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健瑩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特色”已成為了學校教育的一個新名詞,特色建設也成為了開展學校工作的一個重點項目。作為班主任,該如何乘著這股春風,在校園特色建設中尋找德育滲透的切入點,本文將針對這一問題,對在跳繩的活動與競技中開展德育進行闡述。
【關鍵詞】特色;跳繩;德育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特色”已成為了學校教育的一個新名詞,特色建設也成為了開展學校工作的一個重點項目。作為班主任,該如何乘著這股春風,在校園特色建設中尋找德育滲透的切入點,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花樣跳繩”已成為我校的特色品牌。那么,在跳繩的活動與競技中,我們該如何開展德育呢?
一、以特色促班風建設
要知道,一條小小的繩子,其力量是無窮的。它可以催人團結(jié),可以鍛煉人的意志,使得班級更有凝聚力……
1.合作跳繩,團結(jié)互助
曾經(jīng)教過這樣一個班級,班上的男孩子占了全班總?cè)藬?shù)的三分之二,很多男孩子的性格比較沖動。剛接這個班級的時候,班里常常會出現(xiàn)學生為一點小事而打架的現(xiàn)象。我該如何教他們自信、樂觀、團結(jié)、進取,形成良好的班風呢?這時,我想到了我們的特色——跳繩。我除了常常利用班會課對同學們進行教育,針對他們打架的普遍原因,教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我還會利用每天的大課間,有計劃地開展一些跳繩比賽,安排那些經(jīng)常打架的同學跳一帶一,練習車輪跳,通過合作型的跳繩游戲來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在比賽中獲得成就感的同時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經(jīng)過上學期一個學期的努力,班里營造一種團結(jié)合作、你追我趕、力爭上游的氣氛,打架的現(xiàn)象也大大減少。
2.班級對抗賽,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感
孫子在《謀攻篇》中談“知勝之道”時寫到:“上下同欲者勝?!币虼耍鳛榘嘀魅?,我們必須注重通過集體教育來影響每一個人的思想,用集體的輿論、集體的作用和集體的意識形成強大的教育力量。
為了讓特色項目更加順利開展,學校每個月都會開展班級之間的對抗賽。潛移默化中,無論勝負,這樣的比賽更多的是增強了每個學生的集體主義感。曾經(jīng)帶過一個班級,同學們信心滿滿地參加班級對抗賽,結(jié)果輸給了隔壁班,班里的女同學都哭了,男同學沉默了,我順理成章地開展集體主義教育,分析失敗的原因,讓學生充分理解團結(jié)才有力量,并鼓勵他們努力練習,激發(fā)斗志。結(jié)果,每一天同學們都非常認真地進行訓練,連那些平常不認真的同學也受到了影響。下個月的比賽中同學們更加齊心,毫無疑問地取得了勝利。同學們的班級歸屬感,集體主義感有上升了一個層次,每一個同學都深深地會體驗到因自己的努力而為班級爭得榮譽的愉悅。
3.班內(nèi)PK賽,感受成功
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全面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我認為那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他們更需要獲得成功的體驗。那怎樣才能讓這些學生獲得成就感呢?我又想到了我們學校的特色——跳繩。為了增強班級里那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的成就感,我特意在班級里設立了一個跳繩PK排行榜,并粘貼在教室里。連續(xù)雙搖、連續(xù)三搖,誰多誰就可以上榜,這就給了那些學習成績不怎么理想、但喜歡跳繩的同學一個很好的展示平臺。每到大課間時間,這些同學就喜歡追著老師參加PK賽。通過這樣的比賽,老師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每天都有新進步,技能不斷得到提升的同時也鍛煉毅力,增強了自信心。班內(nèi)更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氣氛,這成為其它學科學習的一種無形的動力。
二、以特色促個性發(fā)展
“德育無痕,教生有方?!毙『仆瑢W,個性散漫,自我為中心,不受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紀律較差,上課聽講極不專心,有時還會發(fā)出怪叫聲,故意破壞紀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由于這些不良的行為導致他的學習成績很不理想。老師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他其實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學生,接受能力很強,當他的注意力能集中學習某種東西時,他可以學得很快很好。同時,他也非常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而且我還發(fā)現(xiàn)小浩在跳繩方面尤其出色,特別的自信。我相信,利用跳繩進行教育,效果會事半功倍。
于是,老師利用大課間的時候,有意識地組織跳繩比賽,而且選擇一些小浩的強項。通過比賽,讓他獲得成功的經(jīng)驗,滿足他的表現(xiàn)欲,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讓他在比賽中盡情地享受跳繩的快樂。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向同學們分享了學習跳繩的心得。老師有意教育其他同學向小浩學習,并把學習跳繩持之以恒、吃苦耐勞的精神運用到平常的學習中去,借此機會旁敲側(cè)擊教育小浩。課后,老師適時對其進行教育和引導,跟他分析他的優(yōu)點與不足,最大限度進行鼓勵。對于小浩這樣自尊心特別強的學生,榜樣的力量成為了他轉(zhuǎn)變的動力,潛移默化地促進了他各方面行為習慣的轉(zhuǎn)變。
順應教育的趨勢,我相信,做一個有心人,特色教育將更多地促進德育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