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批改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為根本出發(fā)點,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落腳點。多抓學生閃光點,少批評,多鼓勵,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同時要引導學生學會互批互改,在借鑒中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新課改 作文 批改策略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2018年“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新課改背景下學科作業(yè)設計策略研究》(課題號:GS[2018]GHB0754)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3-0088-01
語文學科是小學基礎學科,知識瑣碎而繁雜,教學實踐中費時費力,而且效率低下,特別是作文教學尤為突出。作文教學也是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必要途徑,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語言組織能力、細致的觀察能力以及大量的閱讀積累。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不僅要求教師全批全改,而且還力求精批細改,這種方法雖為多數(shù)學校大力倡導,但是日顯端倪,這樣的批改方法卻成了制約作文教學的瓶頸,束縛著教師的思想,增加了教師的負擔。學生作文千篇一律,作文講評“一言堂”。這樣作文教學吃力不討好,高耗低效。那么如何批閱作文才能解放教師,提高作文質量,筆者結合自己教學實踐經驗,就小學生作文批改的策略談談自己淺顯的看法。
一、抓閃光點,多鼓勵,少批評,提高學生寫作興趣
每個人都有自己閃光點,學生也不例外。如果教師能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少批評,多鼓勵,這點星星之火就會成燎原之勢。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應及時對學生作文進行批評訂正,同時給予適當?shù)难哉Z激勵,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喚醒學生的潛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找到寫作的自信心,當然不容忽視的一點是,教師要盡可能的維護寫作水平差強人意的學生的自尊心,不能因為他們較差的文字組織能力而將他們對于作文的興趣扼殺在搖籃中。學生的作文,語文教師是第一個讀者,教師對學生習作首次評價決定著學生的寫作興趣,自己勞動成果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對于學生而言絕對是莫大的鼓勵,這就要求教師抱著沙漠里尋金子的態(tài)度,去面對學生的作文,詳細批改,及時反饋,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對于想法新穎、題材別出心裁的學生作文,教師應當用創(chuàng)新的眼光看待,不能一味的視為偏題作文,當然對于完全文不對題,甚至全篇毫無邏輯可言、全然敷衍了事的學生作文,教師完全有理由、有義務做出批評指正,但切忌言語過激,否則只會起到反效果。一篇作文的形成,都是學生認真構思的結果,所以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比較興奮的狀態(tài),教師反饋及時,會產生有利的效應。多批少改,旨在鼓勵。作文的批改不是千方百計的挑剔。而是對一些錯誤明顯的句子予以訂正,其它地方盡量少改。發(fā)現(xiàn)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寫上一些合理、中肯、優(yōu)美的鼓勵性評語,讓學生看完評語后產生一種從未有過的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巧于點撥,重在引導。不要嘲笑他們的青澀,這階段的學生心思敏感且脆弱,懵懂單純的想法應由教師維護,教師僅需進行悉心的圈點勾劃,耐心地鼓勵評價。這樣教師就擔負起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信心的責任,將自信植根于學生心靈,信任學生,耐心幫助學生尋找自身的閃光點,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二、互相批改,互相評價,鼓勵學生自主找差距
教育部門新課標的標準指出: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自主修改作文,而且還要引導學生互相修改作文,學生修改的過程既是鑒賞他人作品,又是思考作品邏輯;既是與自己思維方式的對比,又是在借鑒中自我學習;既是站在同伴的角度看問題,又是過一次當老師的癮。在修改別人習作的同時,學生能夠發(fā)覺他人作品中的美中不足,同時也能經由他人的缺陷,發(fā)現(xiàn)自己常見的作文漏洞與誤區(qū),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學生作品中不乏文筆優(yōu)秀的作文,讓學生從這些優(yōu)秀作文中學習他人的表達手法與詞句的運用技巧,從而借鑒吸收別人的長處,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學生間互相批改、鑒賞作文,還有最為絕妙的好處就是可以讓學生積累甚至套用他人作品中的優(yōu)秀句子與事例,并且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借鑒未發(fā)表的作文無需擔負抄襲的風險,如此手段對于基礎薄弱、素材匱乏的學生來說,實屬提高作文水平的絕佳方法,對于寫作水平實在很難提升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讓他們積累學生優(yōu)秀作品中的優(yōu)美詞句的方法,盡量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通過賞析同齡人的作品還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了解和合作,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寫作的方法,使自身表達更加生動、形象、貼近生活,從而達到寫作水平的共同提高。學生批改作文同時也是一種鍛煉自我邏輯思維、構建作文框架、實現(xiàn)精準閱讀的有效手段,對于學生日后寫議論文、散文、論文等都有極大的鋪墊作用,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與升華。因此,歸還批改習作的主動權,讓學生自主構建互批互改的作文修改模式勢在必行。教師應當運用這種作文修改模式,使學生的作文水平在潛移默化過程中得到有效提升。首先,這種“互批互改”的作文批改模式,是對新課程下作文批改理念的最好詮釋,不僅減輕了教師的負擔,而且利于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這種模式是對傳統(tǒng)模式的顛覆,是教學歷史上的創(chuàng)新,同時也是高效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全新途徑。
三、巧于點撥,及時引導,單獨面批提高寫作能力
面批作文的方式可能是迄今為止比較符合學生需要的方式。作文講評課教師往往只能是對總體的寫作概況做一個點評,所說的情況也只能是共性,而個性方面的指導相對不足。而面批恰恰彌補了這個缺陷。
首先,面批能夠讓教師針對每個學生所寫的具體的文章進行指導,通過面批的方式,教師可以一對一的指導學生相應作文的不足之處,做出獨到的講解。一對一的效果肯定要比教師寫個評語要好的多,況且教師的評語學生未必會去認真閱讀,而教師的面批需要跟學生直接對話,學生是不可能不集中精力來聆聽你的教誨的,況且面對教師的親自點評,學生不得不聚精會神的聽,他們對你所說的優(yōu)點和不足是不可能視而不見的,如果教師的點評是中肯到位的,且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學生也會情不自禁地回應,甚至會露出滿意的笑容。
其次,畢竟寫作是個體的腦力創(chuàng)造,是每個個體的思維和精神展現(xiàn),如果教師只是滿足于面上總體講評,顯然不能讓學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特別是那些寫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如果不是教師特別指出或重點指導,學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和改進是不可能的,至少這樣的時間要比較長。而面批的優(yōu)勢就是它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較強,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做出合適的指導,起到對癥下藥的作用。與其大而全地講評,不如有的放矢地點撥和指導。
面批這樣的作文講評方式也許是現(xiàn)在我們中學語文教學可以借鑒的。但是不是每一節(jié)作文講評課都得使用這種方法,畢竟我們教學時間有限,我們教學精力也是有限的。而且面批講評方式占用時間比較長,教師得根據所布置的作文的特點,還有學生寫作的情況來決定到底要不要采用面批這種批改作文的方式。
總之,作文批改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為根本出發(fā)點,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為落腳點,努力達到“以評價促提高”的目的。就需要教師有耐心,多鼓勵,少批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作者簡介:
蘇鈺碧(1963.07.09-),男,甘肅省白銀市人會寧縣人,漢族,高級教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