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亞雪
摘 要:生產(chǎn)力還沒有高度發(fā)展的西周、春秋年代產(chǎn)生了《詩經(jīng)》這部作品。在其中,我們能夠讀到不少以女性心理展開描寫愛情的詩作,其中不少篇目涉及“誓言”這一舉動,本文希望通過對這些篇目分析,從中發(fā)現(xiàn)女性面對這些誓言的情感特征,借此探究詩經(jīng)的社會時代,女性的社會地位、人生處境與心理特征。
關鍵詞:女性心理;誓言詩;詩經(jīng);春秋時期
引言
從《邶風﹒谷風》中的“德音莫違,及爾同死”到《唐風﹒柏舟》中的“百歲之后,歸于其居?!痹俚健锻躏L大車》中的“榖則異室,死則同穴?!币粋€又一個的堅定誓言,訴說著先秦人的情感故事,描繪出一個個鮮活的女性形象。她們或是表達對愛人的忠貞不渝,或是表達愛意大膽動人,或是被拋棄后的指責怨怒,因其中伴隨著的生死意識和深情吶喊而格外動人。本文將就詩經(jīng)中涉及誓言的幾首詩歌展開分析。
一、愛情中的誓言解讀
《邶風﹒谷風》1p135:“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詩集傳》中談到:“婦人為夫所棄,故作此詩,以敘其悲怨之情?!?p25詩中的女主人公與丈夫在貧賤時候相識結(jié)婚,最初的生活幸福和美,有誓言為證“德音莫違,及爾同死”,女主人公相信踐行著誓言,任勞任怨??墒窃谏詈靡稽c之后,男主人公心卻變了,與他人共結(jié)“宴爾新婚”,詩中的“德音莫違,及爾同死”的恩愛誓言與后來男主人公的粗暴變心形成一組強烈逆轉(zhuǎn),成為女主人公的一個強烈的控訴憑據(jù)。
《詩經(jīng)﹒衛(wèi)風﹒氓》3p179:“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薄翱偨侵纾孕﹃剃?,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女主人公受到追求,不憑“良媒”就與對方大膽結(jié)合,之后任勞任怨地為家中操勞,可是男子卻變心了。一個是“夙興夜寐,靡有朝矣”,另一個卻“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女主角忍無可忍地指責男子當初“信誓旦旦”與如今的輕易背棄。在這里,我們同樣能看到誓言在女子心中的重要地位。
《國風﹒鄘風﹒柏舟》4p154:“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這首詩的歷來說法是“共姜自誓說”?!芭f說以為衛(wèi)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共姜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故共姜作此以自誓。”5p33詩中大膽表白心意:“之死矢靡它。”主人公“以死為誓”,表達自己堅貞不屈的心意和強烈的反抗。
《詩經(jīng)﹒王風﹒大車》6p200:“榖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
這首詩中的兩個人似乎遇到了某種阻礙,不能正常結(jié)合,故而相約而“奔”?!对娂瘋鳌分姓f:“淫奔者相命之辭也。”7p54詩中女主角似乎在指責對方相約私奔的膽怯,語氣潑辣而奔放,而到第三章時,女子指日為誓,要與男子“死則同穴”,表達自己的堅貞果敢的態(tài)度。
《詩經(jīng)﹒唐風﹒葛生》:“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后,歸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后,歸于其室。”8p263這首詩起興描寫葛樹的生長,接著直發(fā)感想“予美亡此,誰與獨處?”關于“亡此”,《詩經(jīng)原始》解釋說:“征婦思夫,久役于外,或存或亡,均不可知?!?p263而郝懿行在《詩問》中則言:“《葛生》,悼亡也。晉好攻占,國多喪亡,婦人哭夫于墓,聞者傷之而作?!?0p659,無論生死與否,這都是一首傷情之作,情感真摯幽婉,主人公說“百歲之后,歸于其居?!敝魅斯阉罏槭?,這是對丈夫的承諾,也是平靜而堅定的誓言。
二、詩中的文化內(nèi)涵
以上幾首誓言詩中,我們可以看到,女性是一直處于弱勢地位的,她們在情感中更易受到傷害,也更令人同情。無論《谷風》,還是《氓》,誓言之中,相信并且努力踐行下去的只有女主角。盡管那還是一個民風較為開放的年代,男女婚姻戀愛的束縛還并沒有很多,可是男女間財產(chǎn)地位的不平等,使得男女在戀愛婚姻之中女子這一方也就天然地不再平等,就像《氓》之中的,連女子的兄弟都來“咥其笑矣”?!豆蕊L》中的“不我能慉,反以我為讎,既阻我德,賈用不售”,《氓》中的“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女子被拋棄后,只好在痛定思痛中度過。
第二,我們可感受到先秦女子那份超越了生死的深摯情感。無論愛人變心與否,女主角總是真摯而忠誠的,生死與否,她們發(fā)下誓言,大膽而坦率。《谷風》中的“及爾同死”,《大車》中的“榖則異室,死則同穴”,《葛生》中的“百歲之后,歸于其室”,以上都在以生死為誓。人的生命短暫而愈顯脆弱,而越是如此愈顯得而詩中女主人公的勇敢,她們敢于發(fā)下超脫生死的誓言,正表明了她們對對方堅貞不渝的情感,她們用生命的短暫來襯托了誓言的堅定和永恒。
第三,先秦人的觀念中滲透有鬼神的意識,才使得誓言擁有很強的約束力,女子才一次次被誓言輕易打動。
先秦人在愛情誓言中提到了日、天等意象,比如《大車》中的“謂予不信,有如皦日”,這一誓言除生死之外,還引入了太陽這一物象,《柏舟》中的“母也天只”,女子呼天為誓言作證。指日為證,《〈詩經(jīng)〉誓言模式初探》11中認為以日為誓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古人自然崇拜中的太陽崇拜”。以日為誓,表達對神的敬畏,對于《柏舟》中的以天為誓,這篇文章認為其“與以日為誓類似,以天為誓亦出于古代先民們對于鬼神的敬畏?!碧焓菑V闊的,沒有任何事物會逃過它的庇覆,因而帶給人們以神圣之感。主人公們通過在宣誓之前要先邀約神明,請求作為誓約的見證,來表達自己堅決踐行誓言的決心。
三、結(jié)語
《詩經(jīng)》中的誓言詩,以決絕而堅定的態(tài)度出現(xiàn)在先秦人的詩歌中,代表著先秦人的淳樸而虔誠的生活,愛情詩中豐富的女性心理與女性品質(zhì)也得以呈現(xiàn),一首首愛情誓言詩,帶給我們深刻的人生震撼。
參考文獻
[1][3][4][6][8][9]《詩經(jīng)原始》(清)方玉潤撰,李先耕校點.[M].北京:中華書局.1986.02
[2][5][7]《詩集傳》(宋)朱熹著,王華寶校點.[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01
[10]《郝懿行集》[清]郝懿行著,安作璋主編.[M].濟南:齊魯書社.2010.04
[11]《〈詩經(jīng)〉誓言模式初探》葛佩瑤.[J].青年時代.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