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鈺卿
作文教學水平的高低決定著語文教學水平的高低,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瓶頸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所在。它是橫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道鴻溝,如何跨越這道鴻溝是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長期思考的問題。筆者就作文教學的有效性指導,結合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的經(jīng)驗略談淺見與體會。
感受生活,活用教材
小學作文教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表述”“說實話”“說心里話”“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讓每個兒童健康地走向生活,逐步嘗試成功的體驗和幸福的人生”。優(yōu)秀作文是思想成熟的表現(xiàn),語文老師便是思想成熟的引領者。教師要多創(chuàng)造讓學生成功的機會,鋪設成功的道路,架設通向勝利的橋梁。新課標指出“用教材而非教教材”,這就給了很大的活動空間和回旋余地。教材是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范本,而不是非這樣教不可,因而可以靈活使用教材。
如建議“與遠方的小朋友開展手拉手活動,建立聯(lián)系,增進彼此的了解?!笨晒P者認為,給遠方的親人或朋友寫信更為妥帖。如“給出門打工的媽媽的一封信”“給轉(zhuǎn)學的馬同學的一封信”,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也有話可說,學生有表達的素材與愿望,知道給親人、朋友說點什么。
看圖作文,以“小守門員”為題寫一篇作文,通過觀察與想象,描寫小足球賽的緊張與激烈場面。筆者把它改為童年趣事,使學生有話可說,尤其指導寫那些惡作劇、傻事、倒霉的事。如“吃羊糞蛋兒”“尿炕”“挖陷阱”“騷擾奶奶做禮拜”等,使童真、童趣躍然紙上。
讓學生寫“發(fā)言稿或演講稿”,學生興趣并不濃。筆者稍作改動,以“假如我是班長”為題寫演講稿,先討論假如你是班長,班里存在什么問題,若當班長后怎么做?班里的馬同學很有經(jīng)驗,她以前當過組長、學習委員、副班長,競選班長夠格,她的演講有措施、有步驟,實施起來頗有操作性。
寫一件令你感動的事。說起令人感動的事,學生身邊并不多見。筆者來了一個反彈琵琶,讓學生以“第一次挨打”為題寫一篇作文,不提任何要求,讓學生寫短文,許多同學淡到“挨打后”的前因后果,長了什么記性,得到了什么啟示,今后遇到類似的事情應該怎么辦。從另一個角度得到人生的體驗與提高,因為挫折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課,挫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從幼稚走向成熟就得經(jīng)受許多挫折。
用筆交朋友,平等對待學生
平等地對待學生,以誠懇的態(tài)度用筆談心,學生會親近你,會打開關閉的心扉,把心里的話一下子倒出來,筆尖中流露的便是童真、童趣與童心。如前兩年所帶的班,班風不振,紀律散漫,學生無心求學。時常被學校點名批評,表揚與其無緣,原因是班主任、語文老師更換頻繁。于是,筆者借一次捐款之際,給5位學習最差的同學每人捐款20元,讓他們嘗嘗受人關注的滋味,也體會差生不是絕對的,誰都能感覺到人間冷暖。從此5位同學的學習積極性被喚醒。班里的馬同學,接班時他的語文。筆者讓他坐在最前排,時時給予微笑,讓其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其慢慢地抬起了頭,經(jīng)過兩年的不懈努力,他的成績提高很快。雖然成績?nèi)匀蝗昙壸畹停?jīng)過漫長的等待筆者看到了生命在成長,聽到了花兒開放的聲音。同時全班同學的激情也被點燃,同學們認為,他們的老師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語文課上歌舞彈唱,是他們的大朋友,是教語文的天才”。
為學生買凍瘡膏,因眼球出血而戴眼鏡上課,這樣的事學生都會一一記在心上。學生在作文中寫道:“當他生氣的時候,皮帶上會唾上唾沫,高高地揚起,兇得像頭發(fā)瘋的獅子,可輕輕地落下,一點也不疼,這是何等的寬宏大度啊!”學生的心靈遠比老師想象的豐富而美好。
當我看到馬小雪寫的“老師,我心里有話對您說”這篇作文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對筆者上課的優(yōu)缺點以及風格評價十分準確,同時能體諒筆者的不足,有感恩和包容之心。筆者看后感覺賞心悅目,非常欣慰。
“馬小雪,你是一位奇女子,觀感如此精到。你不僅僅是一位好學生,更是認真負責的好班長,也是我的好助手。只要你堅持不懈,未來一定是一位女作家、女詩人?!?/p>
還有,從馬春娜的《我的“嚴”老師》一文中可以看出學生深深的敬佩之情,“嚴”中透露出師愛。
做人不等待,求知慢慢來
指導作文,首先要指導做人,做人不等待,求知慢慢來:不能讓學生寫偉大而正確的廢話、空話、套話。即使詞不達意的心里話,一句不少,三句更好,絕不能要求學生寫出句句是真理,但求句句是實話。人生好習慣的形成最佳階段便是幼兒園和小學。一種好習慣的形成,一生用之不盡。好習慣、好性格決定好命運。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思維習慣是永不枯竭的精神財富,知識是學不完的,練習題是做不完的?;畹嚼希瑢W到老,才能生存。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要打破制約作文教學難的瓶頸,跨過作文難這道鴻溝,只有走進學生心靈世界、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純潔的世界,一班幾十個學生便是幾十株不同顏色、不同味道的鮮花,朵朵都有盛開的理由。學生有幸福的人生,教師便是最大的受益者,最先嗅到花兒的芬芳,從師者找到了精神的家園,傾聽到花兒開放的聲音,享受從教的快樂和幸福。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妙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