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芳
合作學習興起于美國,這一學習方式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成效顯著。
2017版《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科學態(tài)度目標中專門提到了合作分享,并且對應不同學段,在合作分享這一目標中提出了具體要求。由此可見,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對一群剛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孩子,怎樣讓合作學習活而不亂,學有所得呢?
合理分組,培養(yǎng)合作意識
在課程標準中,對1~2年級合作分享這一目標的具體描述為:愿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F(xiàn)在科學課中常見的小組合作學習大都是以4~6人為一組,但低年級學生由于年紀小,且絕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在家受到嬌寵,他們的集體觀念較弱,常常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因此大多數(shù)學生不愿認真傾聽他人的發(fā)言,不善于接納他人的意見,在面對科學課上的學習材料時,他們都想試一試,課堂上就會出現(xiàn)鬧哄哄的現(xiàn)象。
在學生剛剛開始進行合作學習時,我覺得以“兩兩合作”為宜。同伴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沒有領導者,沒有分工,每一個學生的意見都充分被尊重。每次合作學習開始前,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背誦約定好的口訣,對學生后續(xù)的合作學習也是一種指導。一人說,另一人聽;一人操作,另一人觀察、評價,然后換位進行,交叉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科學探究任務。當兩人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合作后,具備了一定的合作經驗,再根據(jù)具體情況逐步向3人、4人小組過渡,這樣才能逐步建立起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
例如一年級的《起點與終點》一課,一個學生負責彈跳塑料青蛙,另一個學生負責記錄終點,同桌兩人間的合作學習在這時是最高效的,也便于教師的觀察與指導。再例如二年級的《磁鐵有磁性》一課,小組兩人一個做“會站立的鐵釘”,利用磁鐵讓鐵釘豎立在桌面上,另一個做“奇怪的硬幣”,用磁鐵去吸不同的硬幣。做完后兩個學生再進行互換,這樣就讓每個學生都通過不同的實驗掌握了磁鐵有磁性、不是所有的金屬都會被磁鐵吸住等知識點。
細化目標,提高合作效率
目標無疑在合作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學習目標在合作學習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貫穿于合作學習的全過程,是引導教師設計和開展合作學習的出發(fā)點,也是學生合作學習的最終歸宿。低年級學生的專注時間十分有限,自控能力弱,因此,對于他們來說合作學習的目標不宜定得太復雜。
例如《認識一袋空氣》一課,在教材內容及課后《活動手冊》的表格中,要把空氣、水、木塊三樣物體進行比較,并做好記錄。我在第一個班上課時,照本宣科地把三樣物體的比較一次性讓學生做完,還要填寫記錄單,結果課堂上學生的合作學習就漸漸不受控制,一會兒拿木塊,一會兒倒水,一會兒又去裝一袋空氣,要么是不按照觀察順序進行,要么是碰翻了杯子,一片手忙腳亂,合作學習無序且無效。在第二個班上課時,我調整了教學環(huán)節(jié),利用空注射器,強化空氣流動、透明、無固定形狀等特點,再讓學生將空氣和水放在一起進行觀察比較。因為有了前面的基礎,這時小組的兩名學生各拿一樣物體,能夠在前一環(huán)節(jié)觀察的基礎上,對兩樣物體進行比較,然后填寫記錄單,當學生以為觀察比較活動已經結束時,我又拿出木塊,讓學生對照記錄單,比較木塊和空氣,此時學生并不需要老師再提示,同伴之間就能主動觀察,做好記錄。一次完成一個目標,課堂學習效率有了極大提高。
評價引導,教給合作方法
合作學習強調課堂教學中的人際互動,尤其強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人與人的合作來達到共同的理解和認識的目的。合作學習是一種社會性的過程,注重在這一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所以在進行評價的時候要特別注重學生的心理、情緒的變化。但一年級是合作學習的起步階段,學生的合作意識較弱,不能進行有效合作,因此教師在評價前應該深入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仔細觀察學生的行為,在評價時應該是教方法、提要求,重過程、輕結果。例如:在課堂中有自己新的思考;能和同伴做好分工,互相配合,輪流觀察或實驗;能接受同伴的建議,有不同想法時能夠好好商量;會認真傾聽教師的要求,按照操作步驟來進行;別人發(fā)言時不打斷;語言表達清楚完整;記錄真實準確。
合作學習在組內是同伴互助,在組間有一定的競爭。以《起點與終點》一課為例,在學生實驗前,我一邊示范,一邊講述青蛙彈跳及做記號的要點,然后請了一個小組的學生上臺演示,他們演示完畢后,我表揚這個小組有兩點做得好:第一點是他們認真傾聽了老師剛才的要求,按照順序一步一步地實驗;第二點是他們倆上來后,輕聲商量,分好工后及時開始。表揚完后,我還給這兩個學生蓋上獎章。小學低年級學生,非常重視老師的肯定與激勵,并且對于優(yōu)秀的榜樣有一種天然的模仿性。通過引導評價,其他的學生知道了這個小組的優(yōu)點在哪里。在接下來全班的實驗活動中,每個小組都會按照這個步驟來進行。
在巡視時,我發(fā)現(xiàn)有一個小組的兩名學生起了一點爭執(zhí),原來是負責彈跳青蛙的學生希望自己小組的青蛙能跳得遠一些,于是想要做記錄的同學把終點線畫得遠一點,但被那位同學拒絕了。我問這個小記錄員為什么不同意,他說因為老師剛才說了,畫終點線要對齊小青蛙離起點最近的地方畫。我及時表揚這個學生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同時問,那你的同伴希望小組青蛙的跳遠距離遠一些,有沒有別的辦法呢?他想了想說:“我可以提醒他注意彈跳時的姿勢,我還可以給他做示范?!绷硪粋€學生說:“老師,他能夠讓小青蛙跳得更遠,那我來做記錄,他來彈跳小青蛙可以嗎?”我說:“你們是合作伙伴,你們商量好就行?!?/p>
此外,在多人合作學習時,教師還可以設計上升臺階式的評價表,寫上合作學習的要求,如分工合作、輕聲交流、及時歸整材料,達到要求就把代表該小組的標志向上升一格等。這樣的評價以鼓勵、引導為主,教師要多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做,多關注學生的參與度。
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更是一種教學思想。合作學習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又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意識與交往能力。合作學習中,學生在科學知識、科學能力、科學態(tài)度幾個方面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雖然低年級的學生受年齡所限,目前在合作學習上還有一些問題,但是只要堅持實施,邊做邊改進,不僅能夠為中高年級的多人小組合作學習打好基礎,而且會對他們今后走入社會后,與他人的交往、合作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