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紹禮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運行,小學信息技術課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本論文探討了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入手,通過發(fā)揮小組有效合作讓學生共同進步、充分利用好教學資源、和諧的課堂氛圍、體驗成功喜悅、以成就感去激勵學生自主探究等方面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提高 小學 信息技術 教學效率
小學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生課程,目前與其他學科相比,還沒有系統(tǒng)而又完善的教學方式供我們借鑒,只有我們教師自己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逐步總結出有本學科特點、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經(jīng)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于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對所學內(nèi)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引入、制造或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學中巧設問題情境,將有助于誘導學生興趣,打開學生智慧的大門。因此,問題情境應是老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聯(lián)系學生實際,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思考,引導學生將思維匯聚于情境內(nèi)所隱含的學科知識上,促使學生進一步積極探索新問題。如在講《圖片的簡單處理》這一課時,我先出示幾張這個班的同學在秋季運動會上的精彩瞬間(照片是經(jīng)處理過的),并告訴學生這是老師特地為他們留下的紀念,這讓學生興奮不已。我馬上抓住機會提問:“你想不想從前面你們拍攝的圖片中找到你們的身影呢?想不想美化一下自己的照片呢?”當?shù)玫綄W生充滿渴望的回答后,我鼓勵大家認真學習本課,就能做出來。同學們都想著自己動手處理自己的照片,學習興趣自然高昂了。
二、發(fā)揮小組作用,以有效的合作讓學生共同進步,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由于家庭條件及教育背景的不同,導致在信息技術的學習程度上參差不齊。在平常的教學中也感覺到:信息技術課和其它學科最大的差別就是學生間的個體差異較大,水平參差不齊。那么怎樣去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呢?最好的辦法是按新課程標準中倡導的發(fā)揮同桌互助、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為了讓同桌、小組之間的合作能夠扎實有效地開展起來,則要求我們必須熟悉每一個學生,更要去掌握學生的家庭基礎和對電腦的熟知程度。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學生結成合作學習的對子,讓一些電腦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去指導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從平時的教學情形看,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掌握與智力的聯(lián)系不是很緊密,更多的是需要學生進行能夠進行下去的操練。因此以有效的合作可以較好地提升學生流暢操作的能力,促進大多數(shù)學生形成信息技術的核心素養(yǎng)??梢宰屗麄兺娔X的操練,也可以讓他們分電腦的操練。如Word文字單元,我在教學《設計新年賀卡》一課時,不少學生制作的名片較為簡單,但讓學生進行合作互助,通過小組分工再集體完成的形式做好一個完整的作品,那些作品就相當?shù)钠亮?,這樣既增強了合作意識,也使得每個人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取得了共同的進步。
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信息課程很多教學內(nèi)容相當抽象,比如程序、數(shù)據(jù)庫的形成等內(nèi)容。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很難適應當下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現(xiàn)在的小學生大部分是伴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起來的一代,他們從小就接觸計算機、iPad、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一般的教學方式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致。小學生的年紀比較小,對新鮮有趣的事情充滿了好奇和興趣,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針對小學生的特性,在平時備課或者設計課題的時候,在網(wǎng)上收集一些素材,如聲音、圖片、文字和動畫,將其制作成課件進行教學,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聽、視等感官,讓學生得到更多更好的體驗,從而讓學生積極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而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四、和諧的課堂氣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紀律一直是影響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對于小學生來說,性格比較好動,自制能力較差,在課堂中經(jīng)常會引發(fā)一些紀律問題,而一個小小的紀律問題可能會讓整個課堂氛圍發(fā)生變化或者失控。如學生在進行學習時,經(jīng)常會相互閑聊,或者偷偷玩一些小游戲,如果這時老師對學生進行處罰,那么將會分散其他學生的注意力,浪費上課時間,同時也會惡化師生之間的關系。此時教師可以悄悄走到學生身邊制止他,告訴他不要影響其他人學習;或者是在課下,教師與學生進行單獨談話,以此來提醒學生。這樣不僅不會耽誤課堂的時間,還會緩解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五、體驗成功喜悅,以成就感激勵學生自主探究,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課程的內(nèi)容畢竟是有技術屬性的,有的內(nèi)容簡單,有的內(nèi)容則相對復雜與抽象。人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學生位都想在老師設計的任務中取得成功,當然也可能會失敗。當學生在老師設計的任務完成中失敗時,哪怕不是一敗涂地,但也會對學生的信心產(chǎn)生影響,從而影響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應盡量做到讓學生多取得學習的成功,讓這些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其實,最不容易獲取成功的是一些具有問題的學生,作為教師需要注重發(fā)揮問題學生學習成果的激勵作用,充分利用學習成果的反饋作用,尤其注意鼓勵處于問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的成功,讓這些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對那些基礎差、進步慢、自卑感較強的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我們應盡可能地發(fā)現(xiàn)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讓他們能經(jīng)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比如,在講“Flash”軟件時,每次看到學生交上來具有個人風格的動畫作品時,我都會及時表揚和鼓勵這些學生,讓他們感到無比自豪。同時,在他們完成一個簡單任務后再布置更具挑戰(zhàn)的內(nèi)容,并告訴他可結合教材中的范例來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如此長期實施下去,學生就會在一次次體驗成功的喜悅中,主動去摸索,慢慢養(yǎng)成探究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完成任務只是表面,更深層次的是形成了信息技術學科學習的意志品質(zhì)和獲取成功的方法途徑,無形中促進了其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當然,影響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有很多方面,除了這些,要想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我們還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和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特點,認真分析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加強教學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和業(yè)務水平,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堅持課程改革和創(chuàng)新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春波.淺談小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魅力中國》,2015年2月.
[2]葛麗敏.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策略[J].《中小學教育》,2017年2月第269期.
[3]梁夢云.借助信息技術教學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J].《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17年5月.
[4]張成富.高中數(shù)學課堂的高效提問策略[J].《讀與寫(上,下旬)》,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