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澤文
人到中年,不管生活中經(jīng)歷過什么樣的紛擾事情,我自少年時代開始就對鳥兒產(chǎn)生的興趣卻從未泯滅過,并且一直延續(xù)至今,以至離鄉(xiāng)進城多年之后的今天,還免不了時常想起鄉(xiāng)野經(jīng)歷過的飛鳥時代。
1
麻雀是鳥類中的“貧民”,它們習(xí)慣于迷戀鄉(xiāng)村與小鎮(zhèn),是最能夠與人一起和諧相處乃至同存共榮的一種飛翔動物,故而在許多人的潛意識中,一看到“鳥”字,就會立刻想到了麻雀的形象。
不論怎么回憶與印證,麻雀都是我最早認識的一種鳥。至今在我的腦海中還時常清晰著這樣一幅美好的圖景:鄉(xiāng)村麻雀一開始出現(xiàn)在我視線中的時候,母親就適時教我口念“麻雀”這個新鮮名詞。接下來,母親還口授給我“麻雀是一種鳥”的簡潔短語。這樣漸漸地我就在鄉(xiāng)村認識了麻雀并且喜歡上了麻雀。于是在我家的小院里,每當(dāng)麻雀成群地飛來與雞鴨爭搶食物的時候,我手心里飛撒而出的谷?;螓溋>鸵嘁稽c點,因為從內(nèi)心來講我早已把麻雀當(dāng)成了不可多得的小伙伴。畢竟父母雙雙離家到田間勞作的時候,我常??梢栽诩澎o的院心里與一群前來湊熱鬧的麻雀一同快樂地度過一個冗長的下午。自然,在人鳥共處的寧靜日子里,我才得以建康快樂地成長。到我開始踏進鄉(xiāng)村學(xué)堂時,幾乎每天早晨自己都是被一群爭相練嗓的麻雀吵醒的:它們常常紀(jì)律嚴(yán)明地在我家的屋頂上排成一條“鳥線”,直到看見我背上書包奔跑出院門時,才停止鳴叫一只又一只地相繼飛離,有時甚至還很熱心地從空中送我一程。于是,這一天里我的心情也會隨之感到特別地舒暢??梢赃@樣說,正是有了麻雀的時常穿梭,才使我那隱藏于山間的藍色村莊充滿了更多的詩意。
與人相比,麻雀似乎更懂得戀舊。麻雀習(xí)慣于守護而不習(xí)慣于遠飛。麻雀一旦選擇了一座村莊或一座小鎮(zhèn)之后,就會樂此不疲地繁衍生息。麻雀不會像其它鳥一樣在樹上做巢,這好像顯得沒有足夠的靈性與智慧。其實,在做巢這一點上,麻雀恰恰是最能表現(xiàn)出一種鳥類中少有的大智若愚。試想一下,再美麗的巢一旦做在樹上,那就要別無選擇地接受風(fēng)吹、日曬和雨淋,生命的風(fēng)險勢必大大地增加了。而不能在樹上做巢的麻雀,仿佛明白這個道理而機智地選擇在人類的屋檐下或墻洞中安放自己的小巢。這樣一來,日曬不到雨淋不濕風(fēng)吹不了,繁衍起后代來要安全得多,或者說更有生存的保障。至于做巢的材料也可就地取材,比如在房前屋后叼來一些撒落的柔軟雞毛鴨毛鋪好就可以養(yǎng)育下一代了。事實是,麻雀可以反復(fù)使用同一個墻洞做巢而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下去。即便是多年之后的今天,在我鄉(xiāng)下老家的那些高低不一的墻洞中,每年的春天依舊有麻雀飛進飛出忙碌不止地繁衍著后代。而從老屋里出生的人兒呢,卻一個個長大之后背起行囊毅然告別了老屋,再漂移到一個個缺少麻雀陪伴的現(xiàn)代都市謀生,直到被人情所累和被人情所傷的時候,他們才會想起遙遠在身后的那一個鄉(xiāng)下老家,以及那一群替他們守護著古老屋舍的鄉(xiāng)村麻雀……
說實話,麻雀所具有的永遠不肯背離村莊的品格,常讓我在異客他鄉(xiāng)時暗自感動與汗顏。特別是面對麻雀的日漸減少這一無情現(xiàn)實時,更是少不了暗自同情與悲傷。我知道,麻雀從來不會對田野、村莊和人犯下不可原諒的錯誤,只有人才會在糊涂或狂熱中時常對麻雀犯下不可寬恕的過錯。比如隨意捕殺,比如施放毒藥,比如修建沒有墻洞和沒有瓦頂?shù)默F(xiàn)代鋼筋混泥土高樓等等,以至于讓麻雀很快淪為國家法定的保護動物。事實是,在城鎮(zhèn)的大小高樓不斷替換著大小鄉(xiāng)村的今天,曾經(jīng)與鄉(xiāng)村和諧相處的麻雀,已經(jīng)普遍處于無枝可依、無屋可棲和無巢可安的尷尬狀態(tài),或者說面對如出一轍的森林般成長的高樓,所有的麻雀都在節(jié)節(jié)敗退,求生無望。因此,每當(dāng)我從一些被廢棄的沒有了人影的荒野村落,看見一群麻雀或是幾只麻雀在墻頭與屋頂茫然地啁啾時,就會情不自禁地淚水盈盈。故而我愈加認定:麻雀其實是我們?nèi)粘I畹氖刈o神,可由于我們的長期漠視與疏忽,也許有一天我們將會為最后一只麻雀的消逝而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到那時,對麻雀的任何溢美之詞都會因姍姍來遲而顯得蒼白與可笑。
如果說麻雀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悲哀,那一定是它總是希望與大地上的人類和諧相處與同存共榮的良好愿望。小小的麻雀也因此最容易遭至人類各種各樣的背叛,或者說最容易進入人類有意無意設(shè)置的一個個圈套??烧l又能想到,不大起眼的麻雀漸漸地離開了人類,其實與人類漸漸地離開自己原有的正常發(fā)展軌道,結(jié)局都有可能是一樣的嚴(yán)重與可怕。
但愿人的寬容之心與廣博之愛,有一天能從善待一只小小的麻雀中重新開始。
2
在鄉(xiāng)間,除了麻雀之外,燕子算得上是與人最親近的一種鳥了。麻雀啁啾,燕子呢喃,對于一個村莊而言是一種福分,對于一個居家來說是一種吉兆。什么時候形成這樣一種觀念,我不是很清楚,但我清楚自己在離開老家多年之后,睡夢中總拂不去的是一座藍色村莊,以及那些年年歸來呵護藍色村莊的小燕子。
有如水中的浮萍一樣,在一些多事年月,我家沒有固定的居所,以至于一直在山鄉(xiāng)處在不斷告別熟悉和迎迓陌生的遷徙狀態(tài)之中,為此我和弟弟、妹妹的出生地都不相同。對此情形,我曾感到非常自卑,因為一家人始終缺少安穩(wěn)和像樣的房子。自然麻雀也少來,燕子也不會光顧。而在別人的眼里,我家也始終被視為外來戶。
一個家,能否就地安居而生根,最清楚的并不一定就是這個家的家長,而往往是一對小小的燕子。記得在鄉(xiāng)村小學(xué)校里,有一次老師講到會預(yù)報天氣的鳥時,首先提到的竟是小燕子。不過讓我暗自難堪的是,老師叫家中有燕巢的同學(xué)舉手時,在小樹林般整齊向上伸長的小手臂中,唯一缺少的是我的小手臂。老師對我說,沒關(guān)系,你家肯定是剛搬來此地不久,燕子還不熟悉,只要安居下來,有一天小燕子肯定會到你家筑巢的……
“燕子低飛,有雨將至”。在鄉(xiāng)間,我曾用心注意觀察過這句民諺的可靠性,結(jié)果還是得到了令人滿意的答案。這就讓我從心底里更加敬佩小燕子了,同時更希望它能盡快光臨我家視察與筑巢。畢竟我家已開始安居下來了,新修的房子在村里也是最顯眼的。然而,這似乎并沒有打動小燕子。對于小燕子來說,它所選擇筑巢的房子反而是圖舊不圖新。它似乎知道這樣一個道理:人只有把房子住舊了,才會對所住的地方產(chǎn)生感情,也才會再難以離開住慣了的老房子和老地方,在人丁興旺的老房子中筑巢來“生兒育女”才會有充分的安全保障。小小的燕子啊,不能不說它有某種境界與智慧。
時光在慢慢地流淌,我家的房子也在慢慢地變舊。整個院子也充滿了寧靜祥和的煙火氣息。麻雀們早已在大大小小的墻洞中繁殖了六七代,而燕子總是沒有前來視察房梁屋椽,以致讓人懷疑我家注定要與燕子無緣了,我的心里也開始漸漸地對燕子生出些怨氣來。而燕子也似乎知道了這一點,于是突然之間,在一個暖意融融的春日里頻頻地光顧起我家來,然后就是銜泥不止地在一處房梁上筑巢。一切做得井然有序,一切讓我驚奇不已。而就全家人來說,又都是在充滿渴望與毫無思想準(zhǔn)備中迎接到燕子前來筑巢的。當(dāng)房梁上終于出現(xiàn)一個異常醒目的紅泥燕巢時,家里的老老少少都笑逐顏開了,甚至臉上還泛起了從未有過的光澤。奶奶說,有好日子過了,連燕子都信任我們了;父親說,我們已經(jīng)安居了,燕子也來筑巢祝賀我們了;母親說,為了這一天,我們等了好多年??!弟弟妹妹則興奮得逢人便說小燕子來我家筑巢了。而我呢,第一次覺得自己在鄉(xiāng)村有了根基也有了尊嚴(yán)。
出于一種深深的感激,我常常靜靜地觀賞高懸于房梁上的紅泥燕巢,看一對小燕子成天忙出又忙進。我不知道它們在巢中的工作細節(jié),但我明白它們在努力地做著自己繁殖后代的大事。當(dāng)一對小燕子的進出頻率越來越高時,我才發(fā)現(xiàn)燕巢中有了細碎的雛燕叫聲。而仔細觀察燕子的育雛過程,心中則少不了感到震撼。我曾利用一整天的時間注意觀察過一對育雛燕子的進出次數(shù),居然達到了八百多次。平均下來,每只燕子的進出次數(shù)達到了四百多次。也就是說,在育雛期間,一只燕子每天都要從外面帶回巢內(nèi)二百多條昆蟲。這種高強度和高密度的勞動,恐怕在鳥類中已經(jīng)非常突出了。
春來秋去。燕子每年都要在巢中養(yǎng)育出四五只新燕。而每次新燕離巢遠飛之后,我都少不了時??粗嘧恿粝碌目湛漳喑捕鴳n傷好長時間,然后就是日思夜想地盼望著來年的春天,急切地等待燕子的又一次歸來??梢哉f,就是這種對燕子的反復(fù)思念、迎迓和目送的過程中,自己也不知不覺地長大成人。
據(jù)鳥類觀察家說,雛燕出巢后,在野外的任何一個地方,它們都會得到成燕的適時照顧,這種現(xiàn)象在其它候鳥中是不多見的,這讓人不難從中看到了人類的許多影子來。難怪奧地利和愛沙尼亞這兩個國家都把燕子定為國鳥來加以愛護和尊崇。
多年后的今天,我也像是出巢的一只燕子,四處奔波謀生于異鄉(xiāng)。不同的只是,燕子每年春天都要回去修復(fù)舊巢繁育后代,可我卻不能年年返身回去探望自己的老家,內(nèi)心深處為此充滿了許多遺憾與自責(zé)。
3
烏鴉、野鴿和喜鵲是最常見的鄉(xiāng)下鳥。它們雖然生活環(huán)境相近,形體相當(dāng),但羽色和鳴叫卻有著根本的區(qū)別。烏鴉是通體墨黑,野鴿則為一身淺灰,而喜鵲呢,黑白灰三色羽毛依次和諧于一體的形象顯得莊重而不輕浮,活潑而不呆板,加上它的悠然飛翔之姿和清脆的鳴叫,最終使其在鄉(xiāng)下贏得了“吉祥鳥”的美譽。
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原來老家有先輩栽下那么多核桃樹,除了保證食用核桃油之外,其實還有“引鵲鳴枝”的良好愿望。事實是,在我曾經(jīng)生活過十多年的那座村莊,誰家門前有棵高大的核桃樹,就少不了要被人羨慕乃至刮目相看。就說我家吧,由于門前有一棵常引喜鵲前來棲息與做巢的核桃樹,愛喝酒的父親就常帶著醉意對我說:“好好看看吧,我家的核桃樹長得多好啊,連喜鵲都常戀著不走,今后會有好日子過的……”。有一次我禁不住問父親:喜鵲真的能給人帶來喜事嗎?父親聽后不假思索地回答:怎么不能?你仔細聽聽喜鵲是怎么叫的?我回答:不是“唧唧喳喳”么?父親帶著有些責(zé)備的口吻說:你沒聽仔細啊,不是“唧唧喳喳”,而是“喜事常?!薄拇酥?,只要我認真聆聽喜鵲的叫聲,就覺得是“喜事常?!倍恰斑筮笤绷恕S谑俏蚁耄l(xiāng)親們之所以喜歡聽喜鵲的叫聲,很有可能是面對眼前不如意的生活時,總希望內(nèi)心能涌起一些吉祥的好兆頭,從而對未來的日子充滿向往和期待。而烏鴉和野鴿為何不大受人喜歡,可以說十之八九與它們的鳴叫聲有關(guān)。烏鴉那“烏啊烏啊”的叫聲,仿佛是“哭啊哭啊”之音;野鴿那“咕呼咕呼”的鳴囀,則好像是“苦乎苦乎”之意。盡管這樣的“聞聲生義”顯得有些荒唐,但在困苦年代里卻是情有可原啊!如果鄉(xiāng)親們都能生活得豐衣足食的話,也許會逐漸改變對烏鴉與野鴿業(yè)已形成的偏見。好在鄉(xiāng)親們雖然并不大喜歡烏鴉與野鴿,但不至于發(fā)展到不讓它們生存的地步,故而在我所生長的鄉(xiāng)村,烏鴉與野鴿一年四季照樣自由地飛翔和隨意地鳴叫。不過有一年春天,一對烏鴉在我家門前的大核桃樹上準(zhǔn)備做巢時,父親還是忍不住憤怒了。他以毫無商量的語氣命令我:趕快想辦法把樹上的烏鴉巢給撤了!我仰頭一望高入藍天的烏鴉巢,立刻就沒了上樹的勇氣。于是轉(zhuǎn)而建議父親不必上樹去撤,用彈弓射石將烏鴉趕走不就行了。后來的幾天里,我先后向空中的烏鴉巢彈射了不計其數(shù)的小石子,終于把烏鴉巢打得個稀巴爛,迫使一對烏鴉在高空盤旋憂傷了數(shù)日后無奈地離去。隨后一對喜鵲在毀壞了的烏鴉巢上構(gòu)筑了新巢,父親見后臉上才流露出了少有的笑容。
喜鵲在鄉(xiāng)間備受人們愛戴與尊崇,使其獲得了不受驚擾的自然繁衍生息,它們也因此永遠守護著我所熟悉的一座藍色村莊。記得《禽經(jīng)》上說喜鵲是“仰鳴則晴,俯鳴則雨,人聞其聲則喜”;而在鄉(xiāng)間老人常給孩子們講的神話故事中,喜鵲則變成了讓人為之動容的神鳥,它們于每年農(nóng)歷七月初七這一天,都紛紛飛離人間到廣袤的銀河之上搭成一座彩虹般的橋梁,讓牛郎和織女順利完成一年一次的“鵲橋相會”??梢哉f,正是鄉(xiāng)間喜鵲的普通與神奇,讓孩子們適時張開想象的翅膀,同時自覺不自覺地有了熱愛萬物與尊重生靈的意識。
轉(zhuǎn)眼之間,我已離開鄉(xiāng)村來到都市闖蕩了多年,成了獨自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自然也少不了在睡夢中經(jīng)常被鄉(xiāng)間喜鵲的鳴叫聲所驚醒。而在鄉(xiāng)村電話的那頭,父親更是少不了一次次地摧我:“再忙也該回來看看呀!如今家門前的老核桃樹上除了鵲巢之外,還有了烏鴉巢和野鴿巢。不論是喜鵲還是烏鴉與野鴿,它們都在核桃樹上和諧相處、隨意鳴叫和相安無事……”
在異鄉(xiāng),我一次次沉重地放下來自鄉(xiāng)村的電話之后,才開始日漸明白:哪怕自己奔跑得再遠,終究還是少不了要踏上歸鄉(xiāng)之路的。畢竟唯有鵲鳴鄉(xiāng)間的詩意圖景,才可望最終徹底澄明我混沌的生活。
4
烏鴉是一種留鳥,與麻雀和喜鵲一樣常年生活于鄉(xiāng)間,并時常介入鄉(xiāng)下人的生活場景之中。不論你盤田種地,還是出門歸家,烏鴉都會以或飛或棲的方式,進入你的視野。它那“烏啊烏啊”的叫聲,則時常讓人聽得心煩。
與其它鄉(xiāng)下鳥相比,烏鴉的特別之處是其雜食性。它除了以谷物、果實、昆蟲等作為食物之外,還嗜食發(fā)爛惡臭的腐肉。烏鴉的嗅覺異常靈敏,它能及時發(fā)現(xiàn)地上的動物死尸,還能聞得到從地下散發(fā)出的腐尸味而常在有新墳的墓地呱呱亂叫,甚至還能在房前屋后飛過時,捕捉得到某個病人臨死之前所散發(fā)出的特殊異味,然后在不遠不近的地方發(fā)出異樣的叫聲??梢哉f,烏鴉常常在鄉(xiāng)間預(yù)言并見證了一個人的整個死亡過程,并且以口無遮擋的方式提前發(fā)出了各種不祥的訊息。加上烏鴉本來就一身黑羽,自然少不了以神秘陰冷的形象首先進入了人們的內(nèi)心世界。好在烏鴉并不在乎這一點,它還是“我行我素”地做著它能做的一切。因而,即便是在人們普遍喜愛喜鵲和燕子,日益寬容麻雀和野鴿的那些藍色村莊,烏鴉還是很坦然地選擇了守護而非缺席或遠離。于是在寧靜的鄉(xiāng)間,烏鴉不僅要當(dāng)好清理腐尸爛肉的“義務(wù)清潔工”,而且還要在鄉(xiāng)間牧場,以“保健員”的身分消除牛馬身上的虱蟲蚊蠅。這個又臟又累的工作是鄉(xiāng)間牧人無法完成的,可烏鴉卻不圖任何回報地替人做了。此外,烏鴉還經(jīng)常以步行的方式出現(xiàn)于耕田者之后,適時清理掉從泥土中翻出的蟲子或地鼠,為隨后的種子萌發(fā)提供了保障……
在鄉(xiāng)下人的眼中,烏鴉除了在病人生死前后的亂叫讓人心煩意亂之外,最容易惹人生氣和招人聲討的是在夏季。常常是,樹上的果實和地里的玉米還未完全成熟,可烏鴉們卻偷偷地捷足先登開始嘗鮮了。如此一來,守青成了農(nóng)家人最苦最累的活計。人們除了在果園和玉米林中到處安放手持弓箭的稻草人之外,還需不斷地認真巡視和查看。至于烏鴉呢,這時節(jié)也叫得最少,似乎忙著與守青人在綠色果園和玉米林中周旋,擔(dān)心叫聲會暴露方位而招致襲擊。
一旦知道了烏鴉的生活習(xí)性與生存景況,我們也就明白了中國史書所載的“北人喜鴉惡鵲,南人喜鵲惡鴉”的原因所在。歷史上,北方是游牧經(jīng)濟為主,烏鴉的“清潔工”與“保健員”的角色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而南方是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為主,烏鴉的“偷食者”和“糟蹋者”的角色反而日漸突顯出來。因此,在南方烏鴉常常與民間故事無緣。而在北方,烏鴉則與太多優(yōu)美的民間傳說發(fā)生著關(guān)聯(lián)。最典型的是《滿洲實錄》中有如此記載:有三個仙女下凡至長白山天池沐浴,一只烏鴉將口銜的一粒朱果置于湖邊,結(jié)果一位仙女不慎吞食之后懷孕而無法飛天,后來就生下了滿族的先人愛新覺羅?布庫里雍順。再后來布庫里雍順的兒孫們過于暴虐而導(dǎo)致部屬叛變,進而紛紛招致殺身之禍。最后只剩下一個叫樊察的男孩,被烏鴉及時棲身偽裝成枯木的樣子才保住了性命。而我們所知道的事實是,清朝歷代皇帝為了銘記祖先創(chuàng)業(yè)艱辛而以烏鴉作為圖騰之物。每年的二月和八月間,都要在沈陽故宮和北京故宮的空地上撒谷飼鴉,并設(shè)專人守護“圣鴉”。久而久之,紫禁城里的烏鴉成了一大奇觀:“每晨出城求食,薄暮始返,結(jié)陣如云,不下千萬”(《清稗類鈔》)。這可能是有史以來,烏鴉所享受到的寵愛有加的最美好時代了。然而,即便飼養(yǎng)的烏鴉再多,也終究挽救不了一個專制王朝的必然沒落與消亡。
其實,烏鴉就是烏鴉,它是鳥類中的“平民”。民間不是有一句“鳳棲梧桐,鴉噪枯枝”的俗語嗎?顯然,烏鴉既不必成為讓人景仰的“圣鴉”,也不應(yīng)成為供人憎恨的“巫鴉”。烏鴉的最大不幸也許就在于它親近人,以致讓人太熟悉它的一切,進而在人為的好惡中要么被神話要么被貶損。據(jù)說,烏鴉的兩只眼睛,一只是用來看光明,另一只是用來看黑暗,不知它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存狀態(tài)和生存前景?
值得慶幸的是,在我遙遠的鄉(xiāng)下老家,烏鴉就是叫得再不好聽,人們也不敢輕易射殺它。畢竟鄉(xiāng)間至今還流傳著這樣的傳說:誰要是沾上了烏鴉的血,誰就能看得見游離于人世的鬼魂??墒聦嵣希l都不想看見鬼魂,而寧愿時??匆姙貘f。于是,我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小鄉(xiāng)村,始終被自由飛翔鳴叫的烏鴉所忠實守護。
5
在鄉(xiāng)下老家,人們并不大知曉布谷鳥還有“杜鵑”、“杜宇”和“子規(guī)”的別稱??梢姡安脊取钡慕蟹ǘ喑鲇谵r(nóng)人之口。如果從“布谷”一詞的發(fā)音以及語意來理解的話,分明就與二十四個節(jié)氣有關(guān),以致多少洋溢著土地的芬芳和農(nóng)業(yè)的古老氣息。
記得早年在鄉(xiāng)間生活時,出于十足的好奇,我曾多次向老人們打聽過布谷鳥的情況,但在他們的閃爍其辭中收獲甚微。因為絕大多數(shù)老人一輩子都沒有近距離地見過布谷鳥,更談不上是仔細觀察了。再說,布谷鳥鳴叫的時節(jié)正是農(nóng)耕大忙的季節(jié),有多少人有閑功夫跑到山林間去偵察布谷鳥?畢竟在鄉(xiāng)間,最大的正事永遠是農(nóng)事。
“布谷是來催人干活的,而不是讓人來觀看的?!边@是鄉(xiāng)村老者常對我說的一句話,以致常讓我再難開口繼續(xù)詢問布谷鳥的情況。自然,我只好在每年布谷鳥鳴叫的日子里,不斷爭取上山放牧的機會,以便親自觀察布谷鳥。可不曾想我的良好愿望總是一次次地落空,原因是在山林間獨自鳴叫的布谷鳥,似乎只可聞其聲而不能見其形。每當(dāng)你盡可能悄然地尋聲而去時,布谷鳥似乎早已察覺到了你的窺視意圖,于是鳴叫聲便立即停止,接下來的偵查當(dāng)然無法繼續(xù)進行。
父親終于知道了我努力偵查布谷鳥的做法之后,隨即表示出了很不理解的樣子。他對我說:“該讓人看的鳥,它會主動近距離地接近你并讓你開眼的,比如燕子啊麻雀啊喜鵲啊烏鴉啊等等,而布谷鳥本來就是不愿讓人來觀看的,它只希望你聆聽到它的聲音,然后記起該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父親的話雖然打擊了我,但我始終沒有放棄觀察布谷鳥的機會。而最終一個難得機會的到來則完全出乎我的意外:當(dāng)我在林間的一棵大樹下再次充滿好奇地觀看鳥巢中的鳥蛋時,我立刻驚奇不已:巢中原有的四個小鳥蛋中增加了一個大鳥蛋。正讓人暗自納悶時,突然有布谷的鳴叫聲隨風(fēng)從高空飄落下來。驚喜中我抬頭仰望,急切的目光在樹冠的濃密枝葉間努力搜尋,很快就在綠葉簇擁的一根細枝上,看見一只比野鴿小一點的褐色鳥兒正在獨自發(fā)出“布谷布谷”的鳴叫聲。發(fā)聲時頭向前伸和向上昂,兩翼低垂,尾羽上翹且散開,顯得羞怯而又莊重,孤寂而又自信,失落而又脫俗,普通而又超凡……
為避免遭人指責(zé),我沒有向別人泄露自己偵查過布谷鳥的事。我只是把鳥巢中看到的鳥蛋異常情況告訴了鄉(xiāng)村小學(xué)的一位老師。那位老師對我說:“鳥巢中最大的那枚鳥蛋是布谷鳥寄放的。因為布谷鳥是一種寄生性的鳥,它自己不會做巢,也不會自己哺育幼雛。從孵卵到育雛的工作都要由別的鳥兒來替它完成。因此,你發(fā)現(xiàn)的裝有五個鳥蛋的鳥巢,將來出巢的只會是一只鳥,這只鳥當(dāng)然是布谷鳥。至于其它孵化出的小鳥很快就會被布谷幼雛擠出巢外而餓死。說起來這似乎有些殘酷,但這是自然現(xiàn)象啊,沒辦法改變……”
記得聽完老師的介紹之后,我對布谷鳥的原有好感隨即降低了許多。原來在鄉(xiāng)間受人尊崇的布谷是一種連巢都不會做的鳥,而且每一只布谷鳥的出現(xiàn)是以另一種鳥的幾只幼雛作犧牲為前提的。出于少年的義憤,我再次到林間將鳥巢中的布谷鳥蛋撿了出去,直到后來我親眼見到四個小肉團似的小鳥幼雛出殼時,內(nèi)心才開始踏實起來。多年后的今天,每當(dāng)我回想起這件事時,心里似乎又有了一點內(nèi)疚之感。因為我的無知行為,導(dǎo)致山林間缺少了一只布谷鳥的鳴叫。
也許正是因為布谷鳥的寄生繁衍特性,直接帶來了布谷鳥的數(shù)量永遠都不會很多。就其分布而言,每一座森林覆蓋的山上,我常能聽到相互回應(yīng)的就是兩三只布谷鳥的聲音。因而在我的感覺中,每一只鳴叫的布谷鳥,都是山的精靈,是林中的孤客,是大地上的寂寞者。
“時令過清明,朝朝布谷鳴”。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在其《布谷》一詩中所寫的詩句。從清明之后起算,布谷鳥的鳴叫期也只有一兩個月,然后就在林中做默然無鳴的“隱士”了,以致讓人多少懷疑它是不是有歡樂。中國民間不是有“杜鵑啼血”之說嗎?但愿那不是真的,不然每當(dāng)聽到布谷聲聲鳴叫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除了被澄明、被撥亮和被打動之外,還充滿了某種隱約的不安……
6
在我的閱讀印象中,有關(guān)蒼鷹的文字并不多見,就如蒼鷹早已絕少出現(xiàn)在我們的天空一樣?,F(xiàn)在我們的天空中出現(xiàn)得最多的是人造飛機,而不是一只小小的蒼鷹。因此,從我離開高原上的村莊來到城市謀生的那一天起,也就隨即開始了對蒼鷹的恒久懷念。
在我的老家,人們把蒼鷹叫做“鳥王”。記得小時候,為了能守護住家里的一群雞鴨,父母下地勞作前再三叮囑的就是要審視好天空,不要讓蒼鷹落地捕雞虜鴨。說起來,這樣的守護任務(wù)看似簡單,但執(zhí)行起來卻少不了常出差錯。于是,雞鴨還是不時被蒼鷹掠走。原因不外乎是我審視天空的時候,蒼鷹的影子并沒有出現(xiàn),可一旦我疲倦了松懈了之后,蒼鷹就會適時出現(xiàn)在村莊的上空。它先是高高地盤旋復(fù)盤旋,接下來是靜靜地定格于空中,最后是迅疾地俯沖到地上,待我聽到雞鴨的慘叫聲而手握長桿奔跑過去時,往往只見一道黑影升騰而去,同時消失的是一只小雞或一只小鴨……
說得形象點,蒼鷹從高空俯沖而下,準(zhǔn)確逮住地上的雞鴨再騰空離去的過程,給人的最深印象是一個快速書寫于天地之間的大型黑色“V”字。因而,即便是村莊里有弓箭或有獵槍,也無多大作用,畢竟蒼鷹從來都不會給人帶來放箭與開槍的機會。事實是,我在老家生活了近二十年,但從未看見過有人從空中射落過蒼鷹。倒是有一次我差點打翻了一只蒼鷹,而機會則來自于蒼鷹竟然襲擊的是我家的一只老母雞。這樣的結(jié)果是,蒼鷹在地上搏斗與捕掠的時間延長了,隨之給人反擊與救援的機會也就增大了。當(dāng)我的長竹竿準(zhǔn)確地揮落下去時,蒼鷹的背部便有了重重的一擊,銳利的雙爪便匆忙放開了努力掙扎的老母雞,然后向前奔跑了十余米才艱難地展翅而起,倉皇地飛向遠山。也就是這一次,我才平生近距離地捕捉到了蒼鷹的真實形象:羽毛黑灰,上嘴鉤形,脖頸較短,腳部有長毛,足趾有尖長而十分銳利的爪,形體并不漂亮,給人以兇猛異常的感覺。
在高原的小山村,我所見到的蒼鷹除了時常尋找機會對雞鴨下手之外,更多的是在田野捕食小鳥、老鼠、野兔和游蛇。其中最為驚險刺激并且充滿了觀賞性的則是蒼鷹捕蛇的過程。常常是,蒼鷹從空中越降越低盤旋至澗水邊的一片草叢之上,然后猛然間扎入草叢深處再騰空而起時,只見雙爪之間有一條長蛇在竭力扭動軀體,有時甚至還遠遠地聽得見蛇身抽擊鷹翅的沉重聲音。蒼鷹的膽大與兇悍,可以說在其捕蛇的過程中再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桀驁不馴是蒼鷹的本性。然而,蒼鷹一旦面對人類的不時威逼與敵對時,有時也會無奈地低下高貴的頭顱。記得高原上的捕鷹人有一天出現(xiàn)在我所居住的村莊時,孩子們都興奮異常,乃至紛紛送上自家的雞鴨作為誘捕蒼鷹之用。于是村莊之外的山野上,鷹網(wǎng)張開,陷阱設(shè)好,很快就有一只只蒼鷹被活捉。而活捉后的蒼鷹,不是被立即帶入城里活賣就是當(dāng)即制成標(biāo)本。還有一些蒼鷹被當(dāng)成馴服的對象,即俗稱為“熬鷹”。因悲憤、饑渴、疲勞和恐懼而最終無奈屈服的蒼鷹,自然成了日后捕鷹人進行逐兔叼雀乃至不斷誘捕同類的有效工具。
在我那被蒼鷹時常守望的老家,捕鷹人最終還是被鄉(xiāng)親們強行趕走。也許是因為天空中的蒼鷹日漸減少,也許是厭惡了捕鷹人的不斷殘忍捕殺。不過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自從蒼鷹減少之后,田地里的老鼠繁衍得極快。而大量采用鼠藥毒殺的結(jié)果是,同時受到毒害的還有雞鴨貓狗,以至正常的農(nóng)家生活也亂了秩序。
老家的天空,因蒼鷹的時常出現(xiàn)而變得生動無比。審視天空閱讀蒼鷹,在一些年月里曾成為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nèi)容。不知有多少次,我也夢想著希望自己變成一只蒼鷹,任意翱翔于空中,隨意暢游到遠方。而這樣的時光里,我看見父母和鄉(xiāng)親們則背對著藍天白云和天空中的蒼鷹,虔誠地面對著土地始終忘我地勞作不止。
多年后的今天,在異鄉(xiāng)獨自謀生的我開始逐漸明白,其實蒼鷹和人都各自擁有自己的家園。蒼鷹的家園是天空,而人的家園是大地。因而只有讓蒼鷹永遠擁有天空,我們也才會更好地擁有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