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保孜
你們要把心計 用在國家這個大“家”上
“永福堂”坐落在中南海懷仁堂的東南角,一排造型相似的院落中間,是一座中國古老式建筑。
彭德懷剛搬來時,這座房子由于常年日曬雨淋,沒有及時維修,門窗和廊柱的油漆早已剝落,花花點點,不像個樣子,尤其是辦公室天棚的一角還漏雨,每逢下雨,地上總要濕上一大片。
管理部門的同志對此很是過意不去,幾次提出要對房屋進行一次翻修和粉刷,但都被彭德懷拒絕了,他說:“哪里漏就補哪里,能住就行了!”并多次囑咐工作人員:“你們要把心計用在國家這個大‘家’上,眼睛不要老是盯著我這個小‘家’,要把錢節(jié)約下來,先用在國家經濟建設上?!?/p>
彭德懷自己沒有子女,卻對被國民黨殺害的最小的弟弟彭榮華的六個子女關懷備至,給予撫養(yǎng)。有了這么多的侄子、侄女做伴,生活中增添了不少樂趣。但他們的到來也給彭德懷添了不少麻煩,首先就是他的住房顯得十分擁擠。
蓋房子也“精打細算”
他的侄子、 侄女住校學習,節(jié)假日回來探望,晚上必須趕回學校去,因為家里沒有他們的住處。小侄女彭玉蘭改為走讀后,彭德懷不得不把東廂房的會議室從北頭隔出一小間來給她住,盡管很不方便,但總算有了一個安身之處。后來,左權的女兒左太北也來了,住房就更加困難。彭德懷和夫人浦安修非常發(fā)愁。經過反復斟酌,夫妻倆決定在西廂房靠南頭的院門處加蓋一兩間房。
經彭德懷同意,由秘書孟云增出面和有關部門商量蓋房一事。經過精打細算,共需材料費一千余元。彭德懷一聽,認為花錢不能大手大腳。蓋房子的事就這么“吹”了。
房子不蓋,住房的困難還是沒有解決。過了幾天,彭德懷碰上東八所那邊拆舊房,經過大家商量,一致認為用些舊房拆下的磚頭和木料做建材,能節(jié)約不少錢。彭德懷同意了這個辦法。就這樣,幾經周折,最后蓋起了總共只有20多平方米的比老房矮半截的兩間小平房。
舍得為老戰(zhàn)友花錢
彭德懷一向過著十分儉樸的生活。在中南海居住期間,他沒有單獨開伙,一直和劉少奇、朱德、楊尚昆等領導人在一個食堂就餐。有時打飯回家吃,剩下點飯菜,還囑咐工作人員給他留著,下頓熱熱再吃。他穿的內衣,經??p補,很少買新的。
1957年,彭德懷出國訪問前,有關部門按規(guī)定給他發(fā)來了服裝費。他除了做必需的便服外,把剩余的錢全部退了回去。還有一次要出國,秘書建議他多做兩件衣服,他狠狠地瞪了秘書一眼,說:“不花自己的錢,你們就是不知道心疼!”
每次公務出國,國家都會發(fā)給代表團成員一點外幣,作為零用錢。1957年11月,彭德懷參加毛澤東率領的黨政代表團出國訪問時,他既是政府代表團團員,又是軍事代表團團長,發(fā)的零用錢比一般人要多點。從國外回國前,大家都用外幣買了些紀念品和生活用品。秘書去請示彭德懷需要買點什么東西。彭德懷想了想說:“黃克誠同志的眼睛不太好,看報困難,要聽廣播,外出時也需要帶個收音機,這里有一種直、交電流兩用的小收音機,就給他買一個吧!”“遠芳(注:任弼時同志的女兒)需要一套計算用具,給她買一套。 其他上學的孩子,每人買一支三用鉛筆也就可以了?!辟I這些東西,根本用不了幾個錢,彭德懷把剩下的外幣,都交給了大使館。
(摘自《名人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