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教學是語言文化傳導與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教學,教師利用情景化的生動課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通過符合學生個性的語言應用實踐鍛煉他們參與語言活動的意志,提升他們與他人協(xié)作和發(fā)展個性化學習意識的動機,這樣才是符合人本化英語教學理念的。但是,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歷及對一線的英語教師的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當下初中生最缺乏的就是個性化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從而導致很多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提不上去。鑒于此,筆者試圖在初中英語課堂上對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學習意識的教學策略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英語課堂;個性化意識;教學策略
一、 引言
2016年教育部發(fā)布“中國學生發(fā)展六大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布為中國學生的學習和成才指明了方向,就初中英語學科教學而言,語言文化意識、語言交際能力、語言思維品質(zhì)、社會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核心內(nèi)容是當下初中英語學科教學應該極力追求和優(yōu)化的地方。其中語言交際能力是整個初中英語學科教學目標最關鍵的能力之一,而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建立在比較好的語言文化知識上,例如豐富的詞匯、地道純正的句型、良好的交際策略等都是基礎語言文化知識的內(nèi)容。對于初中生而言,要完成這些方面的文化基礎知識的積累和習得就需要形成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的學習意識,個性化學習意識主要指的是自主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意識的綜合。下文將結合這一方面的要求,談談筆者在構建良好的課堂教學策略方面的一些嘗試和心得。
二、 初中生個性化學習意識的內(nèi)涵要求
個性化學習意識是從初中生教育的培養(yǎng)角度來論述的,它包含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濃厚的學習趣味性;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意識;個性化的英語學習理念。只要在英語學習中學生能夠展現(xiàn)出這些方面的特點就說明該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個性化學習意識。圖1展示了上述三要素的關系和在整個個性化意識中的交互作用。
圖1個性化學習意識的三要素及相互關系
通過上圖解析可見初中生如果要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化英語學習意識,就必須擁有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自主學習意識還有個性化英語學習策略這三個核心要素。其中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它是英語學習的契機。只有擁有了良好的英語學習興趣,學生才會主動探索英語知識,了解英語文化,逐漸形成初步的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意識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意識一旦形成,初中生就會在英語課程預習、課堂學習活動和課后作業(yè)實踐中主動應用特定的英語學習理念。個性化英語學習理念是英語學習的升級,一些理念如果能夠很好地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習效率,他們自然就會長期使用,久而久之形成個性化的英語學習策略。
三、 基于“個性化學習意識”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一) 以興趣為先導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景
個性化學習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中心”,學習者根據(jù)個人的興趣、認知能力、學習風格等要素,有識別性地尋找適合自己個性的學習方法、策略、內(nèi)容等,因此教師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興趣引導在這里顯得尤為重要。
以牛津譯林版的初中英語教材(下同)為例,在七年級上冊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的Comic strip and & Welcome to the unit這一課時,老師可以在新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一個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景,這樣不僅能使一些學生參與情景表演或者互動,同時因其趣味性和同伴參與度,其他學生也能很好地加入到整個過程中,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例如:老師可以課前播放一個中國城市居民及農(nóng)村居民在三餐的選擇對比的小視頻,并且把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的食物的圖片按照思維導圖的形式串起來,然后把班級分成若干組,每一個小組上來演示一個生活小場景。例如第一小組:I like noodles very much. Noodles are yummy. What about you?I like rice, rice is yummy too.這樣依次類推,每一個小組說出若干種喜歡吃的食物。這樣的情境對話和表演進行以后,全班學生的學習意識已經(jīng)被激發(fā)了,也明確意識到要學習的核心是“food and lifestyle”??此坪唵蔚那榫硨?yún)s讓生活化的中國飲食文化自然融入英語課堂中,學生在互動中的表現(xiàn)調(diào)動了他們已經(jīng)掌握的單詞和基本的句型,也為后面引入:I love/hate/dislike... What food do you like...等句型和要學習的語言知識做了鋪墊。這樣的設計不但關注了課程目標,而且也考慮了初中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培養(yǎng),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和展現(xiàn)個性化的能力。
(二) 以分層作業(yè)設計為導向設計豐富多樣的高效作業(yè)
平時教學中,一線老師為完成課程教學目標,多半主要關注作業(yè)量的多少,作業(yè)設計的內(nèi)容是否把所有知識點都囊括進去了,而忽視學生的語言基礎和個性化的差異。筆者認為初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他們的學習需求也會根據(jù)個人英語語言的積累和學習風格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所以如果在作業(yè)設計上能夠人性化地實現(xiàn)分層,就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Unit 8 Pets一課之后,老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來設計出個性化的作業(yè)。例如可以讓英語語言基礎好的學生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搜集幾首描寫“Pets”的詩歌,然后把詩歌中的陌生單詞用字典查出來,與課本中的兩首小詩進行欣賞比對并和老師同伴分享?;蛘邔⒈菊n內(nèi)容改寫成一篇描寫寵物的短文,然后在第二天上課的時候進行課堂匯報。對于中等學習程度的學生而言,老師可以讓學生把單詞表上的核心詞匯從課文中找出來,然后根據(jù)這些詞匯的詞性用思維導圖對其進行歸類,名詞一類,形容詞一類,動詞一類等等,接著據(jù)此對每種寵物進行一些包含這些詞匯的表述,達到句子程度就值得鼓勵。這樣的作業(yè)一方面體現(xiàn)了單詞學習的邏輯性,另外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作業(yè)落實的實踐性。對于學困生而言,只要能踏踏實實地記憶詞匯,認認真真地讀熟課文就已經(jīng)達到了對自身的要求。作業(yè)分層既照顧到了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需要,也滿足了學生的不同學習層次需要,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既有思維能力的運用,又有信息技術的應用,更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例如思維導圖的設計和標記就可以體現(xiàn)個性化的學習能力,這會逐漸培養(yǎng)學生自己鉆研,自己思考的個性化學習意識。
(三) 以校本化研究為本構建特色化英語實踐應用課堂
隨著2017版《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問世,對英語教師校本化研修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越來越高,因為要落實“個性化的幸福,有差異的成長”這一目標,就需要英語教師在教學,尤其是校本化英語活動上要有創(chuàng)新設計的能力。例如,老師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中西文化差異明顯的地方通過讀書座談會、話劇表演、故事朗誦或者歌曲欣賞等校本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實踐欲望,引導有英語特長的學生和英語學習不足的學生靈活參與其中。再比如,我校的蠶絲文化頗有盛名,素材豐富,教師可以考慮就地取材,從英語的角度與學生一起研究蠶絲文化,這樣小眾而獨特的資源,說不定能夠做出獨到的研究成果。長遠來看,這些實踐活動不但可借助結對互助,提優(yōu)補差的自主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學習,還可以對充分調(diào)動學生個性化的能動學習意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結語
個性化意識的培養(yǎng)絕不是一個短期內(nèi)可以達成的目標,需要教師利用課堂的教學活動和特定的實踐性互動活動來逐步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一旦學生形成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意識,就可以激發(fā)出自身探索英語知識的欲望,他們語言學習的自我價值感就會生成,這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陳澤蓉.英語個性化學習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26(3):139-142.
[2]孫彩琴.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J].甘肅教育,2016(21):114.
[3]張金蘭.初中英語個性化學習模式初探[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12):20.
[4]尹鳳鳳.初中英語良好學習習慣[J].讀與寫(上,下旬),2014(13).
作者簡介:端一飛,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吳江區(qū)震澤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