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益可
金狐萌:俗話說,新年新氣象。我先用一個字謎引出今天要講的漢字吧!
古怪怪:別的我不敢說,可要說猜字謎,那我可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金狐萌:口氣倒是不小,且聽題目——“斜飛雁陣降東南”,打一個字。
古怪怪:斜飛……東南……雁……算了,還是告訴我謎底吧!
稀稀奇:嘿嘿,其實師父的第一句話就暗藏答案了,是“年”字對不對?
金狐萌:沒錯!你看雁陣是人字形,降東南是指“降”字的東南面,這兩個部分加起來就是“年”字!
根據(jù)《說文解字》中“年,谷孰也”的說法,“年”的本義是“谷物成熟”。從它甲骨文的寫法看也是如此:上面一個“禾”,下面一個“人”,整個“年”字就像一個人背著禾苗。想象一下這個場景:到了豐收的季節(jié),麥子已經(jīng)成熟,人們歡欣鼓舞地背著糧食回家慶祝。從“年”字的本源我們可以看出其中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其實,每個時期的書法家對“年”字的不同處理也能顯示出他們各自的審美情趣!
吳昌碩所寫篆書中的“年”字體式修長,融合篆刻的用筆方式,極富金石氣息。從甲骨文到小篆的演變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歷史,象形意味已然消失,但基本字形仍然保留,具有古老、莊嚴之感。相比甲骨文,篆書筆觸更加圓潤,何不把它理解為人們對春節(jié)時合家團圓的期待呢?
王羲之行書中的“年”字飄逸而圓轉(zhuǎn)自如,就像把小石子兒扔進潭中,濺起圈圈漣漪后水面又復歸平靜。這多像我們現(xiàn)在過年放假時的生活呀!無論我們過年時玩得有多瘋,最終都要收收心,投入新學期的學習和生活中。
懷素寫的“年”字恣意灑脫、一氣呵成,就像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的歌舞表演,充滿了對新一年的憧憬和禮贊。懷素的草書看似隨意,卻不是亂寫一氣,就像我們不能潦草地過年一樣。學習、奮斗了一整年,我們要用最豐盛的食物和最真誠的笑容來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說到懷素,還有一個關(guān)于他練字的小故事。懷素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書法家,他筆下的草書風格被稱為“狂草”,其代表作《自敘帖》可謂草書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之一。懷素夠取得這么大的成就;當然離不開他的勤奮練習。雖然懷素從小就入廟做了和尚,但心中對書法的熱愛之火從未熄滅??稍谒聫R過著苦行僧的生活,筆墨的花費已經(jīng)不菲,哪有多余的銀子買紙張和硯臺呢?心向往之,必有回響,他想方設(shè)法自制了代用品:先找來一個木盤和一塊木板,把它們涂上漆當作硯臺和練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寫,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寫,寫完就擦,擦凈再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懷素硬是把木盤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古怪怪:師父,懷素的草書寫得可真漂亮啊,雖然都認不太出來他寫的是什么字……而且他那樣練字也太嚇人了,我還是洗洗睡吧。字嘛,差不多能讓別人看懂就得了唄!
稀稀奇:哎,我說古怪怪,那我們做飯為什么還講究色、香、味俱全呀,能吃飽不就得了?!
古怪怪:呃……搭配搭配食物、擺擺盤,還是挺促進食欲、有益健康的!
金狐萌:是呀,這跟練字是同樣的道理。你只要用心、有毅力,就能制作出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在朋友面前多有面子,何樂而不為呢?
古怪怪:聽著挺有道理的,不過咱們還是先把飯吃了,再一起練字吧!
金狐萌:好吧,那我們就為所有小意粉奉上一份“年”字食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