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如
古時候,詩人很喜歡抬頭望月,巫師、史學家、科學家、農民,都喜歡抬頭望月。在天文望遠鏡發(fā)明之前,人們就對這肉眼可見的最大“星星”充滿好奇。它會“陰晴圓缺”,它會周期運動,它成為歷法的參考。全世界各個地區(qū)的人都賦予了它豐富而神秘的寓意。
“……人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
白貓聽到黃狗又在學主人搖頭晃腦地背古文時,忍不住Diss他:“你學主人背這些有什么意思,我早就會背了!'
“你不知道,這里面隱藏著我祖先的輝煌歷史呢!”黃狗立刻反駁道,“你聽說過天狗食日嗎?想當年……”
“哪是天狗食日,那都是傳說。月的圓缺變化就是月相的變化!”白貓一聽“天狗食日”就來氣,因為它的崽就是在那天失明的。她望著滿臉懷疑的黃狗,決定給他好好說道說道。
“我們看到的月亮的形狀其實都是月相,是對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部分的變化的稱呼。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月相的來源。而陰影部分就是月球的陰暗面?!?/p>
“咦?月亮不是自己發(fā)光的?
“月亮咋發(fā)光,它又沒有光源,你發(fā)個光給我看看?!”黃狗嗚咽了下不作聲了?!霸铝潦抢@著地球運動的,因為月亮本身不發(fā)光,又不透明,所以我們從地球上
看到的月亮發(fā)亮的部分是反射的太陽光?!?/p>
“反射太陽光?那月亮如果處在太陽和地球中間,不就看不到它反射的太陽光了
嗎?”
“嘿,你還不笨,沒錯,這時候我們就看不見月亮了。因為月亮和地球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在不斷循環(huán),人們發(fā)現(xiàn)每月總有一天看不見月亮,就把那一天規(guī)定為朔月。你發(fā)現(xiàn)沒有,人們是按月來計日子的,其實就是月亮繞地球轉一圈。所謂的天狗食日就是發(fā)生在那一天,但又不是每月都發(fā)生,你猜為什么?”
黃狗想了半天,還是不明白,“咳,別賣關子了?!?/p>
“因為月球的繞地軌道(白道)和地球繞日軌道(黃道)不在同一個平面上,有個約5°的夾角,所以只有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且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月球才會完全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就出現(xiàn)了日食現(xiàn)象。'
“所以……沒我祖先啥事?”黃狗弱弱地問道。
“是??!再給你普及個知識,還有月食呢!月食時,月亮不在太陽和地球的中
間,而是換地球在太陽和月亮中間了。”
“我知道了,讓我說說,你看對不?這個時候地球擋住了太陽照向月亮的光,月球進入到地球的黑影中,所以就發(fā)生了月食?!?/p>
“對,所以月食通常發(fā)生在滿月的時候,但也不常發(fā)生,原因和日食不經常發(fā)生的原因一樣。對了,友情提醒你一下,以后8食千萬別用你的狗眼直視太陽,否則……你看看我可憐的崽崽吧。唉一”說完,原本一臉傲氣的白貓垂下了她沉重的頭。
天體物理學是什么學?
天體物理學是用物理學的方法研究宇宙,比如星體的物理性質(光度、密度、溫度、引力等),通常涉及到力學、電磁學、統(tǒng)計力學、量子力學、粒子物理等知識。以月相變化為例,我們可以知道光是直線傳播,以及光在任何物體,上都會出現(xiàn)反射現(xiàn)象(黑洞除外),光的反射分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那太陽光照射在月球上是屬于哪一種呢?
古代關于月相的觀察
古代缺乏對月相的認識,一度認為它是一種災難的象征。夏朝時,天官羲和因工作時飲酒,沒注意到日食到來,老百姓惶恐,于是國君仲康大怒把他殺了。
最早對日月食做出正確解釋的是西漢的劉向,他認為日食就是月亮把太陽擋住了。后來東漢的科學家張衡就解釋了緣由,說月亮是不發(fā)光的,光是太陽所賜,所以才會出現(xiàn)擋住光線的情況。到宋代時,沈括更厲害,他描述了月亮和太陽是球體,以及地球和月球之間的黃道和白道,以及地月軌道之間存在夾角等。
月升時間:以初一6:00計
白天時間:以6:00~18:00計
觀測地點:杭州西湖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