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
摘 要: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技術的崛起,給現(xiàn)代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具有獨厚的優(yōu)勢。語文課堂通過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有效化抽象為具體;啟動思維探究、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巧設練習、鞏固新知。使原本單一的課堂變得生動起來,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迅速提高,很好地完成語文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點。
關鍵詞:語文課,巧用多媒體,完成,突破重點。
21世紀,是科學的世紀。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并滲入各個領域,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技術的崛起,不但給現(xiàn)代教育帶來極度大沖擊,也給現(xiàn)代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產生了一次重大飛躍。而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因為沒有哪一學科的學習不涉及到語文內容;另一方面,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其實也同時在學習其它學科的知識,來認知和感悟世界。正因為語文學科本身在教學內容上的多樣性、多元性的特點,加之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所以,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具有獨厚的優(yōu)勢。語文課堂通過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有效化抽象為具體;啟動思維探究、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巧設練習、鞏固新知。這樣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原本單一的課堂變得生動起來,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迅速提高,很好地完成語文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點??梢姡瑧枚嗝襟w到語文課堂是很有必要的。它有很多的優(yōu)越性。
一、增進學生興趣寓教于樂
興趣是個體力求深入地認識某種事物或樂于參與某種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小學生的興趣,主要是學習興趣,即認知興趣。長期以來,小學的各科教學無不把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列為首要任務。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師單憑一支粉筆一張嘴,很難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更談不上把教學變成藝術,成為一種美的享受。而電教手段在色彩、動畫及表現(xiàn)手段上比其它教學手段更加形象、生動,立體感強,是其他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般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提供的只是一個不動的畫面,產生的視覺效果差,激發(fā)不了學生的興趣。而在電教手段參與下的教學則不然,它可以利用“LOGO”中的繪圖語句或用“WINDOWS”中的畫筆及“POWERPOINT”產生生動有趣的畫面,或直接利用“CAI”的豐富直觀的畫面和圖形動畫等,使學生大開眼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良好的視像效果。例如有位教師在執(zhí)教《驕傲的孔雀》一文時,使用計算機進行動畫設計,在學生面前展示出一只昂首挺胸、正沿著湖邊散步的孔雀,學生通過栩栩如生的畫面可以直觀地看到孔雀那副驕傲的模樣;然后再通過“WINDOWS”中的聲音驅動程序,將喜鵲的有禮貌與孔雀的驕傲形成鮮明的對比,再次淋漓盡致地刻畫出孔雀的驕傲,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這樣所產生的教學效果生動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
二、模擬真實環(huán)境,情感體驗
世間萬事,情最動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情感卻很豐富。在平時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把語文當作純工具性的東西,對語言做靜態(tài)的分割,做技術上的分析,不注意用語言中所包含的豐富的情感去感染學生?;蛘哒Z文教師為了說明或闡述一件事物,往往千方百計地根據(jù)課文內容用口頭語言結合身體語言進行描繪,頂多制作圖形或簡易的模型來駕輔助,但有時因為種種原因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古人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許多作品傳誦不衰,常讀常新就是因為作家飽含著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著心血和生命。“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讀者的學習是“在他所創(chuàng)設的世界中直觀自己”。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惫膭詈鸵龑W生發(fā)掘語文字中的情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電教手段可以讓學生貼近生活,把課文中的描寫真實地再現(xiàn),帶著他們進入自然的懷抱,接觸真實的生活,讓生活和自然美景陶冶他們的情操,感受作者的情感,從而進一步深入理解表現(xiàn)情感的語言文字。如《桂林山水》一課,制作精美的課件向學生展現(xiàn)桂林那如詩如畫的美景,讓學生感受蕩舟漓江的愜意,為他們營造出水美、山美、人美的情境,激發(fā)他們內心對美的追求?!恫菰芬徽n,當學生看內蒙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象是無邊綠毯上的朵朵白花,滿目翠綠,神情氣爽,自然會產生對草原深深的喜愛之情,這種教學效果與教師讓學生硬背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能比的。
化抽象為具體,提高認知h100.com/),轉載請保留此小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是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教師根據(jù)低年級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并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多媒體,提供學習資源,相關的影像資料,電影片斷或音樂,集形、聲、光、色于一體,能夠渲染氣氛,使生詞或短語、語法教學不再枯燥,將知識有難化簡,吸引小學生的眼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盲童的畫》一課,用夜晚各色焰火在空中競相盛開來輔助對“五光十色”的理解,學生會記憶深刻。用密密麻麻的爬山虎隨風輕輕有節(jié)奏地搖擺的畫面來輔助“搖曳”一詞的詞義理解,就十分形象了。這樣“搖曳”一詞,學生不僅記住了詞義,還留下了深刻的美感記憶,在以后類似語境中就會靈活運用。在學習生字時,教師利用多媒體交互功能,將生字的偏旁部首用紅色區(qū)別開。以“清”字為例,學生首先看到的是一個黑色完整的“清”字,點擊鼠標后,三點水旁則變成紅色,在視覺上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伴以讀音,使聽覺、視覺結合記憶。在一年級的生字教學中,還可利用動畫的制作加強字詞教學。如教學生字“休”字,可以利用Authorware制作一個簡單的動畫:一個人走過去靠在樹上休息。由形象轉向抽象符號—“休”,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又如競賽的“競”字,學生總愛多寫一橫,寫成錯別字“竟”,而竟然的“竟”字又會寫成“競”。在教學時利用Authorware制作動畫,將“競”字中間的“口”字變成一張張開的大魚的嘴,這張嘴對學生說:“競賽就是要打敗對方,它是殘酷的,就好象小魚會被大魚吃掉一樣?!辈⒁豢趯⒁恢恍◆~吃掉,這樣一來,學生就會牢牢地記裝競”字。而將“竟”字中間的“日”做成張開嘴并吃驚地伸出舌頭的畫面,讓學生把“竟”與沒想到、吃驚這一含義聯(lián)系起來,這樣就使生字教學事半功倍,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使學生記住了那些難記、易錯的字。
如上所述,電教手段使語文教學變得靈活多樣,豐富了課堂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它可以創(chuàng)造出豐富生動的學習環(huán)境,啟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富于聯(lián)想,樂于表現(xiàn),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得他們能更好的學會語文,能更加的喜愛語文。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必須適當運用電教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