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錚
摘 要:紐扣雖只是服裝上一個尋常物件,但有其自成一體的美學(xué)體系。018年12月,中國絲綢博物館舉辦了一場名為“紐約紐約――紐扣的世界”的展覽,共展出近代以來各式紐扣105件/組。本文從材質(zhì)、工藝、型制、圖案等幾個方面對這批展品展開研究,并深入挖掘了其背后隱藏的博大精深的紐扣文化。
關(guān)鍵詞:中國絲綢博物館;近代以來;紐扣;型制;材質(zhì)
中圖分類號:TS941.12 ? ? ? ? ? ? ?文獻標識碼:B ? ? ? ? ? ? ?文章編號:1674-2346(2019)02-0045-04
如果說用布帛包裹身體是人類文明的一大創(chuàng)舉,那么紐扣的出現(xiàn)則是服裝系縛方式的一大創(chuàng)舉,服裝的穿著由此變得更為方便、快捷、美觀和豐富多彩。然而,也許是先民們記錄的困難,關(guān)于第一顆紐扣出現(xiàn)的確切時間和地點已難知曉,但不可否認的是,紐扣出現(xiàn)的很早,作為服裝上一個重要的尋常物件,它幾乎伴隨了人類的生活歷史,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有其自成一體的美學(xué)體系。此次中國絲綢博物館“紐約紐約――紐扣的世界”展覽展出的105件/組紐扣及相關(guān)產(chǎn)品,多數(shù)為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期的產(chǎn)品,無論從材質(zhì)還是型制來說,都以小見大地反映了中華民族精深的紐扣文化。
1 ? ?紐扣的材質(zhì)
制作紐扣的材質(zhì)很多,一般有天然、合成和組合材料3大類。①此次展出的紐扣主要有天然和合成材料2類,在外觀、性能上各具特色。
天然材料制成的紐扣是人類在服裝上使用的最古老的紐扣,其取材十分廣泛,有取自動物的貝殼、角、骨、皮等,有取自植物的木、竹、椰殼等,還有金、銀、銅等各色金屬及寶石等等,往往帶有天然紋理具有生動細膩的品質(zhì)感。
貝殼是最早用作紐扣的天然材料之一,適用于制作紐扣的貝類通常具有光澤度好、質(zhì)地均勻的特點,較為易得的是河蚌,其他還包括鮑魚貝、尖尾螺、珠母貝等。貝殼扣以圓形扣為主,也可制成其他各種形狀,或雕刻花紋(圖1),有時會保持貝殼的原生風(fēng)貌,并不打磨平滑。動物的角和骨頭也是較常見的紐扣材料,其中用于角質(zhì)扣的原料主要來自水牛、黃牛、山羊、牦牛等動物,拋光后的角質(zhì)扣具有均勻溫潤的光澤,手感細致厚實;而骨質(zhì)扣在當(dāng)時常用于一些活計,如圖2所示的荷包扣,長方形,中間有2個對等的圓孔,故又有“二餅”、“豬鼻”等別名,其主要功能就是幫助荷包收納和勒緊,使儲藏的物件不易散落丟失。
木質(zhì)扣出現(xiàn)的時間也比較早,造型以單純的幾何形為主,也有在紐扣表面飾以凹凸感的紋路雕花、軋花、軋字的,其色彩大部分以木質(zhì)本色為主,也可以通過染色或烘烤等后加工工藝使其變色的;竹子因為質(zhì)地密實、紋理均勻修長也常被用作紐扣的原料,造型一般以圓形、矩形或其他幾何形為主,加工時多保持其外觀的原始面貌,僅做拋光處理,較少進行裝飾或染色。
可用作紐扣的金屬很多,金銀等貴金屬因價格高昂非一般人能用,最普通的是銅紐扣,舊時有專門從事銅紐扣制作的銅紐扣作。銅紐扣大致有3種:一種是薄而中空的光圓扣,最常見(圖3);一種是鑿有各種花紋的鑿圓扣,多用于馬褂、長衫(圖4);另一種是板扣,鑿或鑄有花紋,用于馬褂和坎肩。①此外,銅還常與其他材質(zhì)配合,用作鑲嵌的底托或邊緣,以增加紐扣的牢固度和美觀度。
近代化學(xué)工業(yè)發(fā)展以后,出現(xiàn)了以合成材料制成的紐扣。這類紐扣自20世紀初開始流行后,因為價格低廉,造型豐富,品種多樣,逐漸取代了天然材質(zhì)紐扣的地位,成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的紐扣材料。如此次展覽中由南通縣平湖膠木電器廠生產(chǎn)的“聯(lián)盟牌”膠木扣(圖5),所謂“膠木”是一種酚醛樹脂,由于它具有很好的絕緣性,所以被廣泛運用于電閘、電燈開關(guān)、燈頭、電話機等電器用品的生產(chǎn),因此也稱為電木。膠木扣通常為單色,多用于軍服,像解放軍軍服上的“八一扣”也多用膠木制成(圖6);另一種常見的是電玉扣,所謂“電玉”,即脲醛樹脂,純凈的脲醛樹脂是無色透明的,加入二氧化鈦或其他顏料后,可產(chǎn)生乳白色或其他顏色,像美玉一樣絢麗多彩,又因其絕緣性能好,可用做電器材料,故得名“電玉”。
2 ? ?幾種常見的紐扣型制
經(jīng)過長時間發(fā)展,紐扣演化出不同的型制和題材,如子母扣、粒式扣、盤扣、幣式扣等等,不一而足,在此次展品中主要有以下幾種。
2.1 ? ?粒式扣
粒式扣出現(xiàn)的時間較早,在唐代的圓領(lǐng)袍上就可看到側(cè)襟上粒式扣的痕跡,此類扣子在清代使用十分廣泛,材質(zhì)有金、銀、銅、米珍珠、寶石等等,其中以銅制粒式扣最常見,上文提及的光圓銅扣、鑿圓銅扣均屬此類。這種扣子常被固定在馬褂長袍的鞭式扣頂部,同時也可作裝飾之用,并一直延用到民國時期,同時,民國女子在衫襖及旗袍上,也會用到寶石等粒式扣(圖7)。
2.2 ? ?盤扣
盤扣也稱盤紐、紐絆,是結(jié)合盤、縫、包、纏等多種工藝,結(jié)合配色、拼接等多種技巧于一身的布制紐扣。早期的盤扣多為極其簡單的“一”字扣,一頭扎成小圈套,即襻,一頭做成布疙瘩,用時把疙瘩套入小圈中搭連在一起,即形成紐扣(圖8)。②清代開始出現(xiàn)了具動物或植物形態(tài)的花式盤扣,到了民國時期,盤扣隨著旗袍的風(fēng)行發(fā)展更為迅速,出現(xiàn)了“百花園”、“鳥樂院”等有主題圖畫的造型,更具裝飾意味和審美價值。
2.3 ? ?幣式扣
幣式扣也叫板扣,大約興起自明代,廣泛使用在罩甲、比甲等服飾上。19世紀末時,銅鎏金機制幣式扣開始流行,這種扣子由扣板和扣鈕組成,扣板經(jīng)機器沖壓出具浮雕效果的裝飾紋樣,題材包括花鳥、風(fēng)景、人物、吉祥文字等,十分多樣(圖9)。其表面經(jīng)鎏金工藝處理,也有極少是鎏銀的,然后再用銅線做成扣鈕,經(jīng)焊接同扣板反面相連。
幣式扣中有一類比較特殊,以市面流通的銀幣改制而成,如圖10所示的紐扣由光緒銀元制成,正面為一正龍,左右各1顆花星,2側(cè)圍繞“CHEH-KIANGPROVINCE”、“3.2CANDAREENS”等字樣,背面鑄有魏碑體的“浙江省造”、“庫平三分六釐”,中間為“光緒元寶”等字樣,正中焊有銀制扣紐。光緒元寶是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鑄造,之后各省紛紛仿效。“浙江省造光緒元寶”1套共5枚,面值分別為七錢二分(壹元)、三錢六分(半元)、一錢四分四厘(貳角)、七分二厘(壹角)和三分六厘(伍分)。三分六厘英文應(yīng)為3.6CANDAREENS,但當(dāng)時的魏碑體版浙省光緒銀元錯寫為3.2CANDAREENS,較為罕見。
另一組銀幣扣由香港銀元改制而成,正面為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側(cè)面像,2側(cè)圍繞“EDWARD VII”及“KING & EMPEROR”字樣,背面鑄有“HONG KONG”、“FIVE CENTS”、“1903”,中間為“香港五仙”字樣,正中焊有銀制扣紐(圖11)。此套扣子最特別的地方在于表面使用了燒藍工藝,所謂“燒藍”是我國傳統(tǒng)工藝之一,制作時,先在胎面紋樣上敷點釉料,然后放入爐火中燒制成器,表面形成類似低溫玻璃的塊料。由于這種“藍”只能燒制在銀器表面,因此也稱“燒銀藍”。
2.4 ? ?制服扣
近代以來,隨著服制改革的推進,軍服、學(xué)生服等紛紛被引入中國,各種型制的制服扣也應(yīng)運而生,圖案多為所在機構(gòu)的名稱、徽章或標志。三民扣是被廣泛使用的一種制服扣,圖12為福建省立福州工業(yè)職業(yè)學(xué)校學(xué)生服上的三民扣。最初為軍服扣,當(dāng)時的廣州市民為示對國民革命軍的支持,成立了廣州市三民制品廠,以提供軍服扣等用品,并設(shè)計出以三瓣圖案代表三民主義的三民扣(圖13),還注冊了“三民”商標。北伐成功后,因三民主義為國之根本,不適宜作商標,就改為“誠信”商標,后來被運用于各式制服之上(圖14)。
2.5 ? ?袖扣
袖扣是紐扣家族中較為特殊的一種,17世紀時英王查爾斯二世用一種裝飾性的紐扣別住袖口,以便展示襯衫上的蕾絲花邊,被視為現(xiàn)代袖扣風(fēng)尚的開創(chuàng)者。①作為高級正裝的要素之一,袖扣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是屬于貴族的飾物,直到工業(yè)革命之后,才逐步成為普通民眾享用的裝飾品,并隨著西式服裝傳入中國。(圖15)
綜上所述,近代以來,由于化學(xué)工業(yè)的發(fā)達,可用作紐扣的材料日益增多,合成材料因其價格低廉,造型豐富,逐漸有取代天然材質(zhì)紐扣地位的趨勢。同時,隨著服制改革的推動和西風(fēng)東漸,一些西式服飾中的紐扣型制也被引入中國,而傳統(tǒng)的中式紐扣如盤扣等也有了新發(fā)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紐扣文化。
Abstract: Although buttons are only ordinary objects on clothing,they have their own aesthetic system.In December 2018, an exhibition called “New York-the World of buttons” was held in China National Silk Museum. A total of 105 buttons / groups since modern times have been on display.This paper studies the exhibits from the aspects of material,technology,shape,pattern and so on,and deeply excavates the extensive and profound button culture hidden behind them.
Key words: China National Silk Museum;since modern times;button;pattern;mate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