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樂
周五最后一節(jié)自習課,分針已經走到了距離下課不足兩分鐘的時間點,班長把所有住校生的手機發(fā)還。
這時,一個學生很自然地拿出手機擺弄。當時我正坐在講臺上,從我的角度看過去,這個學生似乎在玩手機。我高聲質問這個學生:“你在干什么?”他顯然被我嚇到了,解釋說自己只是開機。我繼續(xù)質問他是不是在玩手機,他堅持說自己沒玩。在我的不斷質問下,他的情緒也上來了,甩出一句“你要收手機就盡管拿去好了”。我頓了一下,感覺氣氛有些尷尬。
? 我把他帶到辦公室教育。首先,我問他拿出手機這個行為對不對。他說了一堆理由,最后承認自己確實做錯了,所以他愿意把手機給我,但他再一次強調自己沒有玩手機。既然他這么堅持,我反思了一下,自己也的確沒有充足的理由說明他在玩。所以,我選擇了相信他。
在說出“相信你”這三個字后,我能明顯感覺到他的放松和配合。我抓住這個教育契機,問他:“老師剛才也有點著急,但老師問你的時候,你的表現是不是也有不對的地方?”
? “我太沖動了?!彼J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這比我直接指出他的錯誤要好很多。
如果只是到這里,學生至多也就認識到晚一點拿出手機、盡量不沖動,這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梢哉f,此時只是技術層面的教育,還沒有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
于是,我又加了一些話,包括我對他的喜愛、器重和付出,尤其之前我是怎么背負壓力維護他的,許多的壓力、委屈、付出傾瀉而出。我努力保持平靜,但他卻不平靜了。他走上前,抱住了我,這個擁抱讓我感到溫暖如春。
他嘴上說著“對不起”,手拍著我的背表示安慰。離開時還拉著我的手,重復著那句“對不起”。
到這一步,我想我是真正走進了他的內心。他以后不僅不會在不合適的時候拿出手機,其他方面肯定也會表現得更好。
教育是什么?有人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和認識的堆積”。這個年紀的孩子,大多數都懂大道理,規(guī)則也基本明白,他們往往只是缺少一些自制力。我們的教育就應該給他們自制的理由與動力,激發(fā)他們內心向上向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