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紅
聲音的信息無處不在,聲音素材特有的豐富性、發(fā)散性、選擇性,與學生的生活最容易建立連接,最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一、點——選取聲音,確立主題
聲音素材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具有發(fā)散性。音樂素材、音效素材、人的聲音素材……總是包圍著人們。聲音是由特定的對象發(fā)出的,除了它的物理屬性,它還會勾連出人們聽到的、看到的某些事物的情緒狀態(tài)和畫面,引發(fā)無限的想象。
學生對聲音的想象具有選擇性。對于長著音樂翅膀的孩子來說,播放音樂素材,如《動物狂歡節(jié)》,就足以讓他們激動。他們無師自通,能做出一連串滑稽動作:一會兒模仿母雞咯咯叫,一會兒學大象邁著笨拙的步伐行走,一會兒隨著音樂惟妙惟肖地模仿袋鼠跳躍……對于他們來說,每一段音樂都好像在講述一個新奇有趣的故事。對于愛好運動的學生來說,一聲哨響就足以讓他們的心飛向操場。對于喜歡動畫片的學生來說,幾聲老鼠的叫聲,貓的叫聲,就很容易在他們心中演繹出一個自創(chuàng)版《貓和
老鼠》。
伴隨著聲音浮現(xiàn)的想象還具有生活性。它源于學生的生活,又高于他們的生活,是學生直接或者間接經(jīng)驗的重構。
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聲音素材進行篩選,選取那些與他們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具有表達意義的聲音素材,并幫助學生確立主題。對此筆者做了一些創(chuàng)意嘗試。
1.水桶法則
該策略為學生選取聲音提供支持。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成創(chuàng)作小組,先把三個水桶依序排列好。水桶1=我的素材,學生把自己最喜歡或者最不喜歡的聲音寫下放入;水桶2=我的經(jīng)驗,學生把對所選音樂的感受寫下放入;水桶3=我的讀者,學生把想要與之分享感受的對象寫下放入。
2.選擇輪
幫助學生確立主題的一種方法。創(chuàng)作小組成員做頭腦風暴——將上面三個桶里的材料組織起來,與日常生活中的哪一個問題相關聯(lián)?主題是什么?把討論出的主題記錄在一個圓形圖表的扇形分割區(qū),讓小組負責人在主題上做統(tǒng)計,選出頻率高的作為小組創(chuàng)編童話的主題。
二、線——奇思妙想,生成情節(jié)
在聽聲音選材、立意的基礎上,如何引導學生展開奇思妙想,在構思情節(jié)的同時發(fā)展思維?創(chuàng)意教學策略讓這一思維軌跡變得可觀、可觸摸而且有趣。
1.頭腦風暴——理解聲音的思維操
理解聲音是構思故事情節(jié)的前提,想象是理解聲音的基礎。而頭腦風暴是理解聲音的思維熱身操,是激發(fā)學生想象的最積極的思維活動之一。以小組為單位,就小組選取的聲音開展十幾分鐘的頭腦風暴。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大膽地展開想象,自由暢談對聲音的理解,盡可能地標新立異,提出獨創(chuàng)性情節(jié)的想法。每個同學,把點子用關鍵詞記錄在頭腦風暴圖上,相互尊重,不作評價。如,學生在素材桶里取出“貓叫聲、走路聲、破裂聲、詼諧的音樂聲”等材料,圍繞故事要素,展開頭腦風暴,一個個思維的火花呈現(xiàn)在頭腦風暴圖上。如下:
教師還可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的訓練。如提供一組無聲電影蒙太奇鏡頭,學生開展頭腦風暴,創(chuàng)造性地給畫面配音。通過理解聲音的思維熱身,學生對構思故事情節(jié)有了信心。
2.思維工具——生成情節(jié)的腳手架
聲音素材如何生成童話故事的情節(jié)?面對有限的聲音材料從何想起,思維向何處去,到哪里結束?學生對此常常束手無策。如果能讓情節(jié)生成——這一思維軌跡,不僅可意會,還可言傳,可把玩,那么學生創(chuàng)作童話故事的信心就會大增。倘若鼓勵學生把生活融入童話故事中,在一個故事中解決他們的一個生活問題,那么他們的生活自信也會提高。創(chuàng)意教學在實踐中使用思維工具——“英雄之旅經(jīng)典結構”,幫助我們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
“英雄之旅經(jīng)典結構”是歷史學家約瑟夫·坎貝爾定義的一種簡單的結構,它存在于全世界的各種神話中。我們借鑒這個經(jīng)典結構指導學生,把角色、背景、時間、原因、事件等故事構成的要素,放進這個經(jīng)典的結構中。學生按圖索驥創(chuàng)生情節(jié),就不會失去方向。如,學生先從素材桶中取出一組素材(音樂素材、貓叫聲、走路聲、老鼠叫聲等),接著按“英雄之旅經(jīng)典結構”對應點的提示創(chuàng)生情節(jié)。例如:
一天(舒緩的音樂):尊貴的家貓看女主人穿高跟鞋跳舞很美。
挑戰(zhàn)(詼諧的音樂):尊貴的家貓喜歡女主人的香水瓶——那對水晶玻璃鞋。
下降(貓叫聲、詼諧的音樂):玻璃鞋放在高高的柜子上,冤家老鼠出現(xiàn)。
谷底(貓叫聲、詼諧的音樂):打斗聲、腳步聲、破碎聲匯成一片。
發(fā)現(xiàn)(貓叫聲、詼諧的音樂):自己一向瞧不起的野貓來助戰(zhàn)。
上升(貓叫聲、詼諧的音樂):野貓叼來一雙小舞鞋。
成功(貓叫聲、詼諧的音樂):尊貴的家貓和野貓?zhí)琛?/p>
啟示(貓叫聲、舒緩的音樂):永遠不要瞧不起別人。
在每次創(chuàng)作的時候,學生的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形象直觀的畫面。他們會借助思維工具創(chuàng)生情節(jié),并喜歡用思維工具幫助自己思考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面——合作“吹?!?,拓展故事
在故事的核心情節(jié)解決之后,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根據(jù)情節(jié)把聲音后面的故事講生動、講具體。故事編得是否有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時教室里的氣氛。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合作“吹?!薄皳艄膫骰?”的形式,較受學生歡迎,拓展的故事也比較生動具體,吸引讀者。
1.合作“吹?!保劢骨楣?jié)
男生常常在一起吹牛,女生則喜歡吹泡泡。這給了筆者很好的啟示:讓學生一起“吹?!薄按蹬菖荨保尵幫捁适孪翊蹬?、吹泡泡一樣有趣。于是筆者鼓勵學生自制“彩色泡泡卡”——正面寫上聲音素材和一個情節(jié),反面寫上對該情節(jié)的具體描寫句群或段落,粘貼在小組“吹?!奔\卡上。學生一次聚焦一個聲音素材,一個情節(jié),不斷把“泡泡”吹大, 直到形成一個比較滿意的情節(jié)段落,猶如譜寫交響樂的一個樂章。接著,開始聚焦下一個情節(jié),新的一輪吹牛開始,如此循環(huán)。視覺上的吸引力,激勵學生不斷互相補白,對拓展故事十分有效。
2.“擊鼓傳花”,演繹情節(jié)
借助傳統(tǒng)的擊鼓傳花的形式開展故事接龍,很受學生歡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坐在一個錄音機旁講故事。錄音機播放聲音素材,學生順時針方向,按照順序一個接一個配合聲音表演或者模仿聲音,一邊利用情節(jié)結構圖幫助自己組織信息。音樂暫停時,學生根據(jù)由音樂素材得來的信息組合自己的故事并與同學分享。有時,學生會帶上自己喜歡的與聲音素材相關的形象化頭飾,一個頭飾代表一個角色的小故事,在聽同伴講故事的時候,可以插敘補充與該角色有關的故事。音樂素材播放完畢,童話故事創(chuàng)編結束?!?/p>
(作者單位:福建廈門大學附屬音樂學校)
責任編輯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