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群華
詩歌鑒賞是高考必考題,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們習慣于單首詩歌的欣賞,往往忽視了多首詩歌的比較鑒賞,這是因為比較鑒賞并非每年必考。其實,詩歌鑒賞是多維度的,比較鑒賞更是詩歌鑒賞的較高境界。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發(fā)現(xiàn),掌握了比較鑒賞詩歌的能力,再來進行單首詩歌的鑒賞,事半而功倍;反之,則事倍而功半。下面我們即以實例從三個方面加以解說。
一
比較鑒賞題的三大特點
1. 銜接教材,深化運用。詩歌比較鑒賞多為課內(nèi)詩歌和課外詩歌之間的比較。如2018年浙江卷,拿一首我們較熟悉的課內(nèi)詩歌《雨霖鈴》和一首我們較陌生的詩歌《送王昌齡》進行比較:“(2)這首詩與柳永《雨霖鈴》詞都運用了點染手法,試賞析本詩的點染手法?!笔沟每忌菀自趯φ罩羞M行合理的分析,得出全方位的立體的鑒賞結(jié)論。這種選材的最大特點就是很好地銜接了教材和高考,溝通了課堂與課外,實現(xiàn)了知識和能力的遷移,讓教和學變得更加有序化,更加梯度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學生對語文課堂不夠重視的現(xiàn)象。
2. 課外比較,遷移運用。詩歌比較鑒賞的另外一種形式就是兩首課外詩歌的比較鑒賞。如2016年浙江卷選用了劉克莊的兩首同題詩《北來人》:“22.這兩首詩在敘事上有何特色?試作簡要分析?!睙o需看詩歌內(nèi)容,只需看試題的比較,就可以看出試題在選材上的特點:即它們是按照詩歌的題材來選材的,或同是寫景詩,或同是詠物詩,或同是送別詩,或同是懷古詩,或同是山水田園詩(一般情況下是這樣選材的,個別情況例外)。而這些詩歌的類別在我們的教材中比比皆是,雖然考試的素材取材于課外,但我們是可以通過努力得法于課堂之內(nèi)的。
3. 同中求異,異中求同??v觀高考的比較鑒賞試題,我們可以看到有三個大的比較角度:比較其同,比較其異和比較異同。
二
比較鑒賞題的基本方法
對于詩歌鑒賞比較題,除了要運用單首詩歌的鑒賞方法如分析意象、概括形象、煉字技巧、表現(xiàn)手法、修辭技巧、主旨寓意等之外,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強化。
(1)要通讀試題所提供的兩首或三首詩詞,整體把握其思想內(nèi)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和注釋說明。
(2)仔細審題,要厘清題干中的比較角度:寫作對象、詩詞內(nèi)容、思想感情、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修辭技巧、意象運用、最有表現(xiàn)力的字詞等。
(3)既然是比較鑒賞,命題人所給的詩歌素材中,一定會有某一方面的相同點,也一定會有某一方面的不同點,所以,答題時要先找相同點,再找相異點。
(4)要注意點面結(jié)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5)答題時一定要用鑒賞術(shù)語,不能說外行話,同時,答案不能“貼標簽”,既有鑒賞術(shù)語,也有根據(jù)詩詞句子所做的具體分析,所謂“有理有據(jù)”就是這個意思。
三
例析比較鑒賞題的四大題型
1. 比較鑒賞形象類。
例1?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浪淘沙 疏雨洗天清
鄧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涼生。井桐一葉做秋聲。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飄零?
夢斷古臺城。月淡潮平。便須攜酒訪新亭②。不見當時王謝宅,煙草青青。
[注] ①鄧剡:南宋詞人,隨文天祥抗元。南宋滅亡,被俘押赴北上。本詞為北上途經(jīng)建康(今江蘇南京)時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據(jù)史料記載,西晉滅亡后南渡士人經(jīng)常相邀到此。
賞析本詞和李清照的《聲聲慢》中“桐”“雨”意象的異同。
參考答案? 相同:兩首詞的“桐”和“雨”都寄托了作者的悲秋之感和凄苦哀愁。
不同:李清照借“桐”和“雨”更多地抒發(fā)了自身凄清孤獨之苦;而鄧剡則表現(xiàn)了寂寞飄零的無奈,抒發(fā)亡國之痛,境界更深遠。
2. 比較鑒賞語言類(煉字、煉句)。
例2?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從軍行
李白
百戰(zhàn)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shù)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lǐng)殘兵千騎歸。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兩首詩最后一句中的“獨”字都有表現(xiàn)力,但內(nèi)涵不同,試作分析。
答案解析? 兩首詩最后一句中的“獨”是“獨自一人”的意思。李詩是說此將領(lǐng)獨自一人率領(lǐng)殘部突破重圍,奪路而歸。一個“獨”字凸顯了此將領(lǐng)的出眾,它似有千鈞之力,壓倒了敵人的千軍萬馬,給人以頂天立地之感。對這位將軍的英雄氣概,竭盡贊頌之能事。柳詩是說在空靈雪飄的世界,萬物皆退縮隱匿,只有此老漁翁在寒江獨釣。一個“獨”字,突出了蓑笠翁形象。而寫此形象是為了自喻,表現(xiàn)詩人在長期流放過程中特立獨行、不甘屈服的精神。
3. 比較鑒賞情感主旨類。
例3? 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題目。
君不見魏武草創(chuàng)爭天祿,群雄睚眥相馳逐。
晝攜壯士破堅陣,夜接詞人賦華屋。
都邑繚繞西山陽,桑榆汗漫漳河曲。
城郭為虛①人代改,但見西園明月在。
鄴傍高冢多貴臣,娥眉曼睩共灰塵。
試上銅臺歌舞處,唯有秋風愁殺人。
(張說《鄴都引》,選自《全唐詩》)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選自普通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注] ①虛:廢墟。
請賞析兩詩中畫橫線詩句所抒發(fā)的人生感悟的差異。
答案解析? “城郭為虛人代改,但有西園明月在”,以都邑變?yōu)閺U墟、人世盛衰更替與月之千秋永照對比,突顯人非物換,抒發(fā)了世事滄桑、人生如寄的感慨。“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將人類的代代相續(xù)與月之永恒不變對舉,表現(xiàn)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無限,強調(diào)人類的綿延不絕,抒發(fā)了一種豁達樂觀的情懷。
4. 比較鑒賞技巧類。
例4?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春閨思
張仲素
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
古意
王駕
夫戍蕭關(guān)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
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兩首詩都寫思婦懷人,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何不同?
答案解析 第一首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寫思婦看到柔嫩的柳條、青青的桑葉,不由得想起了遠在他鄉(xiāng)的丈夫,表現(xiàn)對丈夫的深切的思念。第二首直抒胸臆,用平實自然的語言直接訴說思婦對丈夫的關(guān)心懷念。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塞上聞笛
張祜
一夜梅花笛里飛,冷沙晴檻月光輝。
北風吹盡向何處,高入塞云燕雁稀。
夜笛詞
施肩吾
皎潔西樓月未斜,笛聲寥亮入東家。
卻令燈下裁衣婦,誤剪同心一半花。
1.第一首詩末句中的“稀”字十分精妙,請簡要賞析。
2.請聯(lián)系已學詩詞,簡要分析第二首詩中的“西樓”意象的作用。
參考答案
1.既寫出了笛聲吹向高遠之處漸漸消逝的情態(tài),又寫出了邊地高飛大雁漸高漸遠漸稀少的情形,表達了征夫內(nèi)心的孤獨凄涼和無邊的思鄉(xiāng)之愁。
2.“西樓”常指女子閨房或傷心地,也是相思與愁緒的代詞,如李清照“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本詩中指女子居所,和“月”的意象組合在一起,暗示了裁衣婦的思遠閨情。(責任編輯 / 吳? 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