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梅
摘 要 思維能力包括很多種,各種各樣的能力匯聚到一起就成為思維能力。判斷力、論證力、推理力等都是思維能力。思維能力不是一下子能夠形成的,需要在教學中一點一點地滲透,慢慢才能夠形成思維能力,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拓展思維能力。小學數(shù)學是學生最基本的科目,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要不斷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 整體思維;想象能力;質疑能力;形象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2-0104-01
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主體性已逐漸形成,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情境,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擴展,鼓勵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和教材內容提出質疑,提升思維活動的層次,促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思考、發(fā)散思維和批判性思考問題的學習習慣,逐漸培養(yǎng)學生整體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質疑能力以及形象邏輯思維能力。
一、巧用教材文章標題,促進學生整體思維
文章標題往往是對文章內容的濃縮和總結。語文教學中,如果能用巧、用活標題,在引導學生閱讀理解文章,啟發(fā)學生思維方面,就能起到綱舉目張、牽一個而動全身的作用,由此,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好文章標題,啟發(fā)學生思維,讓學生依題而思。教學中可嘗試這種學習方法:在不瀏覽文章內容的前提下,預見式、猜想地思考,根據(jù)這題目作者文中可能會寫什么內容,文章可能想表達什么樣的中心思想,又可能會采取何種結構;接著基于自己的分析,進行文章大綱概括,最后在讀原文的基礎上組織學生把自己的猜想和原文進行對比,總結差異和共同點。這種學習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語文閱讀理解的能力,掌握語文閱讀學習的規(guī)律性方法,同時還引領了學生的寫作整體思維的訓練。
例如,在進行《北京的春節(jié)》的教學時,就可以預先布置學生針對這個文章題目,進行大膽想象,如果自己是作者,面對這個作文題,會怎樣構思一篇文章;然后仔細研讀文章,看看這篇課文的作者是怎么寫作的,框架主旨與自己的構思有什么異同點,范文的思想構架優(yōu)點在哪里。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這類對比評價,促其思維深入擴展。
二、巧用教材文章留白,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
出于文章結構限制和表達的需求,教材中的許多文章,都采取了刪減情節(jié)或是濃縮情節(jié)的方法,給讀者留下自行想象的空間,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語文方法時,可以巧妙利用這種文章留白,設計合理想象文章情節(jié),補足留白的內容,以豐富文章主旨,突出人物個性為思維主線。
例如,《再見了,親人》的文章學習,文章中并沒有對朝鮮大媽的養(yǎng)傷過程中的生活加以描述,在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對這一段留白進行填充,使得行文更加流暢,朝鮮大媽的人物特征更加顯著,從而加深學生對人物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幫助學生掌握人物形象塑造的有效方法,讀寫融合,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三、巧用課堂發(fā)問,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要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激發(fā)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到學、思、疑、問、悟相結合。如,筆者在教學《學弈》這課后,問學生:“學了這課后,你們有什么話想和這位國師說嗎?”剛開始,有不少同學稱贊這是一位棋技高超的大師,筆者聽后點點頭,問學生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等了很久,聽到其中一位同學在下面小聲嘀咕著說:“這位老師教學生的時候有點問題。”于是筆者就讓其站起來大聲把想法說出來,開始還猶猶豫豫,筆者就對這位學生說:“老師知道你想講什么,你說出來吧,因為老師和你有一樣的想法。”于是這位學生說:“我覺得這位老師不太認真,當看到另一個學生上課開小差,三心二意的時候沒有提醒他要認真聽講是不行的?!痹捯魟偮渚偷玫酵瑢W的一片掌聲。
四、巧借多媒體手段,培養(yǎng)形象邏輯思維能力
多媒體技術集圖文、聲像于一身,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更為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也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礎。如果課堂上老師一味的講,會讓學生感到枯燥,有時也會詞不達意。因而,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調動各種可用因素為語文課堂服務。在適當?shù)臅r機運用好多媒體資源,可以大力提高學生多文本的理解程度,通過圖像的再現(xiàn),讓學生回到當時的情境,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學習辛棄疾《清平樂·村居》,課文的插圖雖然再現(xiàn)了作者一家悲中取樂的情境,可“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透露出來的憂傷,年幼的學生卻無法去體驗;而一個愛國的將領在戰(zhàn)亂時期獨自躲避在鄉(xiāng)村一角也顯然不合理,因而可以借助多媒體資源,配以具有江南韻味的古箏曲,學生在音樂中隨著節(jié)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這樣學生就可以深深體會到戰(zhàn)爭下難得的片刻安寧,體味鄉(xiāng)村家庭的和諧與濃濃愛意。學生在多媒體再現(xiàn)當時戰(zhàn)亂情景中,體會作者的無奈與悲傷,體會由“喜”及“悲”的心理,體驗作者那真摯的愛國之心。
從思維能力和整個智力的關系看,思維能力是核心。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在劇本《伽俐略傳》中寫道:“思考是人生最大的快樂。”語文課就是要給學生以思考的快樂。語文教師應著眼于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從教材實際與學生實際之間找出矛盾,帶進課堂。然后在教學過程中,細心捕捉,及時點撥、連接、深化學生的思維,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海霞.基于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小學語文思維能力培養(yǎng)探究[J].考試周刊,2017(83):70.
[2]江偉英.培養(yǎng)高階思維能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初探[J].課程教學研究,2014(4):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