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妮
摘? 要:朗讀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以及閱讀能力的一項重要途徑。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重視課文朗讀,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課文朗讀;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6-0133-01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反復多次的朗讀,能夠加強學生對課文詞匯和語言的掌握,體會文章蘊含的豐富內(nèi)涵。因此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朗讀指導,通過開展多樣化的朗讀活動,激發(fā)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加強學生的朗讀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構(gòu)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不斷發(fā)展。
1.創(chuàng)設(shè)朗讀情境,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
以往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形式較為單一,使得朗讀教學較為枯燥、乏味,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不高。為此教師還應根據(j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結(jié)合學生的興趣需求,為學生床身朗讀情境,引導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朗讀課文,使得朗讀更加的生動,激發(fā)學生對朗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效果。例如在學習《一夜的工作》這一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一個叫宋小明的詩人懷著對周總理的無限崇敬和愛戴之情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教師配樂深情朗誦,學生聽完教師的朗誦之后,談談這首詩帶來的感受?從詩歌中可以看出周總理是一個怎樣的人?之后教師提出問題“周總理究竟是怎樣的人呢?引發(fā)學生疑問,引導學生對本課內(nèi)容進行探究學習,之后教師為學生播放音樂,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這篇文章,在音樂下進行朗讀,能夠使學生更好的體會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加強對文章內(nèi)容的掌握,感受文章的內(nèi)涵。與此同時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教師應適當?shù)闹笇W生的閱讀,應引導學生用適合的語音語調(diào)進行朗讀。
2.采用多元化朗讀形式,發(fā)揮朗讀的作用
課文朗讀形式紛繁多樣,而對于每一種朗讀形式,都具有各自的作用以及使用范圍,為此教師還應根據(jù)具體的課堂教學情況,選擇適宜的朗讀形式,以提高朗讀效果。一般情況下朗讀氛圍范讀、引讀、分角色朗讀以及齊讀等等,范讀適用于學生朗讀興趣不高或者朗讀不到位的情況;引讀適合用于讓學生分清文章段落內(nèi)容;分角色朗讀則適合課文內(nèi)容較長、對話較多的文章朗讀;齊讀則適合用于課文的氣氛渲染。同時教師采用多樣化朗讀形式過程中,還應注意一些問題,對于范讀,教師應對學生進行示范啟發(fā),而不是讓學生機械模仿教師的口氣、語調(diào),應根據(jù)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合理的發(fā)揮;齊讀可以烘托氛圍,但是在齊讀時,部分學生會濫竽充數(shù)和產(chǎn)生唱讀的情況。所以為了充分發(fā)揮每一種朗讀形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教師應弄清每個朗讀形式,科學、合理開展課文朗讀,通過學生的課文朗讀,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3.掌握課堂朗讀技巧,提高學生朗讀能力
為了保證課文朗讀效果,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掌握課堂朗讀的技巧,不斷提高學生朗讀能力,提高朗讀教學效率。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一邊朗讀,一邊想象、聯(lián)想,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夠使得學生充分感受文學作品描繪的意境,加深學生對文學作品言語、思想內(nèi)容的把握,尤其是對于一些詩歌的朗讀,能夠?qū)⒊橄蟮母拍钚蜗蠡?。例如在學習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西湖十景”,教師旁白簡介,引導學生進行欣賞,讓學生初步感受如詩如畫的西湖。之后教師讓學生進行朗讀,從詩中感受到西湖美景。其次教師應對學生的語音、語速、語調(diào)等進行控制,這還需要在不斷訓練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在朗讀時,教師首先要求學生讀準字音,并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重復、不顛倒,在遇到比較長的句子時,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停頓,在做好基礎(chǔ)練習后,教師在引導學生加入自己的感情。
4.加強朗讀訓練,保證學生課堂朗讀時間
學生課文朗讀水平無法一蹴而就,還需要在不斷的朗讀訓練過程中逐漸的提升。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朗讀訓練的開展,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朗讀的機會,保證學生課文朗讀的時間。例如在學習《匆匆》這一課時,教師就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朗讀,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掌握本文主要的內(nèi)容,找出本文不認識的字。教師在給予學生一定時間進行練習后,教師選擇幾名學生單獨進行朗讀,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評價,指出學生朗讀的不足,促進學生及時的改善。在評價時,應注意,教師應以鼓勵學生為主,應不斷提高朗讀的信心,激發(fā)學生對朗讀的熱情。對于課文朗讀訓練,還應從課堂延伸到課下,教師可以每天為學生布置朗讀任務,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朗讀訓練,同時還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朗讀習慣,為學生學好語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總之,課文朗讀是實現(xiàn)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一項重要途徑,通過課文朗讀,能夠加強學生文章內(nèi)容的掌握,體會文章描述的情境,感悟文章的內(nèi)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還應注重課文朗讀訓練的開展,引導學生掌握朗讀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效果。這就要求教師應根據(jù)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結(jié)合學生的興趣需求和認識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生動的朗讀情境,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并且采用多樣化的朗讀形式,充分發(fā)揮朗讀的作用,對學生的朗讀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不斷完善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促進學生不斷的進步,從而為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參考文獻
[1]周艷萍.小學語文教學之我見[J].基礎(chǔ)教育論壇,2019(02)
[2]方閩娟.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概述[J].新課程(上),2019(01)
[3]李潔.小學語文童話教學走出誤區(qū)的途徑[J].新課程(上),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