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 姑 姑 的 一 封 信(修改稿)
姑姑:
您好!
您的來信我收到了,我知道您過得很好,又知道哥哥考上了大學(xué),我非常高興。我向您說說我的學(xué)習(xí)情況吧。
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升到五年級了,在班里算中等學(xué)生,所有的課程都跟得上,做作業(yè)也不吃力。課外作業(yè)也不多,每天晚上,我只用半個多小時就做完了,不影響讀課外書,更不影響休息。
在我們開設(shè)的課程中,我最喜歡的有兩門:一門是自然,另一門是數(shù)學(xué)。所以,期中考試成績,這兩門課的分數(shù)都挺高,自然得了96分,數(shù)學(xué)得了98分,別的都在80分左右。
我比較愁的是作文,每次面對作文本,我都一坐老半天。雖然每篇作文都費好大的勁,可還是寫不好。有一本書叫《走出作文迷津》,聽說這本書對我們學(xué)作文幫助很大,麻煩您抽時間到書店看看有沒有這本書,如果有,請您買一本給我寄來,我非常想把作文寫好。
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侄兒:樂樂
××年×月×日
老師:這回就寫得非常清楚了。 不光把該交代的事都交代出來了,而且始終圍繞著學(xué)習(xí)情況來寫,主題也很突出。
樂樂: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表揚呢。我過去寫的作文,誰看了都說主題不突出。
老師:現(xiàn)在知道怎樣突出主題了嗎?
樂樂:通過重寫這封信,我知道了一點兒。不過,我心里還是模模糊糊的,再寫別的作文,就又不知道怎樣突出主題了。
老師:今天我們專門講這個問題。你們知道一篇作文可以有幾個主題嗎?
樂樂:是不是要根據(jù)內(nèi)容來決定,寫的內(nèi)容多,主題就多?寫的內(nèi)容少,主題就少?
老師:超超,你說一說。
超超:我也認為是這樣。內(nèi)容多,主題肯定多。
嬌嬌:一篇作文應(yīng)該只有一個主題吧?我見老師在總結(jié)課文時,都是只總結(jié)出一個主題。
超超:那是因為課文只寫了一個內(nèi)容。前幾天,我寫了一篇作文,寫了好幾個內(nèi)容呢,我媽媽還說這是我寫得最好的一篇。今天,我把這篇作文帶來了,想讓老師給看看。
老師:能讓我們一起聽聽你的作文嗎?
超超:行??!
我的兩個小弟弟
去年寒假, 媽媽帶我去姥姥家。我二姨和三姨也帶著各自剛學(xué)步的小兒子到了姥姥家,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我的這兩個小弟弟。三姨的兒子叫永全,是個小淘氣鬼,有了他,姥姥家便更熱鬧了。
那天,姥姥給我們做一種叫玻璃餃子的飯。姥姥先把土豆?fàn)F熟,然后把土豆的皮剝?nèi)ィ谂枥飺v成糨糊狀,又把面粉倒進去一些,揉到一起,最后姥姥用它搟餃子皮。這種餃子皮比白面餃子皮大很多,所以包出來的餃子也很大,有芒果那么大。很快,姥姥就包完了。姥姥把餃子放進鍋里蒸熟后,餃子皮就變得真有點兒像玻璃了,能看到里面的餡,怪不得叫玻璃餃子呢。我忍不住拿起一個就吃。啊,真香!
可是這樣香的飯,那兩個小家伙卻不吃。三姨從兜子里掏出一些小巧的“動物餅干”放到二姨的孩子面前,給二姨的孩子吃。永全看見了,爬過去就搶,抓起來就往嘴里塞,塞得連嘴都合不住。
媽媽看著永全,就說起了我,說我小時候也像永全那樣淘氣。有一次,媽媽給了鄰居的孩子一個蘋果,我趁媽媽不注意,一把就將那孩子手里的蘋果搶了過來,那個孩子哭了,媽媽發(fā)現(xiàn)時,我已把蘋果咬了一口。
媽媽正說著,卻看見永全不知啥時候把鍋臺上放著的空盆子拿到了炕上,坐進去假裝洗澡,在身上的各處摸來摸去。我把他抱出來,把盆子放回原處。過了一會兒,他又把盆子拿到炕上,坐了進去。真是淘氣得沒法兒說。
吃完飯,我和媽媽到村西邊等到了回城里的汽車,我們就坐著汽車回來了。
老師:你們覺得超超的這篇作文好不好?
樂樂:我看挺好,所有的內(nèi)容都寫得很清楚。
麗麗:我也覺得不錯,尤其是寫玻璃餃子的那一段,非常好。
老師:難怪超超的媽媽說這是一篇好作文呢,原來你們也認為好。其實,這篇作文是一篇多頭作文。凡是多頭作文,都不能算是好作文。把多頭作文看成是好作文,就是不知道一篇作文只能有一個主題。
樂樂:為什么一篇作文只能有一個主題呢?
超超:是啊,為什么不可以有幾個主題呢?
老師:還記得我跟你們說過文章是用來干什么的嗎?
超超:記得,是用來交流的。
老師:你們想一下,交流的時候,有一個確定的話題效果好呢,還是東一句、西一句效果好呢?
超超:那當(dāng)然是有一個確定的話題效果好了。
老師:這就對了。這個確定的話題,就是主題。要想達到好的交流效果,必須明確地確定一個主題。比如我們現(xiàn)在交流的主題就是談作文,大家都覺得有收獲,就是因為我們在談作文的時候不去談別的。如果我們什么都想談一談,一會兒是作文,一會兒是游戲機,一會兒又是滑冰,這怎么能有好的效果呢?
麗麗:您剛才說的多頭作文,是不是指一篇作文同時寫了幾個話題?
老師:對。像超超的這篇作文,寫玻璃餃子是一個頭,寫永全是一個頭,寫“我”和小朋友搶蘋果,又是一個頭。這樣,一篇作文中就出現(xiàn)了三個頭。這種多頭作文,有人叫“多主題作文”,實際上應(yīng)該叫“無主題作文”。因為在這種作文中,我們找不到主題。
超超:我寫這篇作文時,覺得這些內(nèi)容都很新鮮,也很有趣,所以都舍不得丟掉。
麗麗:我也有這種情況,總覺得好不容易有了一點兒好內(nèi)容,不寫進去怪可惜的。
老師:這就是不知道一篇作文只能有一個主題的緣故,如果知道,與主題無關(guān)的內(nèi)容再好也不會要。就如小女孩兒學(xué)習(xí)做衣服,本來做白襯衣只能用白布料,可她看到旁邊有一塊漂亮的花布,總想把這塊花布縫上去。你想,這襯衣誰穿哪?要是制衣廠的師傅,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
麗麗:您這樣一說,我就明白了。只是可惜那塊花布了。
老師:那塊花布如果夠做件衣服的話,可以用它做成另一件花衣服。有好內(nèi)容,在這篇作文中用不上,可以把它寫成另一篇文章,豈不更好嗎?就像超超的這篇作文,“做玻璃餃子”和“搶蘋果”這兩點內(nèi)容,必須從文中刪去,但可用它們另寫兩篇作文。
嬌嬌:刪去這兩個內(nèi)容后,這篇作文還有一個問題:他擬的題目是“我的兩個小弟弟”,可文中主要寫了一個小弟弟——永全,對另一個小弟弟只是提了一下,這是不是和題目合不上?
老師:所以,在擬題目時,也要考慮到主題。如果只是寫永全的淘氣和可愛,那題目就應(yīng)該擬成“小淘氣——永全”或“淘氣的小弟弟”等,不能擬成“我的兩個小弟弟”。
超超:可是,如果不寫另一個小弟弟,就不好寫永全。
老師:你把永全放在中心位置上就行了,只要是為了寫永全,不但可以把另一個小弟弟寫進來,還可以把其他人寫進來。原則是:寫其他人要為寫永全服務(wù),與永全無關(guān)的人和事都不要寫,一點兒也不要。
超超:如果把與永全無關(guān)的內(nèi)容全刪去,文章就只剩幾行字了。
老師:是啊,所以只刪是不行的,現(xiàn)在你先把主題確定好,然后再充實內(nèi)容,把主題表現(xiàn)得充分點。
超超:老師,您告訴我這篇作文怎么充實內(nèi)容呢?
老師:這很簡單,你把當(dāng)時的情景好好地回憶一下,把能表現(xiàn)永全淘氣、可愛的事盡量詳細地寫出來。
超超:好吧,我現(xiàn)在就來修改。
小淘氣永全
去年寒假,媽媽帶我去姥姥家。我二姨和三姨也帶著各自剛學(xué)步的兒子到了姥姥家。三姨的兒子叫永全,是個小淘氣鬼,有了他,姥姥家更熱鬧非凡了。
三姨從兜里掏出一些小巧的“兔餅干”給二姨的孩子吃,永全看見了,爬過去就搶,抓起來就往嘴里塞,塞得嘴都合不住。二姨的孩子先是呆了一般地看著永全吃,后來見只剩三四塊了便一把抓了去,晃晃悠悠地跑到他媽媽懷里去吃了。永全只看了一下,沒哭也沒鬧,而是爬到他媽媽的懷里吃奶去了。姥姥于是就夸永全學(xué)乖了,懂得讓著小弟弟了。誰知過了一會兒,永全見二姨的孩子正在吃奶,就悄悄地爬過去,猛地在二姨孩子的手上咬了一口,二姨的孩子哇的一聲哭了。三姨過去朝永全的屁股打了一下,永全老實地坐在炕上,照樣沒哭沒鬧。
吃飯的時候,姥姥把一個盆子放在了鍋臺上,不知啥時候,永全把盆子拿到了炕上,坐進盆子里假裝洗澡,在身上各處摸來摸去。姥姥看見了,讓我把他抱出來。我把他抱出來后,把盆子放回了原處。過了一會兒,永全趁姥姥不注意,又把盆子拿到炕上,坐了進去。真是淘氣得沒法兒說。
樂樂:這下可改好了,比原稿強多了。
老師:和原稿一對比,你們就更加明白一篇作文只能有一個主題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