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楚鳳
? 古詩是小學語文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跟原來的教材相比,現在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的數量大大提高??梢?,小學語文古詩教學越來越被重視。
一、 反復誦讀
? 古詩講究韻律,注重押韻,語言凝練,讀起來朗朗上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本)》對于第一學段學生學習古詩的要求之一是: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古詩,分節(jié)奏讀、教師范讀,配樂讀、師生配合讀、分組朗讀……讀著讀著,學生自然就能感受到古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抽象的語言美也就不用教師費力去解釋了。
? 古詩的語言跟現在的語言差別太大,孩子們并不好理解?!白x”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在我們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讀”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白x”的好處有很多,“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小學古詩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朗讀的時候抓住“詩眼”,注入自己的情感,理解作者的寫作心態(tài),這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古詩的理解更加深刻。
? 腹有詩書氣自華。小學階段的學生記憶力也處在最強階段。在小學古詩教學中,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加強對古詩的背誦。背誦古詩應該成為學生的習慣。在引導學生背誦古詩文的過程中,要因材施教。理解記憶、聯(lián)想記憶、古詩新唱、歸類記憶等都是很好的記憶方法。
? 讓學生反復誦讀古詩,不但能讓他們體會古詩的語言美,理解詩意,感受詩的意境,還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打下扎實的文學功底,提高審美情趣。
二、 聯(lián)想想象
? 古詩是中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以精煉的語言,豐富的想象,真摯的情感流傳至今。小學生富于想象,但缺乏生活經驗,知識儲備有限,所以對于詩歌的留白部分難以理解。因此在古詩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喚起情感體驗,產生共鳴和移情,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來再現作品中的形象,領悟作者的情感,感受古詩寥寥數語所描繪的深遠意境。
?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古詩獨特的風格,詩畫二者密不可分。所以小學課本會給古詩配插圖,尤其是題畫詩。教學時,借助課文插圖進行聯(lián)想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通過插圖,讓學生的想象與文本、與生活連接,勾畫出更豐富的形象。如在學習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時,可讓學生在插圖中找出詩歌中所描繪的景物,其中的“河豚”自然是找不著,這時教師提問:“河豚在哪里呢?”學生只要稍微動動腦,就明白河豚在水里,看不到卻想象得到。這時教師再問:“惠崇的《春江曉景圖》上只有詩人描繪的這幾種景物嗎?”學生看著圖片,想到春風一吹,萬物復蘇,眼前仿佛就能看到竹林里破土而出的竹筍,岸邊正在悄悄生長的野草,枝頭無聲冒出的嫩芽……這首詩的內容在學生心中就變得豐富起來了。
? 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制作課件,讓學生通過聲像、視頻進行聯(lián)想。
? 因此,在古詩的課堂,教師要逐步引導,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填補空白,進入到作者所營造的意境中,進而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三、 拓展延伸
?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整合同主題的詩歌。我們的古詩千千萬萬,數量極多。有許多的古詩雖然作者不同,時代不同,但表達的感情卻是相似的。就拿“送別”詩來說,在學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時,如果把高適的《別董大》也展示出來,學生很快就能發(fā)現,這兩首詩意境相似,都擺脫了那種“黯然神傷”的情調,對于和友人分離,都表現出了一種豪放和灑脫。如此一來,學生就掌握一類詩的特點。多加引導,在以后的古詩學習中他們自己會進行比較,拓展延伸。
? 我們還可以在學習現代文的課堂里學古詩,如在學習葉圣陶的詩《瀑布》,讀到“啊,望見了瀑布的全身,這般景象沒法比喻,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時,教師要是提問:“這讓你想起來哪兩句詩?”學生一定會說:“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蓖瑫r,瀑布的壯觀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們的腦海里,兩首詩相得益彰,新現代詩解釋了古詩的意境,古詩升華了現代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