語言基礎知識。教師本身要具備較好的語言素質(zhì),讓學生在日常的課堂中置身于語言的海洋。這樣做的同時也能擴大學生的語言輸入?,F(xiàn)代語言教學理論認為語言輸入量越大,語言的輸出才會相應提高。當輸入達到一定的量時,學生的語言能力便會產(chǎn)生質(zhì)的變化。對于缺乏自然英語環(huán)境的小學生來說,平時的課堂教育是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
其次,高年級聽力訓練的目標要求應從以下幾點抓起。
一、養(yǎng)成良好的聽話習慣,做到精力集中,目光專注,能辨別語言材料中的字詞正誤,把握其中心思想,能根據(jù)記錄速度正確地寫下所聽口語材料的基本內(nèi)容。
二、培養(yǎng)良好的聽記能力。能明辯語言材料中語句的正誤,養(yǎng)成抓住重點,捕捉關鍵語句,歸納分析其層次要點。
三、有較強的筆記能力。能敏捷的篩選語言信息,比較熟練而完善地作課堂筆記。能聽出比較含蓄的語義。能從比較雜亂的一段話中聽出說話人要表達的基本意思。
再其次,聽力訓練的方式應多樣化
一般情況下,聽與說總是相互伴隨,說決定了聽力訓練不能孤立進行,而必須與口語訓練緊密結合。以說練聽,說中練聽,聽說同步,互相促進。
一、聽后復述。教師朗讀一篇范文(或播放磁帶),學生不準做筆記,聽完后站起來復述所聽內(nèi)容,要求意思完整,不改變原文中心,這項訓練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專注傾聽的好習慣。
二、聽寫訓練。教師按記錄速度用普通話朗讀文章,要求學生完整準確地邊聽邊寫,字詞標點都力求正確。這種練習主要偏重于訓練學生根據(jù)語音對字詞進行準確的辨析的能力。
三、聽話改錯。教師在讀語音材料時,有意但不做任何暗示地讀錯字詞,讓學生指出并改正;或者教師在說話時,有意說一些病句讓學生糾正,這種練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錯誤敏銳的感受能力。
四、聽后說感。聽了一則小故事、一次報告或一段新聞之后,讓學生即興發(fā)言談感情,要求緊扣原文,展開聯(lián)想,中心明確,條理清晰。這項訓練可同時訓練學生聽話時專注仔細以及邊聽邊記邊思的能力。
五、聽話辨析。請學生聽一場辯論,讓他們捕捉雙方的論點、論據(jù),并判斷其正誤;教師念有錯誤的作文,讓學生辨析其錯誤的所在;讓學生聽一段條理不清但內(nèi)容又有可取之處的話,請學生找出的合理成分。這項練習也能培養(yǎng)學生在專心聆聽的同時敏捷判斷、迅速分析的能力。
六、耳聽筆記。通過課堂練習(注意:不是抄板書)、報告筆記、班會筆記,采訪筆記等等的訓練,教會學生準確地概括、敏捷的篩選、快速的辨析、熟練的記錄。
最后,要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經(jīng)常和學生討論學好語文的重要性,讓他們意識到語言表達在未來工作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而產(chǎn)生語文學習的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聽力理解能力,為以后用口語交際打下扎實的基礎,真正強化自己的主體意識。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大部分學生的求知欲是建立在興趣上的,使學生獲得持久的興趣,是促進學生聽力理解能力發(fā)展的基礎條件。教師不僅要從外部進行刺激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內(nèi)部刺激,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認識學習的意義,使學生在聽力訓練過程中獲得持久的興趣,以此激勵自己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聽力水平。
總之,聽力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只要我們對聽力的重要性有了清楚的認識,積極更新教育觀念,努力發(fā)展聽力教學的能力,從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f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技巧和方法,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情感,就能使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得到發(fā)展和不斷提高,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