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風娟
陶行知曾說過:“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弊鳛橐幻處煛⒁幻嘀魅?,我秉承愛崗敬業(yè)、愛生如子的原則,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工作,尤其面對的是一群懵懂無知、活潑好動的兒童,更要付出百倍但面對這些學習成績差,又不守紀律的學生,我不知所措,也無從下手。當初,我采取的還是以前的老辦法:對違紀的學生給予嚴厲的批評、罰站、停課、叫家長到校等來壓服學生。這些簡單、粗暴的方法,雖然制服了一些學生,但班級工作總體轉(zhuǎn)化效果不明顯。經(jīng)過多次反思,通過閱讀有關班級管理方面的文章,虛心向老班主任請教,特別是經(jīng)常學習《班主任之友》上的有關文章,使我大開眼界。從此,我決心改變以往的管理方法,以愛來感化教育學生。
我們班有個叫張舒航的男孩,長得非常惹人喜愛。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自從他上學以來,上課發(fā)言從來不舉手,張嘴就說,毫無紀律可言,行為與一個小學生的標準相距甚遠;他不僅回答問題不舉手,而且經(jīng)常用小動作招惹其他的同學,惹得大家都反對他;他經(jīng)常欺負同學,有時候上課拽女同學的頭發(fā)、無緣無故的罵人,有很多同學都不愿與他為鄰;學習成績差,且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連他自己都辨認不出自己寫的什么字。針對他的狀況,我為他制定了幫教措施,決定從學習習慣入手。對于他上課沒有規(guī)矩的缺點,不能指望他一天、兩天就改變,要循序漸進。有了好的表現(xiàn),就及時表揚、鼓勵;不好了,不是簡單的批評,而是告訴他應該怎樣做,正因在他的內(nèi)心中并沒有真正建立作為一名學生的標準。就這樣,一個月過后,經(jīng)過了我無數(shù)次的提醒、鼓勵,他上課不舉手說話的毛病基本上得到了改正。狀況剛有好轉(zhuǎn),以后發(fā)現(xiàn)的問題,卻真的是讓我撓頭?;镜囊?guī)矩懂了,但是好景不長,正因他基礎差,課上的資料對他越來越?jīng)]有吸引力,他的注意力逐漸由上課轉(zhuǎn)為打擾其他同學,或是趁老師不注意換個座位、發(fā)個怪聲什么的。幾次找他談,根本不管用——當著我的面表示的很老實,但回去后他仍然是屢教不改。許多任課老師上課要么把他往我這送,要么干脆讓他到外邊站著。在這種狀況下,我聯(lián)系他的家長。他的家長只是普通的農(nóng)民,很樸實,一見老師就只會說好,再說深了,就會抹眼淚。這樣的家長拿孩子更加沒辦法??吹酱司?,只能把期望放在孩子和我的身上,所以我決定自己做。與此同時,我利用多種獎勵、懲罰措施來鼓勵、引導他。這樣一方面能夠調(diào)動他參與的用心性,另一方面也能夠促使他上課認真聽講,盡量彌補他的損失。接下來,他只好了兩個星期,上課、聽講能夠基本完成作業(yè)。隨后,又原形畢露,恢復他的本來面貌了。
正是因為這些工作收效甚微,我才真正認識到教育并非是一日之功,是一個長期、曲折、艱難的過程,要將這些惡習從一個人身上驅(qū)除干凈要付出汗水、精力、愛心等。對于他的反復無常,我的發(fā)奮似乎沒有任何作用,我該怎樣辦?那個時候的我充滿矛盾,一方面是真的束手無策,沒有良方能夠?qū)ΠY下藥;另一方面就是作為一名老師的我良知。教師這個職業(yè)就是這樣一個良心活,也許并沒有人去監(jiān)督你怎樣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樣一個孩子對于我的教育或許沒有什么太多的影響,他的存在不會影響到大家對我的評價。但是在我,一個教師的心中卻深深的明白,自己怎樣對待這棵剛剛發(fā)芽的幼苗,往往決定著一個孩子的一生。我的放下也許是一時的,但是對張舒航來講,則可能是對他一生的放下。也許正因這個放下,他的未來可能會更加坷坎、曲折。雖然這只是一種可能性,但是作為一名教師的我,怎樣能將這種可能變成現(xiàn)實呢?沒有別的辦法,沒有退路可言,只能迎難而上,只要有可能,就不能放下。在這種狀態(tài)下,我時時鼓勵他,同時也鼓勵自己。對于他做得不對的地方果斷批評,雖然他還是大錯小錯一齊犯,但是他有意識地克制了一些。到了這個學期,偶然之間的一個小插曲,卻改變了我們之間由來已久的敵對狀態(tài)。
在學校的一次群眾大掃除上,我驚奇的發(fā)現(xiàn),平時愛偷懶的張舒航竟然滿頭大汗的用力去勞動,而且還頗有一番業(yè)績呢!于是,我對他說:“舒航,你真行??!真夠棒的!”并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其實叫他舒航是我一時高興對他所用的稱呼,沒想到這個稱呼卻真的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他跑過來問我:“老師,老師,你叫我什么?”聽了他的問話,看著他不好意思的臉,我突然覺得這雖然是兩個小小的字眼,對他來講卻異常重要。之后勞動中,他干得十分賣勁,再沒見過他偷懶。學習上也比以前發(fā)奮、刻苦了,從不問問題的他,經(jīng)常跑到我的身邊來問這問那,上課也愛回答問題了。有一次,他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在全組中排第一名。看著他的變化,比較著他以前的種種,很難相信這就是那個以前讓我時時牽掛、時時擔心的張舒航了。不管是在他做對、做錯時,我都這樣稱呼他,每一次都會看到他瞪大眼睛認真傾聽。看著他的變化,我也經(jīng)常想,難道真的就是正因這一聲親切的稱呼使他改變嗎?當然不是,這也許就是量變向質(zhì)變的轉(zhuǎn)化吧。以前所做的都是在積蓄能量,而今這一聲親切的稱呼,使他完成了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雖然這個過程有些慢長,但是畢竟我們等到了這一天。
但是,在他的身上,也會時常出現(xiàn)一些小問題,正所謂“大錯不犯,小錯不斷”。雖然從此刻的表現(xiàn)來看,他并不完美,但是對他來講,已經(jīng)有了一個全新的開始。我們沒有理由不堅信,他雖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未來還很漫長,有了第一步,他距離成功還會遙遠嗎?在這之后,他態(tài)度變得用心上進了,作業(yè)也能夠完成了,上課能夠認真聽講、用心回答問題了。他變了。好像我也變了。原來一提起來就如臨大敵的感覺不見了。他變得可愛了,我也從這個教育中感受到了成功、感受到了教育帶給人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