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常青
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僅關系到他們自身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學校的風氣、社會的穩(wěn)定和農村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
一、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突出表現(xiàn)
巖口鎮(zhèn)位于隆回縣北面山區(qū),青壯年大部分外出打工,目前全鎮(zhèn)有小學19所,共138個班,學生5190人,留守兒童4500多人,占比87%以上,學校日常管理中,留守兒童的養(yǎng)成教育很艱難。部分留守兒童存在性格缺陷,如自制力差、自我、自卑、孤僻等。
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成因分析
留守兒童不良習慣的形成,普遍來說,不外乎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
1.家庭教育缺失,隔代教育、親友教育有缺陷
留守兒童既缺少親情的溫暖又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祖父母或親朋好友的撫養(yǎng),普遍是溺愛型、物質型或放任型,較少有科學的養(yǎng)成教育。
2.學校教育重智輕德,培養(yǎng)學生片面化
成績至上的觀念,催生教育的功利化、片面化,導致學校注重學生學科成績,忽視德育的培養(yǎng)。正常的團隊活動、德育實踐被邊緣化,甚至生動感人的品德課變成死記硬背的知識灌輸。
3.社會風氣復雜,學生信念缺失
信息時代,千奇百怪的觀念沖擊人們的思想。學校希望孩子們誠實守信、勤勞奉獻,社會上各種不良的事例卻時刻影響著留守兒童。學好難、變壞易,是非辨別能力不強的孩子,由于理想信念缺失,通常一個人會帶壞一大片。
三、留守兒童養(yǎng)成教育的策略思考
如何培養(yǎng)留守兒童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習慣,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合力。重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 《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大背誦、大理解、大執(zhí)行
《守則》和《規(guī)范》是小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基礎內容,也是最根本的要求。要做到規(guī)則人人背,做法人人會,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目標與要求,并不斷以評比表彰和批評教育進行強化。大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以生動實例,激發(fā)留守兒童熱愛真善美,培養(yǎng)孩子們崇高的理想和正確的三觀。
2. 家校聯(lián)手,發(fā)揮合力育青苗
一是通過建立班級家長微信群和勤于家訪,讓信息溝通順暢,做到教師與監(jiān)護人面對面交流,及時掌握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現(xiàn),及時表揚肯定孩子,增強他們的自信;同時反饋孩子們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共同分析形成的原因,探討改正的方法,并不斷督促落實,及時鼓勵強化。二是建立校級監(jiān)護人微信群,由校長和德育主任牽頭,重點關注少數積習難改的孩子,從學校層面進行強化管理,學生父母及委托監(jiān)護人共同配合,仁愛和嚴厲并舉,逐步改正不良習慣,培養(yǎng)健全人格。
3. 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成長檔案,全面關注身心發(fā)展
學校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做到詳實準確、反饋及時,確保人人都能得到老師的關愛。老師和監(jiān)護人要經常找留守兒童談心,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行為習慣、學習狀況等,當他們取得成績時,為他們祝賀;當他們遇到煩惱時,幫他們排憂。
4. 榜樣引領,樹立典范,開展爭做文明小學生系列活動
通過班級文明量化管理,促進個人和班集體進行比、學、趕、超,每月評選班級文明禮儀之星和校級文明禮儀形象大使,正面引領孩子。
5. 豐富課外活動,讓孩子們的注意力集中
定期舉辦校級、班級的文體活動,并進行評比表彰,吸引孩子積極參與,鼓勵家長陪同參加,引導他們健康成長。比如校園運動會、激烈的排球比賽、睿智的象棋比賽、文雅的書法比賽、充滿活力的藝術節(jié)等,讓留守兒童日有所想,月有所盼,再無雜念。
6. 勞動最光榮,在勞動中升華
讓孩子們勞動起來,每天都過得充實,自然好習慣慢慢就養(yǎng)成了。在校堅持每天三掃,時刻保潔;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和農活。教師和監(jiān)護人要充分尊重留守兒童的獨立自主性,和孩子們一起確定勞動任務,確定后信守承諾,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