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正存
摘要:在工件表面上車溝槽的方法叫切槽,常見的外圓溝槽有外圓直槽、圓弧溝槽和梯形槽等多種形式。圓柱體切槽包括切外圓槽、內孔槽、退刀槽、端面槽,加工其所用刀具稱切槽刀。本文探討了利用切槽刀提高零件加工質量、減少換刀次數(shù)、降低加工難度、提高生產效率的技巧和方法。
關鍵詞:切槽刀;數(shù)控車;圓弧車刀
中圖分類號:TG506文獻標志碼:A
槽刀工藝特點是:一個主刀刃和二個副刀刃同時參與切削,被切削材料塑性變形復雜、摩擦阻力較大,加工時相比外圓車削,進給量較小、切削厚度薄,單位切削力增大。同時切削削溫較高,散熱差,加劇刀具磨損,降低刀具使用壽命。本文以甘肅省數(shù)控技能大賽數(shù)控車學生組實操試題為例,探討了如何在數(shù)控車上利用切槽刀進行零件表面的加工,提高零件加工質量,減少換刀次數(shù),降低加工難度,提高生產效率。難點在于編程技巧和方法。
1技術要求
零件圖如圖1所示,要求未注線性尺寸公差應符合GB/T1804-2000的要求,未注倒角1×45°,零件加工表面,不應有劃痕、擦傷等損傷零件表面的缺陷,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許有毛刺、飛邊。材料為45#鋼。該材料為優(yōu)質碳素結構用鋼,硬度不高易切削加工,模具中常用來做模板、梢子、導柱等,應用廣泛。毛坯為φ100×145mm的棒料。零件的尺寸、表面質量、位置關系要求較高,加工難度在于編程方法、走刀路線的選擇。
2加工工藝設計
為了不影響該零件表面粗糙度及尺寸精度的加工要求,結合零件圖分析,圖1加工的最大難點是切除率較大,幾何形狀復雜,且R20的圓弧、80°錐面及R3圓弧要形成光滑過渡。這給提高該零件的加工質量、刀具選擇、編程方法、工藝安排提出了一定挑戰(zhàn)。因此,本例選擇了72.5°外圓車刀、3mm切槽刀、R2圓弧車刀及螺紋車刀,作為該零件的粗精加工刀具。選擇3mm切槽刀,一方面,零件直徑較大,如果選擇較寬刀刃,在車削過程中,容易產生振動,降低零件加工精度。刀寬過窄,反而降低了刀具本身工藝剛性,不但影響加工效率的提高,而且直接影響其加工表面質量。另一方面,選擇3mm切槽刀,是結合圖1幾何形狀分析得出的結論,意在利用3mm切槽刀對R20的圓球面進行粗精加工,經過計算與實踐,其加工誤差為0.06mm,完全符合GB/T1804-2000的精度要求。為了保證零件表面質量的一致性,本例除了采用3mm切槽刀對R20圓弧、槽粗精加工以外,還對R4、80°的零件輪廓進行了粗精加工。加工80°錐面及R3時,先用3mm切刀對80°錐面進行粗精加工如圖2所示,然后采用R2圓弧車刀,用圓弧相切的方式進行粗精加工如圖3,這樣的組合方式,保證了加工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切削參數(shù)的合理選擇,直接影響著零件加工表面質量和尺寸精度,本例中粗、精車主軸轉速為300-700r/min,外圓車刀粗車背吃刀量為2m,進給速0.13mm/r,留0.3精加工余量,精加工為進給速度0.09mm/r。切槽刀粗車進給速度為0.06mm/r,精車0.05mm/r。圓弧車刀粗車背吃刀量為0.5mm,進給速0.1mm/r,留0.2精加工余量,精加工為進給速度0.08mm/r。加工工藝的安排,直接影響著零件的質量和生產效率,本例的加工方案是:先粗精車右面,粗精加工至ψ88,然后以右面定位,采用一夾一頂?shù)难b夾方式,一次加工左面。先用外圓車刀除去大部分加工余量,再用切槽刀進行粗精加工,加工結果如圖8所示。
3 編程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CAXA數(shù)控車軟件編程,軟件編程的缺點是程序量較大,但程序準確度高,不宜出錯。切槽刀加工方式分為:縱向加工和橫向加工兩種。圖4為縱向加工軌跡,這種軌跡適合直徑比較小,且刀寬較小的情況。圖5為橫向加工軌跡,這種軌跡雖然加工效率較高,但對刀具使用壽命造成影響。本例使用的是縱向走刀方式。切槽刀參數(shù)設置如圖6所示,每切深3mm,退刀4mm,步距2.5mm。這樣的走刀方式,便于排削,提高刀具使用壽命。圖7為軟件編程切槽刀走刀軌跡。
4 結束語
本論述主要研究了切槽刀在數(shù)控車削中的應用和編程方法等,意在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拓展切槽刀在車削中的應用,切槽刀也可以加工除槽以外的幾何形狀,發(fā)揮切槽刀在實際加工中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