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輝
15世紀,當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拉開大航海時代的大幕后,沉寂多年的海盜也隨之重新活躍起來。
無論是由葡萄牙人從東亞運回的香料,還是西班牙人從美洲運回的金銀,這些價值連城的物品,無不讓海盜垂涎欲滴。然而,新的航海時代也給海盜提出了新的“課題”。從前,船只多在近?;顒?,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商船的航線大大拓展,海盜們也必須具備遠洋航行的能力才能追得上獵物的腳步。這顯然需要更大的船只、更豐富的航海經(jīng)驗和更雄厚的財力保證。于是,具備這些要素的海盜最先在大海上活躍起來,他們就是背后有著國家支持的私掠船。
在2019年1-2月號的“大航海時代”欄目中,我們已經(jīng)初窺私掠船的身影,結識了私掠船長中的“明星”——英格蘭人弗朗西斯·德雷克。這些私掠船以個人的名義,背負著國家賦予的使命,在大海上劫掠敵國(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船,甚至襲擊敵國的陸地目標。
在大航海時代初期,葡萄牙和西班牙展開海上爭霸。在相互較量中,兩國逐漸發(fā)展成實力一等一的軍事強國。為了緩和兩國關系,羅馬教皇親自出面,在大西洋中部劃定了一條被稱為“教皇子午線”的界線,將地球上的非基督教區(qū)域一分為二,東邊歸葡萄牙,西邊歸西班牙,從而從法理上賦予葡西兩國壟斷海上貿易的權力。
為了避免和羅馬教廷的直接沖突,更為了避免遭受葡西兩個強國發(fā)動的軍事打擊,英、法、荷等其他歐洲國家和地區(qū)暫時只能暗中鼓勵私掠行為,用這樣不太光彩的方式來分享航海紅利。
以德雷克為首的私掠船隊是英格蘭在1588年戰(zhàn)勝西班牙“無敵艦隊”的重要力量。在荷蘭也有一支實力強大的私掠船隊,它們也改變了整個國家的命運。
16世紀中期,西班牙統(tǒng)治下的荷蘭地區(qū)開始爆發(fā)獨立運動。這期間,一支被西班牙人蔑稱為“海上丐軍”的荷蘭私掠船隊開始劫掠西班牙在海上和陸上的目標,然后將戰(zhàn)利品帶到英國銷贓。1572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突然拒絕讓丐軍繼續(xù)??坑母劭?。失去避風港的丐軍決定鋌而走險,向荷蘭地區(qū)的西班牙據(jù)點發(fā)起攻擊,并接連獲勝。在丐軍的激勵下,荷蘭各地的起義掀起高潮,荷蘭獨立運動由此進入全新的階段。
1581年,荷蘭宣布獨立后,這支“海上丐軍”隨之成為荷蘭正規(guī)的國家海上力量。
與私掠行為不同,真正的海盜雖然沒有國家的支持,但也正好少了限制,因此比私掠船更加肆無忌憚。海盜們駕駛著形形色色的海盜船游走在大洋中,極大地威脅著商船的安全。那么,這些海盜船從何而來呢?
對于愈演愈烈的私掠行為,葡萄牙和西班牙始終找不到有效的應對辦法,更無法抓住證據(jù)直接拿其背后的國家問罪。為了自保,商船不得不騰出大量的甲板空間來安裝火炮,變身為武裝商船。而正是這些武裝商船,成為海盜船誕生的搖籃。
在大航海時代,商船上的水手們既要應對變幻莫測的大海帶來的各種航海問題,又要對付神出鬼沒的私掠船和海盜,可謂以命相搏。但當水手們冒著生命危險將一船船的財富運回祖國后,得到的回報卻少得可憐。拿著微薄的收入,總有一些心懷不滿的水手,會叛變甚至搶奪船只,搖身一變成為海盜。
除此之外,即使將商船武裝到牙齒,在窮兇極惡的海盜面前,也往往不堪一擊,說不定會連船帶人一起被迫加入海盜的行列。
因此,大航海時代的海盜船,類型非常復雜,從幾十噸的小型商船到幾百噸的四桅桿大船都有,甚至還有嘩變(huábiàn,軍隊突然叛變)后的海軍戰(zhàn)列艦。
在大航海時代的海盜中,英國的“黑色準男爵”巴沙洛繆·羅伯茨和“黑胡子”愛德華·蒂奇是名頭最響的兩個大海盜。他們的海盜船,就都是劫掠而來的戰(zhàn)利品。
巴沙洛繆·羅伯茨的海盜船“皇家幸福”號本是一艘法國戰(zhàn)艦,裝備有28門火炮。憑借這艘火力超強的戰(zhàn)艦,巴沙洛繆·羅伯茨縱橫海上,甚至戰(zhàn)勝過一艘擁有42門火炮的荷蘭戰(zhàn)艦。
愛德華·蒂奇的海盜船“安妮女王的復仇”號更加厲害。它由一艘法國的大型販奴船改裝而來,擁有40門火炮,是一艘令人望而生畏的超級戰(zhàn)艦。
擁有了足以在大洋中自由穿梭的海盜船后,海盜們又是怎么在茫茫無邊的大海上搜尋獵物的呢?其實,這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
和今天的船只不同,大航海時代的水手們沒有雷達和GPS定位系統(tǒng),經(jīng)常連自己所在的具體位置都很難判斷。為了確保不迷航,當時的船只總是沿著固定的航線行駛,比如從亞洲返回歐洲的商船,幾乎都是沿著海岸航行的;而從美洲返回歐洲的船只,只能行駛到和歐洲處于同一緯度的加勒比地區(qū)之后,再徑直向東行駛。
海盜自然懂得這些商船的打算,他們或是潛伏在商船的必經(jīng)之路上,或是沿著商船的固定航線一路搜索。
前面提到過,大航海時代的商船也擁有不俗的火力。為了盡量減少損失,海盜們在發(fā)現(xiàn)目標后會盡快靠近,然后通過爪鉤和跳板沖到對方的船上。商船的船員畢竟不是戰(zhàn)士,而且人數(shù)有限(為了騰出更多的空間裝載貨物),因此,海盜們憑借近身搏斗的能力和人數(shù)優(yōu)勢,很容易就能控制住商船,將其俘獲。
隨著海盜活動日益猖獗,航海大國開始派遣軍艦為商船護航,但這也難不倒海盜。他們利用大海的掩護,一旦發(fā)現(xiàn)軍艦就往大海深處逃竄。軍艦往往不敢拋棄商船貿然追擊。甩掉追兵后,海盜船再大搖大擺地重新回到航線上尋找下一個獵物。因此,海盜成為讓對手捉摸不定的“海上鬼魅”。
事實上,在大海上四處逃竄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一旦迷失航向,等待海盜們的可能只有死路一條。因此,經(jīng)驗豐富的領航員成為最受海盜歡迎的人。海盜甚至會專門去俘虜有經(jīng)驗的領航員,強迫他們加入自己的隊伍。
這些領航員會依靠風速、洋流、太陽和星月的位置以及陸地參照物等信息來判斷船只所處的大致位置和航向。另外,他們還會使用航速法和測深法來判斷方位。
航速法需要經(jīng)驗豐富的水手才能操作。水手將一塊綁在繩子上的三角形木板扔入海中,一邊放繩一邊計時。隨著船只的航行,繩子越放越長。等到船長喊“?!焙螅滞V褂嫊r,并將繩子收回。繩子上等距離打著結,通過統(tǒng)計入水繩節(jié)的數(shù)量,水手就能大致知道航行的距離,然后用距離除以時間,得出航行的速度。船長再根據(jù)航行總時長和航行的方向,就能在海圖上大致推算出船只所處的位置。
測深法相對更加簡單。水手將綁有重物的繩子放入海中,測量海水的深度。如果海水變得越來越淺,說明船只正駛往陸地的方向。
不過,再適應海洋的人,也無法一直生活在海上。
木質的船只在海水中浸泡太久后,很容易被一種叫“船蛆”的寄生生物破壞。而船底滋生的海藻、牡蠣(也就是生蠔)等海洋生物,也會增加船的重量和阻力,讓逃跑和追擊都變得吃力。因此,海盜船需要定期返回港口修整。
更重要的是,海盜們自己也需要補給。在冷藏技術還沒發(fā)明的時代,長期遠航的水手只能以腌肉為食,易腐爛的水果和蔬菜是難得的珍饈??扇绻患皶r補充果蔬,人就很容易患上壞血病。飲水也是一個大問題。純凈的水無法在木桶里保存太久,因此,絕大多數(shù)時候,海盜們只能依靠不容易變質的朗姆酒解渴。
再說,海盜可是陸地上最不受歡迎的人。航海沿線的各個海港城市里,海盜的懸賞畫像被貼滿了大街小巷。于是,大洋腹地的島嶼就成了海盜們賴以生存的避風港。
在中美洲的加勒比地區(qū)和東南亞的香料群島,有的島嶼甚至因為海盜的聚集而發(fā)展為城鎮(zhèn)。牙買加首都金斯敦,在大航海時代就曾是海盜最喜歡的避難所,甚至被稱為“海盜之都”。
相比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的海盜,太平洋海盜所面臨的困境還要大得多。
自從西班牙人開通了從南美洲西海岸前往東亞的航路之后,這條航線上運輸?shù)拇罅堪足y就吸引了海盜們的目光。但太平洋太過遼闊,大洋腹地中可供補給的島嶼更是鳳毛麟角。最終,距離南美洲西海岸1000多千米的加拉帕戈斯群島成為太平洋上的海盜基地。
這里人跡罕至,幾乎不用擔心海軍的圍剿。更為可貴的是,這些火山島上物產豐富,不僅有充足的木材可供修船,島上還生長著一些巨大的象龜。這種兩三百千克重的陸龜生命力旺盛,即便不吃不喝也可以存活大半年時間,這讓吃夠了腌肉的海盜們喜出望外。
隨著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衰落,英國逐漸成為大海上新的霸主。然而,英國人發(fā)現(xiàn),當西班牙的船只逐漸減少后,私掠船和海盜都開始把槍口對準逐漸增多的英國船只。
到17世紀末,海盜勢力越來越強,對正常航海活動的干擾越來越大。1691年至1723年期間,海盜甚至迎來了“黃金時代”,成千上萬的海盜活躍在各條航線上,讓商船不堪其擾。
于是,各國海軍開始加強對海盜的打擊,并且對海盜根據(jù)地進行清剿。1723年,隨著大海盜巴沙洛繆·羅伯茨被英軍擊殺,海盜的“黃金時代”就此落下帷幕。隨后,在各國海軍的持續(xù)打擊下,在19世紀初,海盜的末日降臨了。
在這個過程中,一項重要的發(fā)明也加速了海盜的覆滅,那就是航海鐘。
很早之前,人類就知道通過觀察太陽或星星的位置來測算船只所處的緯度,但計算經(jīng)度卻始終是一項難題。
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可以通過時間來計算經(jīng)度。地球24小時自轉一周,一周為360度,也就是每小時旋轉15度。如果以出發(fā)點為參照,那么通過計算船只所處位置和出發(fā)點的時間差,就能知道船只在大海上所處的經(jīng)度位置。
例如,一艘船從英國出發(fā)往西航行抵達A地。此時,當?shù)貢r間為晚上9點。如果知道這個時候出發(fā)點的時間為午夜12點,就能計算出兩地的時差為3個小時,也就能推算出船只在經(jīng)度上位于出發(fā)點以西45度的位置。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根本無法制造出走時準確的鐘表。這個困局,終于在18世紀20年代被一位名叫約翰·哈里森的英國鐘表匠打破。他設計出的鐘表走時準確,誤差極小。以此為基礎,人們終于設計出在顛簸的大海上也能準確走時的航海鐘。
有了航海鐘的支持,人們不但能知道船只在大海上的準確位置,而且能繪制出更加精確的航海圖,海軍要尋找海盜的據(jù)點也就變得更加容易。
在大航海時代,除了活躍在大西洋和太平洋航線上的海盜,在中國東南沿海和東南亞地區(qū),以及北非沿海,同樣有海盜的身影。他們的故事,我們下期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