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遠(yuǎn) 文
要說我們家逢年過節(jié)的佳肴之冠,那非老媽做的“佛跳墻”莫屬!佛跳墻是一道著名的閩菜,老媽是廈門人,那自然得由她來做這道菜啦!
除夕夜一家人圍爐,佛跳墻往往會成為大家指名品嘗的壓軸菜,雖說這時火紅圓桌上并不缺少大魚大肉……
好料滿甕的珍饈,承載著絕妙的手藝滋味。長時間熬燉的濃湯,散發(fā)著數(shù)十種上等食材的甘鮮味,其好吃的程度簡直無法用筆墨來形容!
算準(zhǔn)時間,老媽從廚房里端出自己的杰作,其實親朋們早已經(jīng)是望穿秋水,就等這甕美食到來了。這時的老媽,巧手取下封口小碗,掀開荷葉,一盅真材實料的佛跳墻頓時呈現(xiàn)在眾人的眼前,魚翅、珠貝、花菇、桂竹筍、白菜、豬腳、鮑魚、海參、蹄筋、鴿蛋……山珍海味不可勝數(shù)。隨后由老媽一一為大家盛入碗。每到這個時候,桌前的我也是顧不得燙舌了,一碗接一碗地囫圇下肚。
佛跳墻當(dāng)中的湯,堪稱是天下第一湯;而對這熬制了大半天的湯汁,竊以為唯有小口品嘗才能體會到個中的絕妙。
佛跳墻一上桌,香氣氤氳,翻攪味蕾,輕易便擄獲了眾人的胃。不僅我們家所有人的舌頭被這美味征服,今年春節(jié)連獨居外省的伯伯也聞香而來了。
在這一盅佛跳墻的背后,藏有多少老媽的心血呢?首先,那些豐盛食材的得來就很不容易。鑒于往年采買的經(jīng)驗,老媽今年早早就擔(dān)任起“采購部隊”的總指揮。她在擬定年菜菜單時,便動員親戚們各地去搜羅時蔬、海鮮、肉品等,而家里的人接下菜單后,便會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去完成。
大伙兒臨行前,老媽再三叮嚀:“務(wù)必購得最新鮮的食材呀!”
除夕的前幾日,常跑廣東的“車?yán)习濉薄鍙膹V州買來了鮑魚及海參各15斤。
除夕的當(dāng)天上午,四嬸從鄰縣啟程給老媽送來了菜,除了我們這兒買不到的三星蔥外,還帶回了現(xiàn)摘的花菇、桂竹筍、白菜等特產(chǎn)蔬菜各10斤。
在省城當(dāng)兵的表弟,人沒到貨已先到。他以快遞的方式送來了豬腳及蹄筋等,還外搭女友送他的魚翅。隔天,許久不見的表弟也蓄著小平頭行抵我家,進(jìn)屋后便說想吃大舅媽煮的佛跳墻。
老婆與我則負(fù)責(zé)買其他普通的食材,老爸呢?在購入紅色春聯(lián)紙以后,便取出文房四寶在書房里開始了氣定神閑的創(chuàng)作。原來他這是要以大楷毛筆撰寫春聯(lián),說是要把老媽的佛跳墻搞得路人皆知!
除夕夜里,廚房壓根兒就是老媽的天下,眾多客人在飽餐了一頓后,仍不忘向我母親討教一番?;诤脰|西要與親人分享的原則,老媽滿心歡喜地向客人們透露了她的家傳秘技。她告訴大家要慎選食材,區(qū)分主料十八種,輔料十來樣,同時還對油炸、蒸煮等先期操作步驟都做了詳實的交代,比如排骨酥要炸得酥軟、芋頭要蒸得熟爛、金針菇要吸飽湯汁、筍絲務(wù)必要爽脆……再者,湯底放好豬大骨要熬8小時,陶質(zhì)酒甕以熱水燙過后,再依熟爛的先后程度往甕里依序置入已處理過的食材配料,當(dāng)然還要往里邊加入適量的紹興酒,最后倒入高湯并以荷葉封住甕口——加蓋小碗,接下來才是連續(xù)用慢火煨制4小時。
過年,似乎已變成了救贖味蕾的日子,除夕夜到初二,我們一家子都在吃佛跳墻,每個人的臉上都漾溢著幸福感。對于這一幕,只需端詳老爸在家門口貼出的春聯(lián)便可知一二了。老爸寫的是:“壇放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橫批是:“無敵佛跳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