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是一種新型有效的教學手段,以其獨特優(yōu)勢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在實際教學中,利用好這一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中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微課? 中職語文教學? 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8? ? ? ? ?文獻標識碼:C? ? ? ? ? ?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8-0233-01
微課這種新型有效的教學手段,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普通的中職語文老師,我觀摩了許多優(yōu)秀作品,參加了專門的微課培訓,針對一些微課作品進行了分析、研究、借鑒、反思,并不斷地在實際教學中實踐,嘗試運用微課和信息化手段提高中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微課教學在語文教學領域已漸趨成熟,但是中職教育文化基礎課教師對微課教學的認知程度還遠遠不夠,他們普遍認為只要錄制一段講解知識點的短視頻就是微課。其實有效的微課是要求以科學、巧妙的結(jié)構安排、精彩的知識點講解和有效的師生互動,并達成有效的教學目標的一段5分鐘左右的教學視頻,該視頻可上傳到教學資源平臺供學生隨時學習使用。有效的微課制作對授課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相當高——教學設計、知識點分析、講解形式及信息化手段運用都有很高的要求。好的微課制作可能需要授課老師幾天甚至十幾天的時間,才可能達到預期效果,一旦勞而無功,與預期效果相去甚遠,會使他們有得不償失的感覺。
另外微課制作完成,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并不一定樂觀。雖然中職生平常手機不離手,但是一旦讓他們利用手機學習微課資源,他們就進入被動狀態(tài),興趣頓失,這與教師的教學期許相差甚遠。中職學生本身學習自覺性就比較低,尤其是對文化基礎課的學習興趣不足,所以只有課上使用的微課視頻會有一定效用,教學平臺上的微課資源效用甚微。
再有,就是一部分中職教師為用微課而做微課,為了凸顯中職語文教學的信息化手段,把PPT課件生成視頻或者把教學視頻片段當做微課,結(jié)果是微課“滿天飛”。完全脫離中職語文教學的實際和實效,背離了微課的初衷,使微課成了一種現(xiàn)代信息化教學的標簽。
綜合以上現(xiàn)狀,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微課首當其沖面臨的挑戰(zhàn)就是微課內(nèi)容的編排是否新穎且具原創(chuàng)性?其次,怎么能讓學生自主去學習微課?再次,中職語文教師如何合理的將微課資源用于教學?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1 首先要明確目的,增強信心
微課具有目標明確、生動形象、短小精悍的特點,比較適合中職生注意力集中持續(xù)時間短、學習興趣不高等特點,微課如果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得到合理使用,必將提高教學效果。另外,通過微課的策劃和制作,不但可以提高語文教師對文章和知識點的分析能力,也會鍛煉中他們語文教學設計和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能力。所以作為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我們應該對微課教學充滿信心。
2.2 微課在課前預習中的運用
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本身就是中職生的短板,所以要想充分發(fā)揮微課資源的有效性,首先要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下功夫。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的預習、聽講、練習、鞏固提出具體要求并有效落實,同時運用多元化的微課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課前就對課堂學習所需的語文基礎知識(包括文章基本內(nèi)容、文學常識、作者及寫作背景等)預先學習,幫助學生逐步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講授《鴻門宴》一課時,可以把楚漢戰(zhàn)爭的歷史資料、我國古代的堂室禮儀等文化常識的資料制作成若干微課,打包成“微書包”上傳至校園網(wǎng)學習資源平臺,學生只要學習“微書包”中的內(nèi)容,就可獲得相應的學分。
微課將文本知識圖形化、可視化,并和學分制激勵措施相結(jié)合,消解學生對課文預習的厭倦感,體現(xiàn)了微課教學的魅力。
2.3 微課在突破重點、難點中的運用
對于中職生而言,課文的重點、難點未必是他們的興趣點,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取舍整合,將重點、難點或關鍵點制成微課,上傳到學習平臺。供學生隨時點播學習,給學生留下碎片化的學習空間,為學生掌握重點、難點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和幫助。例如,在教學宋詞《雨霖鈴》的名句“楊柳岸曉風殘月”中的意象“柳”時 ,制作了微課《“柳”的意象 》,通過列舉《采薇》中精彩語段“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描寫,進行對比分析,再配以生動的畫面和講解,使意象更加生動形象,使學生更易于理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這樣聯(lián)系已有知識,加深學生對這種諧音雙關手法的理解與掌握,順利突破了重點和難點。
2.4 微課在課后延伸拓展中的運用
中職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使學生在文本的閱讀理解和微課視頻的學習中提高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人格健全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教師可結(jié)合中職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制作一些拓展類型的微課,既鞏固已經(jīng)學習的知識又拓展學生的視野;也可指導學生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學生可跨專業(yè)組成學習小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個微課視頻的制作并上傳到班級學習群,全班共享。
比如,教學《沁園春·長沙》時,就在課后布置學生復習《沁園春·雪》,讓學生對比這兩首詞的異同,指導學生分組將兩首詞的意境及表現(xiàn)手法的異同,進行分析以PPT和真人出鏡相結(jié)合的形式制作成微課視頻,上傳至班級學習群,在班內(nèi)共享。
合作制作微課的方式,可以極大地鼓舞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在完成微課制作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開拓學生的思維寬度。
當然大部分中職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學習自覺性有待提高,微課作為一種外在的學習因素,要想真正使學生的學習進入自覺狀態(tài),還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去督促引導。因此要想真正發(fā)揮微課在中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關鍵還在于轉(zhuǎn)變學生自身的學習觀念;我們的微課資源內(nèi)容除表現(xiàn)語文自身的文學、文化特色的同時,還應涉及到社會生活、職場需求等內(nèi)容,形式上除了老師真人出鏡和動畫視頻外,再加入社會生活、職場情景的真實再現(xiàn),這將會對學生更具吸引力,教學效果也會顯著提高。
在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大潮中,微課教學正在逐步走進師生的課堂,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我們要有勇氣和信心去嘗試、實踐,結(jié)合教學對象和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科學合理地運用微課,逐步實現(xiàn)中職語文的有效教學。
作者簡介:張宏偉(1970-),男,漢族,河南鄭州人,本科,鄭州市國防科技學校,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