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社會公眾稱之為垃圾分類“史上最嚴”。事實上,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垃圾分類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幾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其流程、體系更為成熟,管理也更為嚴苛。
20年前的新西蘭
垃圾袋破損或遭拒收
早在1996年,新西蘭主要城市的街頭就出現了可回收物垃圾桶。在新西蘭,生活垃圾大體上分為廚余垃圾、一般生活垃圾、塑料垃圾、紙質垃圾和玻璃制品垃圾。市政部門要求每個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將垃圾分揀清楚,分門別類堆放,并按規(guī)定時間扔到指定地點。一般處理方式是使用洗手池的廚余粉碎機,粉碎不掉的部分丟進一般生活垃圾袋。一般生活垃圾必須放入政府指定的環(huán)保垃圾袋,每周固定時間放在指定地點,由政府環(huán)衛(wèi)車輛收走。
需要注意的是,每個垃圾袋所裝垃圾的重量、內容以及包扎封口都有詳細規(guī)定。如果垃圾超重或者垃圾袋破損,政府將不予回收。比如,在首都惠靈頓,單個垃圾袋所裝重量不得超過15公斤。政府指定的垃圾袋經過特殊降解處理,結實耐用可回收,在各大超市均有銷售,價格也比較高昂。據悉,新西蘭的目標是在2040年實現“零垃圾”,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
50年前的日本
扔飲料瓶需要5個步驟
在日本,你知道扔掉一只飲料瓶要經過幾個步驟嗎?第一步,拿掉瓶蓋,撕掉包裝紙,瓶蓋和包裝紙要作為可燃垃圾扔掉;第二步,用清水稍微沖洗一下瓶子;第三步,壓扁瓶子;第四步,裝進袋子里拿到垃圾收集處。最后,垃圾袋要在指定的日子放到指定的垃圾收集點。
星期幾扔哪種垃圾、幾點扔垃圾、什么垃圾裝什么樣的容器或袋子里,種種細節(jié)都有明確規(guī)定,也都必須好好遵守。
在日本,關于垃圾分類的法律條文很多,如《廢棄物處理法》《家電回收法》等。懲罰手段也不輕,比如:在馬路邊亂扔煙頭、塑料瓶,被“抓現行”會被拘留1—30天,并處以1000—10000日元的罰款(約合人民幣60—600多元);在垃圾收集區(qū)亂扔垃圾屬于重罰范圍,情節(jié)嚴重的將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1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0多萬元)。據了解,日本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實施垃圾分類,起初只分可燃和不可燃垃圾。隨著垃圾回收和再利用的發(fā)展,垃圾分類也越發(fā)細化和復雜化。
100年前的德國
通過循環(huán)利用垃圾創(chuàng)收
德國是世界上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其垃圾循環(huán)利用率達65%左右,包裝行業(yè)甚至可以達到80%以上,全球領先。在德國垃圾回收利用的整個鏈條中,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如何教育民眾自覺進行垃圾分類,二是分類回收的垃圾如何得到專業(yè)處理再利用。
自20世紀初,德國就開始實施城市垃圾分類收集。從幼兒園階段起,德國小朋友就要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到了小學,垃圾分類是課本內容,學校會系統(tǒng)性地教導學生進行垃圾分類實踐,提高學生環(huán)境保護意識。市民對垃圾進行分類是垃圾得到循環(huán)利用的前提,而垃圾的收集、運輸、回收等后期工作,則交由專業(yè)的垃圾回收公司處理。他們將有生產價值的原材料提取出來,用于加工銷售。據統(tǒng)計,德國垃圾回收行業(yè)從業(yè)人員超過25萬,每年的營業(yè)額高達500億歐元,約占全國經濟產出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