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正 劉影
摘 要:當前教育領域研究的熱門話題即核心素養(yǎng),更是我國改革課程的重點和難點?;瘜W作為高中教育重要組成部分,自然需要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由此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途徑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在此背景下也提出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目標,由此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其中核心素養(yǎng)體現在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及過程和方法等方面,因而需要高中化學教師結合學科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yǎng)。
1.建立變化平衡思想落實宏微結合觀念
物質是不斷運動的存在,更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學生通過學習化學可以了解化學變化同樣需要相應條件,在變化過程中可能會生成新物質,甚至還會產生能量變化。學生學習化學鍵后可以深入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原因,并通過了解生活、自然界和生產中的可逆反應讓學生知道化學變化還有相應的限度,當具備相關條件后就可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教師在化學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應用平衡觀點和守恒思想引導學生觀察化學變化,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例如在學習“化學反應中的熱量變化”一課,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相關問題:“為何化學反應會伴隨著放熱和發(fā)光?”,“是否任何一種化學反應都會放熱和發(fā)光?”,“放熱和發(fā)光代表哪些現象?”,通過問題讓學生原有認知和所學知識產生沖突,再借助教材中氯化銨晶體和氫氧化鈣實驗等讓學生感知不同化學實驗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化學是一門從分子和原子等微觀水平上對生物質組成、結構以及變化進行研究的學科。其中微觀和宏觀相結合可以讓學生從化學視角全新認識物質結構、組成、性質以及變化。再以“金屬鎂化學性質”一課為例,教師就可引導學生根據鎂的原則結構對金屬鎂的化學性質進行預測,大部分學生較易從鎂原則外層2個電子以及在化學反應中較易失去電子對鎂在化學反應中表現為還原性進行判斷。對此,化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完成鎂在二氧化碳中燃燒、金屬鎂與稀硫酸兩個實驗形成宏觀現象,之后在此基礎上判斷產物后寫下化學方程式,最后學生結合實驗反應得出鎂在化學反應中體現還原性結論。
2.創(chuàng)設有效問題情境提升證據推理能力
相關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思維是在思考、分析以及解決問題過程中形成的。學生學習也可看做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因而化學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內心知識的渴望,增強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基本化學元素時就可設置相關問題,即“遇到火災時該如何處理?直接用水滅火?”,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用水滅火,此時教師就可順勢引入Na202化學性質,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瘜W學科特點之一即證據推理,更是高中化學需要培養(yǎng)能力內容之一。只有讓學生形成證據意識才能建立證據、推理和結論之間的邏輯關系,最終揭示化學反應規(guī)律。再以“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一課為例,教師先為學生演示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并通入二氧化硫氣體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溶液顏色。此時教師可提出問題:“褪色的溶液體現二氧化硫哪些性質?”,有學生認為二氧化硫自帶漂白性質,也有學生認為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性質,和氫氧化鈉融合到一起后會促使溶液成為中性,因而導致溶液褪色。整個教學過程以化學知識為主要載體,有效培養(yǎng)學生證據意識和推理能力。
3.借助化學實驗教學形成良好科學態(tài)度
化學實驗研究并不注重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注重借助實驗改變學生傳統思維意識中的“講實驗和背實驗”,盡可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驗學習當中,積極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并改進實驗裝置,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實驗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能力。以“氨氣噴泉實驗”教學為例,化學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氨氣噴泉實驗改為小組合作實驗,在課前明確提醒學生將實驗裝置改裝為微型裝置節(jié)約藥品,并讓學生在課前自主翻閱資料設計實驗裝置。課堂教學中可先讓每個小組上臺展示改裝后的實驗裝置,組織學生共同討論各個小組改裝后的實驗裝置優(yōu)缺點并對其改進。部分小組選擇運用大試管代替圓底燒瓶,這種方式可以節(jié)省膠頭滴管,再運用冷毛巾對大試管進行冷敷,借助熱脹冷縮原理引發(fā)噴泉。部分小組則運用小礦泉水瓶代替圓底燒瓶并輕輕擠壓礦泉水瓶內氣體,最后松手讓瓶子回縮后引發(fā)噴泉等。每個小組都有不同的方案,部分小組因實驗裝置漏氣而失敗。化學教師在實驗結束后可以讓學生相互討論并主要針對實驗失敗小組作出重點分析,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強化學生對所學氨氣噴泉實驗原理理解,一定程度也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科學態(tài)度,提升實驗觀察、設計和創(chuàng)新能力。
4.結語
總而言之,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更是研究化學知識的基礎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實驗探究可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觀察、動手等各方面能力并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價值觀和情感態(tài)度,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潘則南,曹育紅.高中化學實驗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途徑的思考與實踐——以“物質的分離與提純”一課為例[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7,34(10):6-9.
[2]邵長峰.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7(97):1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