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凱
地鐵深基坑施工本身具有極大的風險,而在天津軟土富水地層下的深基坑施工可謂是難上加難。天津地鐵5號線體育中心站附屬深基坑中還存在著不可切改的220 kV電力排管預制方涵縱跨,基坑施工時對圍護結構封閉、降水及開挖時電力方涵的保護、監(jiān)測等技術進行研究及應用[1~3]。
天津地鐵5號線體育中心站工程為地下二層大型側式車站,長320 m、標準段寬35.4 m、深18.6 m;附屬包括A、B、C、D四個出入口及1#、2#兩個風道,出入口及風道基坑深9.25~10.5 m。
地鐵5 號線體育中心站共歷經四期交通導行及封圍,至第三期交通導行實施前,車站主體除北側盾構預留孔外均已完成,東側4 個附屬結構因交通導行要求已完成部分結構,即東側附屬分兩期實施;一、二期實施間設置SMW 工法樁臨時封堵樁。見圖1。
圖1 體育中心站三期交通導行平面
220 kV 電力排管預制方涵(以下簡稱“電力箱涵”)1.3 m×0.65 m,底埋深約2 m,為二級重大風險源,連續(xù)跨越東側4個附屬基坑,包括1#、2#兩個風道和A、D 兩個出入口,跨越寬度9.2~35.1 m。220 kV 高壓線為國家華北電網及京津區(qū)域電網干線,不能切改及斷電且保護性要求極高,不允許發(fā)生變形及安全問題。
為滿足交通導行需要,東側四個附屬基坑已施工完成一部分結構,造成二期施工場地狹小。電力箱涵西側有1根DN300 mm自來水管,埋深1.0 m,距離電力箱涵1~1.5 m;東側還2 根10 kV 地埋電纜裸線,距離電力箱涵0.5~1 m,埋深1.2 m,這些管線均可不切改。見圖2和圖3。
圖2 障礙影響的管線
圖3 東側二期附屬圍護及電力箱涵影響
3.1.1 設計階段優(yōu)化保護方案
1)考慮電力箱涵荷載,首道混凝土支撐中間設置抗拔格構柱樁,對電力箱涵跨中形成托護支撐,為防止格構柱偏心受力,在支撐底適當增加鋼系梁連接及三角鋼輟板加強。
2)地下連續(xù)墻導墻加深,對電力箱涵進行包裹,地下連續(xù)墻頂或壓頂梁下臥,對地下連續(xù)墻形成支托。
3.1.2 施工保護措施
施工時,采用桁架懸架對電力箱涵進行保護,主要包括2 m×1.5 m雙片鋼桁架+倒鏈+上下型鋼;桁架每段長12 m,對30 m左右跨度的1#、2#風道采用三段現(xiàn)場焊接拼接而成,焊口處進行加強處理;倒鏈吊具間距1~1.2 m,經荷載計算后確定;桁架上下布置兩道掛接型鋼,還有配套數(shù)量的長方形鋼板吊環(huán)。見圖4。
圖4 電力箱涵吊護措施
具體施工方法:
1)基坑降水,基坑機械開挖至距離電力箱涵底20 cm處后,改用人工開挖至箱涵底;
2)按1~1.2 m的間距在箱涵上用紅油漆標示出位置,然后人工開挖箱涵底下型鋼位置,采用小型挖掘機配合穿下吊護型鋼;對于1#、2#風道,在格構柱頂還增加托底工字型鋼;上下吊護型鋼及托底型鋼均采用15a工字鋼單拼或雙拼;
3)根據標示好的位置布置吊護型鋼;
4)安裝長方形吊環(huán)及倒鏈,倒鏈最大荷載為5 t;
5)施壓預拉力,由4名工人由跨中開始,對稱向兩側進行;
6)安裝監(jiān)測點,隨開挖卸載隨調整倒鏈預拉力,保證高壓箱涵變形在允許范圍內。
DN300 mm 自來水管為承插口,球墨鑄鐵管,帶壓,裸露后變形控制≯1 cm,因其距離一期的壓頂梁較近,采用自制“L形槽鋼及+倒鏈”在一期壓頂梁上進行吊護,實現(xiàn)了保護。
具體施工方法:
1)將4個基坑與自來水管線的8個交匯點放出,定位在施工現(xiàn)場并設置醒目標志;
2)在地面采用小型挖機配合人工開挖,挖至自來水管道中心以下50 cm 處,基坑底面寬度2 m、上口寬度2.8 m,基坑邊坡按1∶5放坡;
3)使用100 mm×48 mm×5.3 mm 槽鋼對管線懸吊進行保護,管道底部槽鋼長0.5 m,沿大約15°角斜向上鉤住自來水管,基坑頂部采用70 cm 長槽鋼和30 cm 長?25 mm 螺旋鋼筋焊接,掛在基坑頂部混凝土梁上,然后使用2.1 m 長的槽鋼將上下槽鋼連在一起;間隔1.2 m設置一道。槽鋼與槽鋼、槽鋼與鋼筋搭接處全部進行焊接。見圖5。
圖5 自來水管線吊護保護措施
3.3.1 施工順序
考慮場地地質條件不佳,表層雜填土厚度達2~6 m,為防止施工過程中塌孔,進而影響圍護接縫質量,根據工期安排及施工現(xiàn)場加工區(qū)、機械施工空間要求及總平面布置情況,制定了“由北向南”的總體施工順序,即圍護總體施工由1#風道→A 出入口→D 出入口→2#風道。每個基坑先施工SMW工法樁,然后再施工地下連續(xù)墻,最后高壓旋噴樁補縫。
該施工順序的目的:
1)防止先施工地下連續(xù)墻,若造成塌孔,地下連續(xù)墻側混凝土將不規(guī)則,后實施的SMW工法樁無法保證密貼,帶來接縫漏水隱患;
2)可以實現(xiàn)SMW 工法樁機及地下連續(xù)墻施工相應的成槽設備在有限施工場地內流水作業(yè);
3)SMW 工法樁施工較快,完成后即可撤場,騰出更大空間。
3.3.2 鉸吸式地下連續(xù)墻施工
鉸吸式地下連續(xù)墻,即分籠不分身地下連續(xù)墻。6 m左右幅長的地下連續(xù)墻鋼筋籠,根據現(xiàn)場情況,分為2~3幅的小鋼筋籠,之間設三角形凸凹子母口。一次成槽后,分幅的鋼筋籠分別進行吊裝就位,然后混凝土一次灌注,實現(xiàn)墻身在幅長范圍內是整體,沒有冷縫,整體受力的工況。
1)導墻施工及槽壁加固。因為2 根10 kV 電纜裸線的存在,為對其保護且不影響成槽,采取了沿線纜縱向大開挖,然后將線纜盡量靠近電力箱涵或者向反方向盡量遠離的形式,給鉆機成孔提供空間。
導墻設計為L 型,厚20 cm、深2m;因雜填土質不穩(wěn)定且處理10 kV 電纜裸線時開通槽,故導墻范圍內采用黏土袋填壓錯縫回填至地面;電力箱涵兩側50 cm范圍內采用人工開挖的方式。導墻施工時,在頂部預留槽壁加固的PVC 孔,對電力箱涵兩側采用雙排?600 mm@400 mm的旋噴樁進行加固,兩側的兩根樁緊貼下鉆,加固深度6 m。見圖6-圖8。
圖6 導墻底回填及綁筋
圖7 導墻后槽壁加固平面
圖8 導墻施工完成
2)成槽施工及槽壁檢測。因場地狹小且有較厚雜填土及大塊障礙的存在,單純使用氣舉反循環(huán)鉆機的成槽方法效率不高,而且在遭遇障礙后鉆頭損壞現(xiàn)象經常發(fā)生,嚴重的制約工期。經研究,確定三步走的施工新方法。
(1)因電力箱涵西側距離自來水管道較近,故選用?600 mm鉆頭的旋挖鉆機成孔,緩慢成孔取土,貼導墻南側、北側依次進行,保證成孔直徑達到800 mm。
(2)采用SG35成槽機在電力箱涵東側成槽。
(3)采用潛水鉆氣舉反循環(huán)斜鉆成孔法在電力箱涵下進行施工。將潛水鉆孔成槽機就位并將噴導管插入先行導槽中,采用單管抱管反循環(huán)鉆孔成槽。鉆孔成槽時,在架頭放置一個泥渣斗,啟動反循環(huán)系統(tǒng)和鉆機,讓鉆機沿噴導管向下鉆,鉆進過程中鉆頭切削泥塊掉入槽底,利用氣舉反循環(huán)氣柱,將渣土隨泥漿通過噴導管排到渣斗里。渣土沉淀后,分流的泥漿流回槽內,泥漿可重復利用。在成槽過程中,渣斗充滿后應及時更換。成槽后,采用超聲檢查深度、寬度、尤其兩側接頭處冷縫情況,不滿足時進行修槽及清孔。見圖9。
圖9 氣舉反循環(huán)斜鉆成孔法鉆機施工
3.3.3 成槽時障礙處理
成槽或成孔施工時,因較厚雜填土層的原因,極易遇到大塊障礙,在成槽機也無法處理的情況下,采用長臂挖機沿槽縱向開挖的形式挖掏;將挖機挖斗改造為寬600 mm。
3.3.4 鋼筋籠加工及吊裝就位
根據空間情況,地下連續(xù)墻鋼筋籠分兩幅吊裝就位,每幅寬約2.8 m;吊裝采用25 t汽車吊配合70 t履帶吊起吊并下放就位。左幅就位時需要用鋼絲繩進行橫向拉拽,右幅就位相對簡單。
3.3.5 水下混凝土灌注
灌注前,在電力箱涵左右各布置1套導管,同時灌注水下混凝土。
3.3.6 冷縫補縫施工
采用?600 mm@400 mm 雙重管高壓旋噴樁,對地下連續(xù)墻與SMW 工法樁的冷縫及自來水管左右的冷縫進行墻后旋噴,樁長同墻深,每處至少3 根,呈梅花型布置。
大口井降水,開挖采用260型長臂挖掘機+60型小型挖掘機。
除嚴格按照國家規(guī)范執(zhí)行深基坑各項監(jiān)測項目外,本次基坑開挖增加了對電力箱涵和自來水1/4、1/2、3/4跨處變形監(jiān)測。經監(jiān)測,變形均符合相關規(guī)范要求,施工過程中懸吊保護的管線均處于安全狀態(tài)。
深基坑圍護結構采用鉸吸式地下連續(xù)墻,保證了電力箱涵下的圍護封閉,開挖時采用桁架吊護對電力箱涵進行保護,最終實現(xiàn)基坑無漏水、電力箱涵無變形,節(jié)約了工期及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