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義
摘 要:冬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需要在稍微暖和的地區(qū)種植,通常情況下9月中旬—10月上旬是播種期,來年5月底—6月中下旬是成熟期,因主要成長期在冬季,故稱之為冬小麥。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是眾多農業(yè)專家所關心的焦點問題,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循化縣冬小麥如何實現(xiàn)高產的栽培技術進行著重探究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個人見解。
關鍵詞:循化縣;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2.1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730037
冬小麥作為我國種植面積較廣的農作物,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在西北部分地區(qū)也可種植,雖然禾苗整體情況較高、墑情較足,不過有的田地缺乏底墑,可能面臨著春旱風險。對于冬小麥種植來說要想實現(xiàn)高產量,栽培技術可謂是相當重要,種植者需根據當地的實際自然環(huán)境進行認真考察和分析,運用科學合理的栽培技術最終提高產量。
1 選擇品種處理種子,確保冬小麥精細播種
在栽培冬小麥時為提高產量,應當做好種子選擇與處理工作,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高產、早熟的品種。優(yōu)良品質的冬小麥種子需要是整齊、飽滿、純凈的,且發(fā)芽率高、發(fā)芽整齊、生命力強、無病蟲。在處理冬小麥種子過程中,通常做法是在播種之前把種子在陽光下暴曬3~5d,目的是改善種子皮膚的通透性,提升酶的活性,改善新陳代謝效果,降低依附的蟲卵病菌,提升種子的發(fā)芽勢和發(fā)芽率。并通過藥劑溶液進行浸泡,針對粉銹病可使用濃度為15%的粉銹靈濕性粉劑,每150kg種子使用1.5kg/hm2的比例把種子噴濕進行拌種,20min之后才可以播種?;蛘呤遣捎脻舛仁?0%的呲蟲啉懸浮種衣劑,每120kg種子按照187.5g/hm2的比例,將種子噴濕15min之后即可播種。在冬小麥播種環(huán)節(jié)需要田地里的將雜草除凈,犁地、耙地要細、平,深度一般為20cm左右,這樣才不會影響到種子的出苗率。在播種冬小麥時大力推廣“密植、疏株、小窩”技術,以此推進播種質量的精細化和規(guī)范化,有利于麥苗的茁壯、均勻和齊全,還能夠增加麥穗數量,是實現(xiàn)高產的有效途徑。如此,能夠有效改善冬小麥的播種質量,針對播種數量、深度、行距和株距均可控制,并減少從種、深種、露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為后續(xù)集中施肥掃清障礙,從而提升化肥的效果。在實際的播種中,對于水肥條件比較好的地塊,在秋分前后的5d進行播種,播種量應當控制在5~6kg/667m2,肥旱地播種應當在秋分前后,播種量控制在6~7.5kg/667m2,一般的旱地通常在秋分前后5d播種,播種量應當控制在7.5~10kg/667m2,在播種的過程中,要求行直壟正,溝直底平,保證下種的均勻,做好蓋嚴壓實措施。
2 合理配方實施肥料,科學引水灌溉冬小麥
施肥對于冬小麥栽培來說十分關鍵,合理配方實施肥料是確保高產的重要舉措。在播種之前需要施足底肥,站在冬小麥所需肥料的規(guī)律角度來說,冬小麥在生長前期需要大量的肥量,尤其是在孕穗時期所需肥量最大。施足底肥可以滿足冬小麥在苗期對養(yǎng)分的需求,促使麥苗葉大、根多,可以茁壯成長,以此促進生長快、分蘗早,且有利于分化生長錐,為實現(xiàn)高產量奠定堅實基礎。而且底肥能夠有效改善田地的土壤結構,提升肥力,為冬小麥的發(fā)育和生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在通常情況下每公頃冬小麥需施化肥525kg,再搭配農家肥22.5~30t,以及堆肥15t。在冬小麥旱施分蘗肥時需在3葉之前,通常是1心2葉時使用,原因是冬小麥在3葉之前,幼苗的生長主要依靠種子胚芽內的自帶養(yǎng)分,假如此時土壤中養(yǎng)分不足,將會嚴重影響到麥苗的正常生長。針對冬小麥的栽培合理引水灌溉也是實現(xiàn)高產的關鍵舉措,冬小麥在抽穗、楊花與灌漿時期對水分需求較多。如果遇到干旱天氣,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引水灌溉,或者是進行噴灌,這可以確保冬小麥在這幾個特殊時期對水分的需要,以免因缺水而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通過科學合理的補充水分保證冬小麥養(yǎng)分充足,可以正常發(fā)育和生長,并減少麥粒的秕粒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最終實現(xiàn)高產的目的。同時合理的灌溉可以減少冬季氣溫低、氣候干旱造成的死苗情況,有利于越冬保苗工作的開展,可以有效減輕早春氣候寒冷和干旱對小麥生長的不良影響。在早春時,晝夜溫差比較大,溫度發(fā)生劇烈變化,不利于小麥的生長,通過合適的冬季灌溉可以對小麥根系溫度進行調整,減少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因此,在冬季灌溉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冬小麥類型、含水量、氣溫和濕度控制澆水量,溫度控制在4℃左右。
3 加強田間管理工作,強化除草和追肥工作
在小麥播種之后,需要做好相應的田間管理工作。前期管理,冬小麥播種后,需要在立冬前做好地塊的鎮(zhèn)壓作業(yè),防止冬小麥的葉鞘和葉片的過度生長,可以對冬小麥的分蘗進行控制。通過鎮(zhèn)壓可以將較大的土塊進行破碎,對土壤的裂縫進行填補,達到保溫保墑的效果,促進小麥根系的發(fā)育,有利于小麥分蘗。鎮(zhèn)壓通常選擇在天氣比較好的中午開展,避免出現(xiàn)霜凍,有效降低作業(yè)強度。針對搶耕搶種時壓實不足的土壤進行充分碾壓,保證土壤的密度和壓實度,防止由于冬季風沙大的因素造成水土流失。同時可以保障土壤的內部溫度,避免種子凍壞,保證種子發(fā)芽率。在中期的田間管理中,保證密度的適宜,返青之后保證麥苗生長的正常,結合返青澆水,按照10kg/667m2的標準追加尿素或者按照15kg/667m2的標準追加硝酸磷肥。追肥澆水應當提前,通常應當提前10d。在后期田間管理中,需要做好合理澆水,保持土壤水分的適宜,在收麥之前的15d禁止?jié)菜T谡麄€田間管理的過程中,對于雜草較少的田塊采取人工除草措施,雜草較多的田塊可以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除草。
4 做好病蟲防治工作,適當時間收獲冬小麥
冬小麥的成長需要經歷整個春季,開春之后溫度回升,小麥往往會面臨著蚜蟲、麥蜘蛛、葉銹病等病況,需要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管理方針,真正做到早防早治、病藥對口、交叉用藥、蟲藥對口,對病蟲害進行綜合防治。針對冬小麥在春季的常見病癥,可使用濃度為15%的呲蟲啉溶液,按照750~1125g/hm2的比例兌水750kg進行人工噴霧;或者使用濃度為15%的三銼酮粉劑,按照750g/hm2的比例,再混合濃度為10%的呲蟲啉溶液,按照300g/hm2的比例兌水750kg進行人工噴霧。針對病蟲害比較嚴重的田地,可以人工噴霧2~3次,任選一種藥劑交叉使用。冬小麥在抽穗開花之后極易產生蚜蟲、赤霉病、白粉病和銹病等病蟲害。此時可使用濃度是15%的呲蟲啉溶液,按照750~1125g/hm2的比例兌水1500kg進行人工噴霧防治。另外,收獲是冬小麥栽培的最后1個環(huán)節(jié),應當把握時機實時收獲。大面積的冬小麥收獲可選擇則蠟熟中期進行,保留麥種的田地可以在蠟熟末期進行收割,以免出現(xiàn)麥穗籽粒脫落現(xiàn)象,盡量降低損失提高產量。針對冬小麥的收獲也可選擇黃熟期進行機械收割,要實時搶收,并選擇沒有污染的場地進行晾曬,曬干揚凈之后放入倉庫。植株中上部葉片變黃,下部葉片干枯,莖稈具有比較好的彈性,使用收割機收獲,將秸稈還田,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的有機肥含量。在收獲之后需要保持小麥的干凈、曬干,做好單收、單打和單貯措施,避免和其他品種混合。陰雨潮濕季節(jié)需要在晴天做好小麥翻曬,避免出現(xiàn)發(fā)熱霉變,保證貯藏的安全。而且在冬小麥收獲之前的7~10d內可適當灌水,為下季的復播做好準備工作。
5 總結
在冬小麥栽培過程中實現(xiàn)高產需要從多個環(huán)節(jié)和層面不懈努力,包括選種、播種、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和收獲等多個方面,只有做好各項工作才可以真正提高冬小麥的產量,為廣大種植者帶來更高的效益。
參考文獻
[1] 庫勒加馬勒·朱馬什.淺談冬小麥的高產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16):148.
[2] 李學蓮.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農技服務,2016(16):52.
[3] 李軍英,姚寧凱.冬小麥節(jié)水高產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6(2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