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摘要:寓教于樂,勞逸結合,這向來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理論。特別是對小學生而言,他們沒有太強的組織紀律觀念,也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通過興趣來引導要比強制性的提要求更有效。本次研究正是基于小學生的認知習慣去探討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趣味教學,相信對小學音樂教育工作者會帶來一些啟發(fā)。
關鍵詞:興趣教學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應用
興趣教學法是小學教學中比較提倡的一種教學方法。這是由小學生的個性和認知習慣所決定的,也是由教育體制改革“提高學生素質、進行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目標所決定的。融入興趣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重要的作用;也對融洽班級關系,營造良好班風,促進小學身心健康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值得教育工作者進行深入研究。
1興趣教學法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做好對學生個性的把握很重要。因為小學生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往往沒有太深入的認識,也沒有嚴肅的課堂紀律觀念,他們更傾向于根據個人喜好去看待事物。所以,保持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將會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起到積極地作用。但就目前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趣味教學并不容易實現。因為在音樂課上,小學生往往更關心樂器的使用或者一些樂曲的播放,但對于音色、音域、音調等各種樂理知識、術語概念就失去了興趣。而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在小學音樂課堂上幾乎不可能做到人手一套樂器去進行大量的實操演練,也不可能只給大家聽音樂而不去做專業(yè)的解讀。所以,音樂老師們必須另外想辦法,從教學模式、教學語言、教學活動等各方面去做改變,從而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實現趣味教學。
2融合情境進行趣味教學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經典樂曲的賞析品評占據一定的比重。比如蘇教版小學三年級課本中的《嘀哩嘀哩》、《春天的小河》、《小春筍》等等,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對這些樂曲進行鑒賞。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在對這個樂曲的鑒賞方面很可能是平鋪直敘的進行,上來就直接分析音樂的特點,講解其中休止符等音樂符號的運用。但從實際效果來看,這樣的教學會把整個音樂作品的樂趣、優(yōu)點拆散開來,這反而不利于學生去很好的體驗其中的樂趣。
融合情景進行趣味教學,就是希望老師在進行相關曲目教學的時候能夠根據樂曲本身的內容、立意去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去體驗樂曲的美妙。比如《春天的小河》,老師可以用這個話題來引入,帶領大家一起去暢想春天的小河應該是什么樣子?波光粼粼的河水唱著歡快的歌,小草青青、蜂飛蝶舞,還有風兒吹動樹葉的沙沙響聲……帶著這樣一種情景設想去聽音樂,可以有效提高音樂的代入感。一邊聽音樂,一邊對其中5節(jié)拍、4節(jié)拍的節(jié)奏變化進行賞析,對其中副歌部分的寬音域進行品鑒,這才能起到趣味教學的效果。
3融合視頻作品進行趣味教學
音樂向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很多經典音樂作品要么是作為影視劇、動漫卡通作品的主題曲出現;要么是伴隨經典的廣告作品、兒童用品出現;要么是作為舞蹈的配樂而出現。比如《七月火把節(jié)》,這首歌就在很多文藝演出中作為舞蹈配樂出現過。還有《沂蒙山小調》,這也同樣是很多民族風舞蹈的經典配樂。老師在進行此類音樂賞析的時候,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尋找相關的舞蹈作品作為參考素材,通過多媒體播放給小學生觀看。在進行樂曲講解介紹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注意去觀察舞蹈人員神態(tài)動作的變化,從中領會音樂里所蘊含的情緒。
為了加深理解,老師還可以從音樂主題延伸開來。比如《沂蒙山小調》,這首音樂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怎樣的?現實中的沂蒙山又是什么樣子的?借助網絡,音樂教師可以很好的利用各種圖文資料、視頻資料等進行教學的拓展。音樂無界限,老師在音樂教學的時候一定不能死守課堂內容做形式化的解讀,而是要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能在學習基本知識內容的時候產生一種音樂美的聯想能力、鑒賞能力,從而真正對音樂產生興趣和熱愛,實現教學成果的轉化。
音樂是舞蹈的背景,而舞蹈是音樂的詮釋。讓學生們在看舞蹈的同時感受音樂的魅力,這比單純的去聽音樂更容易調動學生的興趣,感染學生的情緒,加深學生的印象。不過在進行視頻融合教學的時候,老師對于視頻的清晰度等需要進行很好的把握,不要因為視頻質量差,播放體驗差而影響學生的體驗。
4以游戲方式進行趣味融合
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這對保證各類樂理知識的有效滲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為純粹的理論知識本身具有抽象性,不好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做游戲的過程中去,會實現學生注意力的有效轉移,從而提高對理論知識的記背理解能力和溝通互動能力。比如在考察學生對全音、半音、大調、小調、大三和弦、小三和弦等各種基本知識的理解能力方面,老師可以采取“抽簽選題法”來進行。將需要考察的題目打印在一張A4紙上,然后根據各個題目裁剪成小紙條,放在一個不透明的盒子中。就像街頭買彩票的做法一樣,讓學生隨機在箱子里抽簽,抽中了哪個題目就去回答哪個題目。
又或者采用“轉輪法”,將不同的題目進行編號,把編號依次寫到轉輪上,隨機抽選同學上來轉動轉輪。最后指針指示的是幾號,老師就拿出幾號題目的題卡來對學生進行提問。通過這樣的游戲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對教學過程產生更高的熱情,對于老師的提問或者各種題目、知識進行充分的思考,給出回答。這個過程對于融洽教學氛圍,強化瞬時記憶,提高教學效果有很好的輔助作用。
5結語
在小學生的心理心態(tài)和認知習慣中,濃厚的興趣是保證學習效率的重要條件。開展興趣教學法,也正是為了能夠最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學生的思維和頭腦,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相信在趣味學習體驗的帶動下,小學生的音樂學習效率將會大大提高,老師在教學中也會覺得更加省力。
參考文獻:
[1]王琳琳, 陳艷, 傅月莉. 淺談沉浸式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 2011(4):31-31.
[2]馬青. 淺談“奧爾夫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以《我的祖家是歌鄉(xiāng)》一課為例[J]. 藝術科技, 2017, 30(2).
[3]孫瑜檜, 趙亞亞. 淺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對比訓練——以教唱歌曲《時間像小馬車》為例[J]. 參花(下), 2018(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