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
湖州市行政服務中心成立于2001年 3月,2017年7月更名為湖州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受市政府授權負責全市政務服務管理工作。湖州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成立于2004年3月,2017年7月更名為湖州市公共資源交易管理辦公室,受市政府授權負責全市公共資源交易監(jiān)督管理,在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實施集中監(jiān)管和行政執(zhí)法。
自成立以來,一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思想和“便民、高效、廉潔、規(guī)范”服務理念,力求各項工作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運行。自成立以來,政務服務平臺群眾滿意率保持在99%以上,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工作人員有責投訴保持零記錄。今年以來,根據省委、省政府及省委改革辦的統(tǒng)一部署,湖州市圍繞市委“一四六十”工作體系,緊盯“營商環(huán)境最優(yōu)市”目標,緊扣“便民、利企、提質、擴面”要求,緊接“服務企業(yè)、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活動,以“無證明城市”創(chuàng)建為主抓手,著力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實現“跑一次是底線、一次不用跑是常態(tài)、跑多次是例外”。
湖州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先后獲得了全國文明單位、省首批示范行政服務中心、省首批優(yōu)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湖州市模范集體、市級群眾滿意單位等30多項省、市榮譽。
2018年11月26日,湖州市委馬曉暉書記在全市加快打造現代智慧城市暨政府數字化轉型動員大會上提出,要全力構建以“數字服務”為支撐的智慧政府,全面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努力把湖州打造成為“無證明城市”。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湖州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和市司法局結合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于年初啟動“無證明城市”創(chuàng)建工作,出臺實施方案、成立工作專班,突出依法取消、后臺共享、承諾替代“三個一批”,下大力氣解決證明材料多、開具難等問題。目前,我市市縣區(qū)已公布三批取消證明材料清單,累計公布取消2313項,占比94.72%,基本實現了政務服務“減證便民”向“無證利民”轉變。
一、全面征集梳理,著力解決“證明多”的問題
重點做好“三個堅持”:一是堅持全民參與收集。廣泛開展奇葩證明征集活動,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發(fā)動廣大辦事群眾征集各類奇葩證明,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召開“開門聽建議”座談會、黨員干部進社區(qū)等活動,進一步聽取社會各界代表、熱心人士對創(chuàng)建“無證明城市”的意見建議,共計征集各類奇葩證明100余條,確保企業(yè)群眾辦事各類證明材料“應梳盡梳、一網打盡”。二是堅持“六個一律”取消。邀請部門、鎮(zhèn)村、法院和律師等一批法律專家組成審核組,確定了沒有法律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的一律取消、開具證明的單位無權查證、無法開具的一律取消、能通過申請人憑現有證件辦理的一律取消、能通過申請人書面承諾等信用管理手段解決的證明材料一律取消、能通過部門間會商核查或實地調查核實的證明材料一律取消、能通過浙江政務服務網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共享的一律取消等“六個一律”證明材料取消原則,7天時間密集組織14場審核會,對各部門單位梳理上報的1000余項證明材料逐條過堂會審,確?!皯獪p盡減、能減則減”。三是堅持全域聯動清理。這次證明材料的清理,不僅僅涵蓋了市級各部門,還橫向延伸到政府部門下屬各企事業(yè)單位和各行業(yè)公共服務單位,縱向延伸到區(qū)縣、鎮(zhèn)街和村居,只要企業(yè)群眾辦事涉及到哪里,證明材料就清理到哪里。
二、加強協查共享,著力解決“證明難”的問題
依法取消證明材料其實非常有限,為最大限度實現以后臺數據和政府內部流轉代替前臺群眾和企業(yè)來回跑腿,湖州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多方協作推出證明協查共享“三個一”組合拳:一是建設一個在線遠程協查平臺。依托湖州“城市大腦”在全省率先開發(fā)證明材料遠程協查平臺,在線橫向串聯各部門單位,縱向互通市、縣、鎮(zhèn)、村,如果企業(yè)群眾在某個單位辦事需要由其他單位開具證明時,該單位只需通過平臺點對點發(fā)起協查申請,對方就能通過信息提示快速審查、開具并傳送回相關證明材料,期間全程留痕。二是推動一批證明材料上線。截至目前,全市遠程協查系統(tǒng)共配置證明事項145項,證明材料211項;其中20個市級部門已配置證明事項65項,證明材料77項。三是建立一支協查經辦隊伍。在開展線上協查的同時,為進一步完善現場協查機制,依托各級政府代辦工作人員建立了一支近3000人的證明遠程協查經辦隊伍,不斷增進各級各單位之間的互動合作和線上線下之間的協同聯動。通過數據遠程協查機制的建立,有效破解企業(yè)群眾為開具證明來回往返跑腿的現象,極大提升了證明開具效率。
三、攻堅疑難堵點,著力解決“證明難”的問題
重點針對辦事當中需求量較大、讓企業(yè)群眾深感困擾的證明材料進行攻堅突破,探索建立高效便捷的服務機制:一是試行證明告知承諾制。目前湖州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已被列為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的國家試點,全市告知承諾正面清單共匯總1529項(其中承諾替代282項),組織實施辦理38540件;市級部門正面清單共有380項(其中承諾替代49項),辦理34414件。二是創(chuàng)新遺失聲明網上公示制。以往企業(yè)群眾遺失證件補辦,需要先到窗口查詢證件基本信息,再到報社登報發(fā)布“遺失聲明”,最后才能拿著報刊去窗口補辦證件,為此湖州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在全省率先建立遺失聲明統(tǒng)一免費發(fā)布平臺,推出“補辦申請+書面承諾+網絡公示+一站辦結”的遺失聲明網絡公示制,實現了證件遺失補辦“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 今年7月實施以來,截止8月底,已辦理證照遺失聲明網絡公示943件、遺失證照補辦“一件事”861件,通過取消、改為網絡公示,紙質媒介公示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055件,下降87.92%,為群眾和企業(yè)節(jié)約成本32萬元,預計全年可為群眾和企業(yè)節(jié)約成本近170萬元。三是優(yōu)化其他便民服務機制。對于難以數據共享、部門間協查無法核實、由牽頭部門核查工作量較大的證明,探索推進政府購買公證調查服務,既為證明材料準確性裝上了“安全閥”,又將公證調查環(huán)節(jié)與證明出具有效銜接,讓群眾在各方協同服務下辦事更加便捷。同時,對于當前依法確需保留又暫時無法實現共享或其他方式替代的證明事項,提供容缺受理、自助查詢等其他多種便民服務方式,最大限度優(yōu)化企業(yè)群眾辦事體驗。比如公安部門積極探索“無證辦事”,目前已經在全市108個辦事窗口和17項高頻社會化場景實現“刷臉辦”全覆蓋。
四、嚴抓督查落實,著力解決證明“死灰復燃”等問題
重點建立三項制度,實現證明事項長效管理:一是落實證明事項動態(tài)調整制度。除已公布的清單外,今后將對因設定依據取消或數據實現互聯互通等應當取消的證明事項,同步取消、調整事項清單,并實時動態(tài)向社會公布接受監(jiān)督。二是落實舉報投訴監(jiān)督制度。在各級政務辦事大廳設立“無證明城市”監(jiān)督專窗,專門受理辦事群眾關于“無證明城市”創(chuàng)建工作的投訴和舉報,對保留清單外仍然向申請人索要證明或應取消而未取消的,將進行嚴肅問責追責。三是落實定期督察暗訪制度。組建工作專班臨時督察組,以網上查詢和實地走訪的形式,對全市重點部門單位、各區(qū)縣、鎮(zhèn)街和村居定期開展督察暗訪。目前,已經走訪市級單位23個、區(qū)縣7個、鎮(zhèn)街5個、村居9個、所屬辦公點85個,對比網絡清單2000余條,詢問專業(yè)人員21人,模擬現場辦理事項3次,12345電話詢問4項;共計督查證明事項230項,發(fā)現問題124項,已全部落實整改。
“無證明城市”創(chuàng)建工作既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中之重,更是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湖州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努力實現“無證明是常態(tài)、有證明是例外”,為打造政務服務、營商環(huán)境最優(yōu)市,助推全市高質量趕超發(fā)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