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銀霞
摘 要:幼兒園教學活動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一門技術,想要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學質(zhì)量不僅僅應該有一技之長,同時還應該能夠讓孩子們從內(nèi)心喜歡她,教師能夠在各項教學活動中得到幼兒的認可,吸引幼兒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能夠讓幼兒更加愿意在教學活動中提問,從而在彼此之間搭建一個橋梁,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讓幼兒能夠更加主動的去探索知識,從而提高他們對世界探索的能力。
關鍵詞:幼兒教學;有效提問;方法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利用提問式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充分的讓幼兒開發(fā)自己的語言能力和意識,能夠進一步對幼兒的思維能力進行拓展,教師通過問題對幼兒進行引導,通過引導能夠更好的讓幼兒對自己的語言進行組織,然后能夠更加有針對性的表達問題。因此可以看出,通過問題能夠?qū)W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能夠更好的進行教學活動,調(diào)動幼兒的思維活動能夠更好的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一、有效提問的意義
在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設計相應的問題,問題應該對教學活動的重點內(nèi)容進行概括,同時還需要結(jié)合幼兒的興趣愛好及特點等進行提問。有效的提問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能夠更好的促進幼兒的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在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豐富、生動的語言能夠?qū)⒔虒W重點突出,讓幼兒能夠發(fā)動自己的腦筋,對問題進行思考,這樣就能夠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也可以通過問題來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的發(fā)散,能夠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對問題進行全面的思考,通過思考能夠讓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寬廣。
二、有效問題設計的原則
(一)面向全體幼兒原則
幼兒園進行的一切活動都是希望幼兒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因此幼兒園在進行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以幼兒為基礎,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也應該結(jié)合幼兒的具體情況,根據(jù)幼兒的個性和特點設計相應的問題。比如針對一個比較有特點的事物,不同的幼兒看到的點不同,他們會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就能夠給出各種各樣的答案,這樣的提問方式更加有利于激發(fā)整體幼兒的興趣,能夠讓他們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而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也會更加的積極。
(二)因人而異原則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提問的時候需要將所有的幼兒都考慮在內(nèi),不同的幼兒層次是不同的,因此設計的問題也應該是有著不同層次的。對于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需要讓一些能力較強,思維更加活躍,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幼兒進行回答。同時也應該為一些中等能力的幼兒設計一些基礎性及綜合性的問題,這些問題的難度較小,更加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能夠極大的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對于一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幼兒來說,應該設計一些更加簡單的問題,這些問題只需要稍加思考就能夠得到正確答案的,通過這些問題能夠逐漸的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逐漸的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進行故事活動《小野豬和它的媽媽》中,對于一些能力較強的孩子,教師應該提問“野豬媽媽生病了,小野豬應該怎么做呢”?對于一些能力中等的幼兒,教師應該提問“小野豬的媽媽知道會傳染,為什么還要背小野豬?”對于一些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應該提問“你是如何知道小野豬媽媽為小野豬治病是辛苦的?”教師應該準確的對幼兒的特點進行了解,然后根據(jù)其特點選擇合適的提問方式,這樣就能夠讓更多的幼兒更積極的參與到集體教學活動中來。
三、幼兒園教學活動有效提問的對策
(一)尊重差異性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同時也是各種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設計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幼兒來進行,應該對幼兒的個性尊重,同時應該鼓勵幼兒不斷的閱讀,積極的組織語言,敢于表達,將自己的感受和體驗積極的表現(xiàn)出來。當幼兒回答教師的問題的過程中,無論幼兒的答案與標準答案之間的差距有多大,教師都不應該對其否定,更不能對幼兒進行批評,應該讓幼兒積極的將自己想法表達出來,讓其在幼兒集體教學活動中能夠暢所欲言,同時教師應該清楚的意識到,即便是同樣的問題,不同的幼兒給出的答案也是不同的,這樣的特性正好表現(xiàn)出每個幼兒的不同,相互之間有著差異性,而教師則應該尊重幼兒彼此之間的差異性,這樣才能夠在幼兒集體教學活動中更有效的進行提問。
(二)注重目的性和層次性
幼兒集體教學活動中,幼兒的個性往往是非?;顫姷?,思維也非常的活躍,他們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想要在幼兒集體教學活動中進行有效的提問應該注重問題的目的性,在提問的過程中應該結(jié)合幼兒的實際情況,明確提問的目的,只有明確了目的之后,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和回答問題,能過讓幼兒更好的掌握知識,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能力,當幼兒順利解決問題之后,教學目的也應該隨之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學能夠更好的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不斷拓寬其知識面,進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幼兒因為年齡較小,因此在認知方面是有著一定的局限性的,因此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循序漸進的對幼兒進行提問,問題應該具有層次性,由易到難,通過層層的深入來逐漸的提高幼兒的能力。教師設計有層次的問題能夠?qū)W習的難度降低,幼兒更加有積極性來回答問題,同時還能夠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來培養(yǎng)幼兒的知識框架,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三)合理把握難易程度
幼兒的知識水平相對較低,在經(jīng)驗方面也幾乎為零,同時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也非常簡單,因此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提問的時候教師應該結(jié)合當前幼兒的水平和能力,在他們能夠接受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提問,題目過于簡單就無法達到提高幼兒能力的目的,而題目過于難則會挫傷幼兒的自信心,超出了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能力,幼兒的積極性也會隨時下降,導致課堂氛圍沉悶,對于教學效果和質(zhì)量也是一種影響,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和提問的過程中應該結(jié)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合理的把我題目的難易程度,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與幼兒進行互動提問
在傳統(tǒng)的幼兒集體教學活動中,主要是教師提問,幼兒回答,其中缺少了互動的環(huán)節(jié),這不利于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每個幼兒都有著自身的個性,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之間的對話也有著很多的不確定因素,因此教師在與幼兒之間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應該盡量給幼兒更多的空間,減少束縛,這樣幼兒能夠充分的發(fā)揮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尋找更為合適的答案。但是也不能不溝通,溝通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前提條件,集體教學活動不能是單向的,一定是雙向的,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能夠更好的了解幼兒的需求,進而提出更加合適的問題。
四、結(jié)語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提問式教學是最為普遍的,同時也是最為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合理的提問能夠更好的對幼兒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能夠幫助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啟迪幼兒的心智。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改革重點越來越多,更加偏向于改變幼兒的學習方式,通過各種方式來提高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集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jù)幼兒的特點和個性來設計和選擇合適難度的問題,加強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尊重幼兒的思維方式和答案,幫助幼兒積極的表達自己,對語言進行組織,從而能夠更加全面的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星瀛.淺談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有效提問的設計[J].職業(yè)技術,2013(08).
[2] 楊莉君,鄔凌霄.幼兒園音樂集體教學活動質(zhì)量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5(02).
[3] 井明.幼兒園圖畫書教學中教師的有效提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4] 張瑞.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集體活動中教師提問行為研究[D].河北大學,2014.