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靜
[摘? ?要]文章重點分析了《葉圣陶先生二三事》的教學實錄與設計意圖,以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關(guān)鍵詞]《葉圣陶先生二三事》;課堂實錄;設計意圖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19-0017-03
一、教學目標
理清文章的脈絡層次,獲得寫作啟發(fā)。
借助主問題,運用自主探究法,分析人物形象并體會情感。
二、學習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并體會情感。
三、學習難點
引導學生從閱讀中獲得寫作啟發(fā)。
四、教學過程
課前互動:同學們,本單元的學習強調(diào)學會略讀,從而在看文章時能觀其大略,粗知大意,使讀有心得。這篇文章大約有2300個字,課前用5分鐘時間讀完的同學請舉手。
1.讀標題,初識葉老
師:今天,老師跟大家一起來學習學者、散文家張中行寫的一篇散文《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板書課題),讀完標題后,你們覺得葉老是怎樣的人?
(活動方式:獨立思考→個人展示。)
生1:葉老是受人尊敬的人,我可以從 “先生”二字看出來。
師:古代稱別人為先生有向那個人學習的意思,達者為先,師者之意,后延伸為對人的一種尊稱。
生2:先生是有追求的人。他原名葉紹鈞,圣陶是他的字。 “圣陶”代表葉老希望自己能像圣人先賢一樣造就萬物。
師:真不簡單,說到了名字的由來。
【設計意圖】讀標題,初識葉老。問題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由淺入深的認知規(guī)律,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對文章的閱讀期待,而不能模式化,套化。一成不變地以介紹作者之類的方式導入新課,會讓學生覺得乏味。
2.理脈絡,走近葉老
師:快速瀏覽全文,作者主要回憶了葉先生的哪些事情?圈出涉及的人物。
[活動方式:獨立思考→組內(nèi)交流 → 小組或個人展示(選一處)。]
第一小組:
生1:葉先生伏案執(zhí)筆描一篇呂叔湘的文章的標點。
生2:葉先生不恥下問,請“我”幫他修潤課本的文字。
生3:在客人的攔阻之下,依然把客人送到大門外。
生4:寫信給“我”,表達后悔和悲傷之情。
生5:反對冗長、扭曲、修飾、晦澀的文風,主張要“寫話”。
……
師:這些事情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生2:都是生活中的小事。
師:先生也許從來都沒有想過,這些生活小事會成為他的學生張中行先生筆下的典型素材。
師:這些材料和誰有關(guān)?
生3:與“我”有關(guān),有的也和作家呂叔湘有關(guān)。
師:作者將這些材料,劃分為哪兩個方面?
生4:從過渡句可見劃分為兩個方面,即待人厚,律己嚴。文中說:“待人厚,是葉圣陶先生為人的寬的一面。他還有嚴的一面,是律己,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師:從寫作角度,你獲得了哪些啟發(fā)?
生1:材料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選取。
生2:可以按人物表現(xiàn)將材料進行分類。
生3:選取的事例要能表現(xiàn)人物特點。
生4:寫事時,可以涉及多個人物,但主要人物只能有一個。
生5:寫的事情要有可讀性。
生6:選取的事例要典型。
生7:寫事時,要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歷。
師(指導批注):日常小事,選取兩點;事例典型,涉及兩人;凸顯精神,主次分明。
【設計意圖】研究問題之間的組合、勾連方式,組成有效問題群。在初識人物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從日常生活小事中解讀人物精神。與此同時,課堂提問是教育思維和教育情感互動的產(chǎn)物,是師生互動的表現(xiàn)。課堂提問不能只是停留于理清文本脈絡,還要注重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研究,發(fā)動思維,多角度分析,總結(jié)歸類,學以致用。
3.析小事,讀懂葉老
師:你是怎樣從這些小事中感受到先生的待人厚,律己嚴的?請結(jié)合所選事情,想一想,說一說。
[活動方式:獨立思考→組內(nèi)交流→小組或個人展示(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力求從不同角度感受先生的待人厚)。]
師:先說說待人厚,好嗎?
(出示PPT。)
第一小組:
生1:葉先生伏案執(zhí)筆描一篇呂叔湘的文章的標點,可見他做事認真嚴謹。
生2:假如我是讀者,買到有標點錯誤的書籍,我會很難過。
師: 為什么很難過?
生2:我會覺得這是盜版的書。
生3:我會要求退書,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
生4:我覺得這是對讀者,也是對自己作品不負責、不尊重的表現(xiàn)。
師: “心中有讀者,筆下有尊重”,這就是待人厚的表現(xiàn)。
師: 作為學生,你們覺得怎樣才是待師厚呢?請仿照“心中有……筆下……”這一句來回答。
生5:心中有老師,筆下有嚴謹。
生6:心中有恩師,筆下必細心。
生7:心中有我?guī)煟P下定認真。
第二小組:
生1:葉先生不恥下問,請“我”幫他修潤課本的文字,可見先生很尊重“我”,態(tài)度謙虛而懇切。這就是待人厚的表現(xiàn)。
生2:“不必客氣。這樣反而費事,還是直接改上。”從這句我可以看出先生待人真率、客氣。
生3:“不限于語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萬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覺得不妥再改回來?!边@是讓“我”放心大膽地去改,表現(xiàn)了先生考慮問題很周到,怕“我”是學生而有所顧慮。為別人著想,就是待人厚。
生4:“可是下次還是照樣來商量”中的“ 照樣”表示依照原來的樣子,可見先生對人一直如此。
師:扣住詞語,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請大家分組讀一讀。(朗讀指導:語氣、語調(diào)。)
第三小組:
生1: 送客時,也能體現(xiàn)他為人的寬厚。
師:說得具體一些。
生1:“無論,一定,才,還,不斷”這些詞使句子給人非??隙?、堅決的感覺,表示先生待人厚道是發(fā)自骨子里的。
師:得你這一知己,實是欣慰。這些詞語確實能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你能從中選擇一兩個詞造句嗎?
生1:無論我怎樣說,爺爺都要背著我的書包,直到校門口,才交給我。
師:嘗試在“說”“爺爺”“書包”前各加一個修飾詞,這樣會使人物形象更鮮明。試試看。
生1:無論我怎樣勸說,年邁的爺爺都要背著我沉重的書包,直到校門口,才轉(zhuǎn)交給我。
師:這樣的表達更能體現(xiàn)爺爺對你的關(guān)愛、體貼。
生2:我有疑惑,回信這件事,是怎么體現(xiàn)先生的厚道的?
師: 你可以求助其他同學。
(向其他學生求助,有學生舉手。)
生3:“我看了信,也很悲傷,不是為自己的顛沛流離,是想到十年來的社會現(xiàn)象,像葉圣陶先生這樣的人竟越來越少了?!睆倪@里的描寫,可以看出先生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大事,但他還是及時給我回了信,可見他的厚道。
師:什么大事呢?請看。(出示PPT。)
師:葉老不能得到尊重,心里一定怎么樣?
生:孤獨、苦悶。
師:在那樣一個年代,葉老自己的處境也不能算好,可他的心里想的還是別人,還在為別人擔憂。同學們,這就是寬厚呀!這就是真實的葉圣陶先生。
師:綜合以上各小組的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先生的寬厚,表現(xiàn)在——
生1:心中有客人,告別有謙恭。
生2:心中有讀者,筆下有尊重。
生3:心中有朋友,來信有體貼。
師:葉老的嚴,嚴到什么程度呢?
生1:嚴到“寫成文章,在這間房里念,要讓那間房里的人聽著,是說話,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的程度。
師:所有人都認同嗎?
生2:嚴到“寫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試念試聽,看像話不像話,不像話,堅決改”的程度。
師:怎樣才“像話”?這倒是讓我想起了一個人,他每作一首詩,都要給不識字的老太太念念。老太太能聽懂的,就要;聽不大懂的,就改;改后也聽不懂的,就不要了。大家知道是誰嗎?
生:白居易。
師:是啊,文章的語言要通俗易懂,明白如話。大家認為先生還嚴在哪兒呢?
生3:他認為“你寫成文章,給人家看,人家給你刪去一兩個字,意思沒變,就證明你不行”。
師:有這樣一個句子,你覺得葉先生看見了,會怎么改呢?(出示PPT。)
(學生合作討論,各抒己見。)
師:葉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幾何課本的包書紙去掉了呢?”他刪掉了原句中“包” 這個動詞,使句子干凈了也規(guī)范了。而“書皮”改成“包書紙”更確切,因為書皮可以認為是書的封面。先生的用語規(guī)范程度,大家是不是可想而知了呢?
生4:我有一個疑惑,既然先生如此的言簡意賅,為什么在前文請“我”幫他修潤文字時,明明可以用一句話表達意思的,他為何連說了五句話呢?
生5:因為他的每一句話,都是內(nèi)涵豐富、情感真摯的。
師:你具體說說看。
生5:“不必客氣。”這是擔心“我”太過于尊重他,反而有顧慮?!斑@樣反而費事,還是直接改上?!边@是直言不諱,很坦誠地教“我”如何去做?!安幌抻谡Z言,有什么不妥都改。”這里表現(xiàn)他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扒f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边@里是從“我”的心理考慮,消除“我”的顧慮。 “我覺得不妥再改回來?!边@句話能讓“我”心里變得踏實。這些話字字動聽,句句含情,話語里透著溫暖,透著謙虛與誠懇,表現(xiàn)了先生的寬厚。
師:那么,當你請教老師幫你修改作文時,可以這樣說嗎?
生5:不可以,要注意請教對象的身份。
師:你真可謂是葉先生的知己了,厲害了,我的娃。還有嗎?
生6:嚴到“零碎的,寫作的各個方面,小至一個標點,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樣認真,不做到完全妥帖決不放松”的程度。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的意圖就是避免教師過多、過細、過濫地發(fā)問,為了使課堂提問既有形式,又有實效。教師立足文本,整體設計,提出一個主問題:“你是怎樣從這些小事中感受到先生的待人厚,律己嚴的?”供學生合作討論。在展示過程中,教師適度點撥、追問,將學生的理解推向深入。合理的主問題設計,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使教學內(nèi)容有條理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
4.點手法,把握情感
師:郁達夫曾說過:“散文就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睆堉行邢壬ㄟ^描述自己所熟知的葉先生的日常小事,來表現(xiàn)葉先生的優(yōu)秀品質(zhì),這種手法叫什么?
生7:以小見大。
師:對,以小見大。
師:張中行先生在文中除了描寫了葉先生的寬以待人、嚴于律己,還寫了什么呢?請迅速瀏覽全文,用文中的四字短語概括。
生(七嘴八舌回答):立德之人,躬行君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人之師表,正心修身,立人達人,文風求簡,力求完美,鞠躬盡瘁……
師:敘事中穿插評論性的文字,這叫敘議結(jié)合。這些短語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呢?(仰慕、佩服、尊重、景仰)。讓我們帶著這些情感,再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設計的問題群要遵循學生的認知水平,層層遞進,進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使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5.知評論,感念葉老
師:先生是立德之人,受人景仰,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他作家是如何評價先生的。(出示PPT。)
師:這就是葉圣陶先生。(帶領學生一起念:寬以待人、嚴以律己,謙和誠懇、平易近人,做事認真嚴謹、一絲不茍。)這樣的人,怎能不受人敬重?可是,在1988年2月16日,他離開了我們。(出示PPT。)
【設計意圖】通過他人的評價,可以使學生的認知進一步深化,讓他們對葉圣陶的了解更加深刻,從而產(chǎn)生崇敬之情與向他學習的意愿。這有利于學生健康向上地成長。
(責任編輯? ? 農(nóng)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